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斌专利>正文

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472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包括生态流道,设置在生态流道下流的湿地区以及出流区,生态流道的侧面通过人工引流支道连通农田尾水,生态流道上设置过滤坝结构;过滤坝结构包括多根插杆单元,多根插杆单元插入到生态流道的底部,相邻插杆单元之间设有钢筋网,钢筋网的两侧通过快接机构连接插杆单元,多个根插杆单元以及钢筋网并排连接形成过滤坝拦网单元,过滤坝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过滤坝拦网单元,相邻过滤坝拦网单元之间形成过滤空间,过滤空间内填充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被两侧的过滤坝拦网单元固定。该系统构建方便,便于在农村区域实施,农田尾水净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生态沟构建领域,尤其是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由于种植结构、施肥、用药、农田水分管理不合理以及沟渠生态功能退化、废弃物未循环利用等原因,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大量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受纳水体,导致水体污染。农业生产所用肥料包括氮肥、钾肥、磷肥等。其中氮肥与钾肥较容易被植物吸收,而植物对磷肥的吸收率远低于氮肥和钾肥,因此未被吸收的磷肥堆积于土壤中,一小部份磷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大部份则可能随着降雨而被淋洗至水体中,一旦水体中含磷浓度过高,容易滋生藻类,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进而影响供水安全。传统的农田尾水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如人工湿地技术,然而这些设施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及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但对于总磷指标的降低成效则十分有限,很难满足人们对农田尾水处理的要求。为此,需要对农田尾水的富营养化进行净化处理,公布号为CN11096363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复合除磷型农田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植被层、粗砂层和强化去磷层,所述植被层包括渗透系数为6-8cm/s的培养土和种植于所述培养土上的植被;所述粗砂层铺设于培养土底部;所述强化去磷层包括多个增强型去磷土工包和填充于所述增强型去磷土工包间的沸石;所述增强型去磷土工包为砂石、零价铁、零价铝、活性炭粉末和添加剂混合后用土工布包覆成的块状物;所述砂石、零价铁、零价铝、活性炭粉末和添加剂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70-80%、4-6%、3-6%、7-12%和3-8%。该净化系统存在投入成本高,在农村难以实际实施的问题,本专利提供一种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降低农田尾水净化成本,便于实际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包括生态流道,设置在生态流道下流的湿地区以及出流区,生态流道的侧面通过人工引流支道连通农田尾水,生态流道上设置过滤坝结构;所述过滤坝结构包括多根插杆单元,多根插杆单元插入到生态流道的底部,相邻插杆单元之间设有钢筋网,钢筋网的两侧通过快接机构连接插杆单元,多个根插杆单元以及钢筋网并排连接形成过滤坝拦网单元,过滤坝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过滤坝拦网单元,相邻过滤坝拦网单元之间形成过滤空间,过滤空间内填充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被两侧的过滤坝拦网单元固定。进一步,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袋,过滤袋内填充砂子或活性炭。进一步,所述根插杆单元包括多根相互衔接的插杆,相邻插杆之间通过衔接套连接,衔接套的内部设有隔板,衔接套的两端带有插入口,插杆的端部伸入到衔接套的插入口内,衔接套的端部与插杆焊接固定。进一步,所述快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插杆两侧的多个快接板,设置在钢筋网两侧的固定板,快接板和固定板上均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插入螺栓连接快接板和固定板。进一步,所述插杆一侧的快接板与钢筋网一侧的固定板数量一致。进一步,所述衔接套的截面呈“H”型。进一步,所述过滤坝结构位于人工引流支道的下流位置。进一步,所述钢筋网由钢筋编织而成。