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位转移带
本技术属于临床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位转移带。
技术介绍
行动不便的患者由于康复训练的需要,经常要在病床和轮椅之间转换位置,从而完成病床与治疗场地之间的往复转移。目前,由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限制无法自主完成转移,患者的转运主要依靠医护人员人力操作完成。传统的转运过程,医疗规范中有提及“轮椅运送法”,也即:将轮椅与病床呈30°至45°夹角,固定轮椅,并确保脚踏板向上抬起;医护人员需双膝抵患者双膝,两手臂环抱患者腰部并夹紧;两人身体靠近,患者身体前倾靠于医护人员肩部;医护人员以自身为轴转动,最终将患者转移至病床上。由病床至轮椅的转运流程反之即可。上述现有转运流程存在的缺陷在于:一方面,人体膝盖毕竟是弧面结构,且部分患者身体瘦弱,双膝对抵经常出现配合滑脱状况,轻则转运失败,重则发生医护人员与患者因重心失衡而摔倒的状况。另一方面,患者其实大多数都是单侧肢体不便,但实际使用时仍都遵循双膝对抵方式。而当双膝对抵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压力就完全集中在了医护人员并排靠拢的双脚上,使得转运时医护人员难于掌控重心位置。尤其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位转移带,其特征在于:本体位转移带包括箍套于患者腰间的腹套(10)、箍套于患者患肢大腿处的带体定向套(20)和箍套于患者患肢小腿处的小腿定位套(30);所述腹套(10)与带体定向套(20)之间通过沿患者体长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带(41)连接彼此,带体定向套(20)与小腿定位套(30)之间通过沿患者体长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带(42)衔接彼此;腹套(10)作上提动作时,小腿定位套(30)的顶部筒端与患者膝盖间形成抵紧配合;所述小腿定位套(30)的外侧面处布置可供医护人员膝盖抵靠及定位的膝部抵压板(31);所述膝部抵压板(31)外形呈槽长方向平行患者小腿长度方向的弧形槽板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位转移带,其特征在于:本体位转移带包括箍套于患者腰间的腹套(10)、箍套于患者患肢大腿处的带体定向套(20)和箍套于患者患肢小腿处的小腿定位套(30);所述腹套(10)与带体定向套(20)之间通过沿患者体长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带(41)连接彼此,带体定向套(20)与小腿定位套(30)之间通过沿患者体长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带(42)衔接彼此;腹套(10)作上提动作时,小腿定位套(30)的顶部筒端与患者膝盖间形成抵紧配合;所述小腿定位套(30)的外侧面处布置可供医护人员膝盖抵靠及定位的膝部抵压板(31);所述膝部抵压板(31)外形呈槽长方向平行患者小腿长度方向的弧形槽板状,膝部抵压板(31)的槽口指向患者正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梦琦,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