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广义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46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中,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端盖底端设有灸筒,所述灸筒底端设有圆筒;通过设置的旋转圆筒与灸筒旋转调节的方式对艾灸理疗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可贴式的艾灸器在艾灸理疗过程中加热温度不可调节而导致针对人体皮肤较薄部位容易烫伤;通过设置防护网,进一步的保护患者皮肤的安全,避免操作失误时有灰烬掉落;通过设置的上部出烟口的开度调节,中部出烟口的开度调节可有效控制其温度,而且调节起来非常方便,可以及时的对艾灸的进程进行把控;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艾灸器的适用环境和整体性能,实用简单,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艾灸器
,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直接将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置于穴位处的皮肤上,虽然这种艾灸的效果最好,但是会给皮肤带来烫伤。因此,人们设计研发了一些辅助性的灸具,能够防止烫伤皮肤并且温度高低可控。但是由于灸具和灸条是分离的,且灸具的个体较大、时常需要进行清理。因此这种使用方式只适合在家中或者养生馆、美容院等专门的场所进行使用。为了扩大艾灸的使用便利性,市场中逐渐出现了一次性的便携式艾灸,这种产品轻便易携带,艾绒饼或灸条已经提前固定于艾灸中。在使用时只需要点燃并粘贴于人体穴位即可,使用后的艾灸直接丢弃即可,因此该类型的产品受到了用户的欢迎。可贴式的艾灸器结构在艾灸理疗时存在着缺陷,由于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不一样,对温度的受刺激承受程度也就不一样,无法进行调温,因此采用现有市场上的艾灸器做艾灸理疗时,针对脖子等皮肤较薄的部位容易烫伤,导致起水泡,如处理不好,容易感染,引起化脓,给皮肤带来损伤且恢复期比较长,甚者还会留下紫黑色的疤痕,造成理疗者的医疗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中,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端盖底端设有灸筒,所述灸筒底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与圆筒为一体结构,所述底盘底端固定连接有出烟块,所述出烟块底端设有一圈双面胶;所述端盖中心位置设有贯穿端盖的通孔A,所述通孔A内顶端周侧设有弹片,所述通孔A周侧的端盖上设有贯穿端盖的多个上部出烟口A,所述灸筒内顶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中心位置设有贯穿挡板的通孔B,所述通孔B周侧的挡板上设有贯穿挡板的多个上部出烟口B,此处,通过旋转端盖可用于上部出烟口A和上部出烟口B连通或错开;所述灸筒内的中下端设有防护网,所述灸筒中下段设有贯穿侧壁的多个中部出烟口A,所述灸筒中下段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圆筒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圆筒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多个中部出烟口B,此处,通过旋转圆筒或灸筒可用于中部出烟口A和中部出烟口B连通或错开;所述出烟块中间位置设有贯穿出烟块的出烟孔,所述双面胶贴合在出烟块底部的出烟孔周侧。优选的,所述通孔B的直径大于通孔A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圆筒上的内螺纹与灸筒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用来调节圆筒与灸筒的距离。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旋转圆筒与灸筒旋转调节的方式对艾灸理疗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可贴式的艾灸器在艾灸理疗过程中加热温度不可调节而导致针对人体皮肤较薄部位容易烫伤;通过设置防护网,进一步的保护患者皮肤的安全,避免操作失误时有灰烬掉落;通过设置的上部出烟口的开度调节,中部出烟口的开度调节可有效控制其温度,而且调节起来非常方便,可以及时的对艾灸的进程进行把控;该技术大大提高了艾灸器的适用环境和整体性能,实用简单,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中,包括端盖1,所述端盖1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所述端盖1底端设有灸筒3,所述灸筒3底端设有圆筒4,所述圆筒4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5,所述底盘5与圆筒4为一体结构,所述底盘5底端固定连接有出烟块6,所述出烟块6底端设有一圈双面胶7;所述端盖1中心位置设有贯穿端盖1的通孔A101,所述通孔A101内顶端周侧设有弹片103,所述通孔A101周侧的端盖1上设有贯穿端盖1的多个上部出烟口A102,所述灸筒3内顶端设有挡板301,所述挡板301中心位置设有贯穿挡板301的通孔B305,所述通孔B305周侧的挡板301上设有贯穿挡板301的多个上部出烟口B302,此处,通过旋转端盖1可用于上部出烟口A102和上部出烟口B302连通或错开;所述灸筒3内的中下端设有防护网303,所述灸筒3中下段设有贯穿侧壁的多个中部出烟口A304,所述灸筒3中下段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圆筒4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圆筒4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多个中部出烟口B401,此处,通过旋转圆筒4或灸筒3可用于中部出烟口A304和中部出烟口B401连通或错开;所述出烟块6中间位置设有贯穿出烟块6的出烟孔601,所述双面胶7贴合在出烟块6底部的烟孔601周侧。进一步的说,所述通孔B305的直径大于通孔A101的直径。进一步的说,所述圆筒4上的内螺纹与灸筒3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用来调节圆筒4与灸筒3的距离。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旋转圆筒4与灸筒3旋转调节的方式对艾灸理疗时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可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可贴式的艾灸器在艾灸理疗过程中加热温度不可调节而导致针对人体皮肤较薄部位容易烫伤;通过设置防护网303,进一步的保护患者皮肤的安全,避免操作失误时有灰烬掉落;通过设置的上部出烟口的开度调节,中部出烟口的开度调节可有效控制其温度,而且调节起来非常方便,可以及时的对艾灸的进程进行把控;该技术大大提高了艾灸器的适用环境和整体性能,实用简单,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易于推广。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端盖底端设有灸筒,所述灸筒底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与圆筒为一体结构,所述底盘底端固定连接有出烟块,所述出烟块底端设有一圈双面胶;所述端盖中心位置设有贯穿端盖的通孔A,所述通孔A内顶端周侧设有弹片,所述通孔A周侧的端盖上设有贯穿端盖的多个上部出烟口A,所述灸筒内顶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中心位置设有贯穿挡板的通孔B,所述通孔B周侧的挡板上设有贯穿挡板的多个上部出烟口B;所述灸筒内的中下端设有防护网,所述灸筒中下段设有贯穿侧壁的多个中部出烟口A,所述灸筒中下段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圆筒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圆筒上设有贯穿侧壁的多个中部出烟口B;所述出烟块中间位置设有贯穿出烟块的出烟孔,所述双面胶贴合在出烟块底部的出烟孔周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艾灸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端盖底端设有灸筒,所述灸筒底端设有圆筒,所述圆筒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与圆筒为一体结构,所述底盘底端固定连接有出烟块,所述出烟块底端设有一圈双面胶;所述端盖中心位置设有贯穿端盖的通孔A,所述通孔A内顶端周侧设有弹片,所述通孔A周侧的端盖上设有贯穿端盖的多个上部出烟口A,所述灸筒内顶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中心位置设有贯穿挡板的通孔B,所述通孔B周侧的挡板上设有贯穿挡板的多个上部出烟口B;所述灸筒内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广义
申请(专利权)人:冯广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