进一步,生态流道的两侧种植植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系统通过在人工引流支道的下流位置设置过滤坝结构,通过过滤坝结构对人工引流支道引入的农田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过滤坝结构包括多根插杆单元,多根插杆单元插入到生态流道的底部,相邻插杆单元之间设有钢筋网,钢筋网的两侧通过快接机构连接插杆单元,多个根插杆单元以及钢筋网并排连接形成过滤坝拦网单元,过滤坝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过滤坝拦网单元,相邻过滤坝拦网单元之间形成过滤空间,过滤空间内填充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被两侧的过滤坝拦网单元固定,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袋,过滤袋内填充砂子或活性炭,被引入到生态流道的农田尾水经过过滤坝结构内的过滤袋层层过滤后流入到湿地区静置后,即可通过出流区流出被进一步使用,该系统构建方便,便于在农村区域实施,农田尾水净化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过滤坝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坝拦网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衔接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的A区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过滤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包括生态流道1,设置在生态流道1下流的湿地区2以及出流区3,生态流道1的侧面通过人工引流支道4连通农田尾水,生态流道1上设置过滤坝结构5;过滤坝结构5包括多根插杆单元6,多根插杆单元6插入到生态流道1的底部,相邻插杆单元6之间设有钢筋网7,钢筋网7由钢筋编织而成,钢筋网7的两侧通过快接机构连接插杆单元6,多个根插杆单元6以及钢筋网7并排连接形成过滤坝拦网单元8,过滤坝结构5包括两个以上的过滤坝拦网单元8,相邻过滤坝拦网单元8之间形成过滤空间9,过滤空间9内填充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被两侧的过滤坝拦网单元8固定。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袋10,过滤袋10内填充砂子或活性炭。进一步,根插杆单元6包括多根相互衔接的插杆11,相邻插杆11之间通过衔接套12连接,衔接套12的截面呈“H”型,衔接套12的内部设有隔板13,衔接套12的两端带有插入口14,插杆11的端部伸入到衔接套12的插入口14内,衔接套12的端部与插杆11焊接固定。快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插杆11两侧的多个快接板15,设置在钢筋网7两侧的固定板16,快接板15和固定板16上均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插入螺栓17连接快接板15和固定板16。插杆11一侧的快接板15与钢筋网7一侧的固定板16数量一致。另外,为了方便及时净化,过滤坝结构5位于人工引流支道4的下流位置。生态流道1的两侧种植植被18,通过植被18起到生态净化的作用。该系统通过在人工引流支道4的下流位置设置过滤坝结构5,通过过滤坝结构5对人工引流支道4引入的农田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过滤坝结构5包括多根插杆单元6,多根插杆单元6插入到生态流道1的底部,相邻插杆单元6之间设有钢筋网7,钢筋网7由钢筋编织而成,钢筋网7的两侧通过快接机构连接插杆单元6,多个根插杆单元6以及钢筋网7并排连接形成过滤坝拦网单元8,过滤坝结构5包括两个以上的过滤坝拦网单元8,相邻过滤坝拦网单元8之间形成过滤空间9,过滤空间9内填充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被两侧的过滤坝拦网单元8固定。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袋10,过滤袋10内填充砂子或活性炭,被引入到生态流道1的农田尾水经过过滤坝结构内的过滤袋10层层过滤后流入到湿地区2静置后,即可通过出流区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包括生态流道,设置在生态流道下流的湿地区以及出流区,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道的侧面通过人工引流支道连通农田尾水,生态流道上设置过滤坝结构;/n所述过滤坝结构包括多根插杆单元,多根插杆单元插入到生态流道的底部,相邻插杆单元之间设有钢筋网,钢筋网的两侧通过快接机构连接插杆单元,多个根插杆单元以及钢筋网并排连接形成过滤坝拦网单元,过滤坝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过滤坝拦网单元,相邻过滤坝拦网单元之间形成过滤空间,过滤空间内填充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被两侧的过滤坝拦网单元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包括生态流道,设置在生态流道下流的湿地区以及出流区,其特征在于,生态流道的侧面通过人工引流支道连通农田尾水,生态流道上设置过滤坝结构;
所述过滤坝结构包括多根插杆单元,多根插杆单元插入到生态流道的底部,相邻插杆单元之间设有钢筋网,钢筋网的两侧通过快接机构连接插杆单元,多个根插杆单元以及钢筋网并排连接形成过滤坝拦网单元,过滤坝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过滤坝拦网单元,相邻过滤坝拦网单元之间形成过滤空间,过滤空间内填充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被两侧的过滤坝拦网单元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多个过滤袋,过滤袋内填充砂子或活性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农田尾水净化的湿地生态沟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插杆单元包括多根相互衔接的插杆,相邻插杆之间通过衔接套连接,衔接套的内部设有隔板,衔接套的两端带有插入口,插杆的端部伸入到衔接套的插入口内,衔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斌
申请(专利权)人:袁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