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弯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筋弯箍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筋弯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和工程施工领域,数控钢筋弯箍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钢筋加工过程中,需要弯曲不同形状、大小的箍筋,并且对箍筋弯曲处的圆角有特定要求。现有的钢筋弯箍机仅可对盘条钢筋进行弯箍加工,而随着市场的发展,目前出现越来越多对直条钢筋进行弯箍加工的需求,因此市场上也相应出现了对直条钢筋弯箍加工的弯箍机。然而市场上并未有既能加工盘条钢筋又能加工直条钢筋的弯箍机,盘条钢筋和直条钢筋需要分开独立进行弯曲加工,因此,现有的钢筋弯箍机对钢筋加工的适应性较低,导致应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弯箍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筋弯箍机无法同时加工盘条钢筋和直条钢筋导致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弯箍装置,包括:主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弯箍机的底座上;升降箱体,沿主安装架的高度方向可上升或下降地安装在主安装架上,升降箱体内部设置有主动轮容纳腔和从动轮容纳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弯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安装架(10),固定安装在弯箍机的底座上;/n升降箱体(20),沿所述主安装架(10)的高度方向可上升或下降地安装在所述主安装架(10)上,所述升降箱体(20)内部设置有主动轮容纳腔(21)和从动轮容纳腔(22),所述主动轮容纳腔(21)和所述从动轮容纳腔(22)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上下相邻设置;/n升降驱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主安装架(10)上并与所述升降箱体(20)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箱体(20)沿所述主安装架(10)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n主动轮(40),所述主动轮(40)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动轮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弯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安装架(10),固定安装在弯箍机的底座上;
升降箱体(20),沿所述主安装架(10)的高度方向可上升或下降地安装在所述主安装架(10)上,所述升降箱体(20)内部设置有主动轮容纳腔(21)和从动轮容纳腔(22),所述主动轮容纳腔(21)和所述从动轮容纳腔(22)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上下相邻设置;
升降驱动机构(30),设置在所述主安装架(10)上并与所述升降箱体(20)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箱体(20)沿所述主安装架(10)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
主动轮(40),所述主动轮(40)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动轮容纳腔(21)内且所述主动轮(40)能够沿其轴线方向运动,所述主动轮(40)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心模(41),所述主动轮(40)的圆周边缘部位设置有拨轮(42),所述心模(41)的端面与所述拨轮(42)的端面相互平齐且均凸出于所述主动轮(40)的端面;
主动轮驱动机构(50),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箱体(20)上并与所述主动轮(40)连接,所述主动轮驱动机构(50)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40)绕其轴线旋转并沿其轴线方向运动;
从动轮(60),所述从动轮(60)绕其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从动轮容纳腔(22)内且所述从动轮(60)能够沿其轴线方向以及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运动;
从动轮驱动机构(70),固定设置自所述升降箱体(20)上并与所述从动轮(60)连接,所述从动轮驱动机构(70)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轮(60)沿其轴线方向运动以及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运动;
其中,所述升降箱体(20)的前侧壁形成弯箍工作面,所述主动轮(40)的轴线和所述从动轮(60)的轴线均与所述弯箍工作面相互垂直;
所述主动轮(40)具有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的初始位置、后退位置和前进位置,所述主动轮(40)位于其初始位置时,所述主动轮(40)的端面与所述弯箍工作面平齐,所述心模(41)的端面和所述拨轮(42)的端面均凸出于所述弯箍工作面;所述主动轮(40)位于其后退位置时,所述心模(41)的端面和所述拨轮(42)的端面均与所述弯箍工作面平齐;所述主动轮(40)位于其前进位置时,所述主动轮(40)的端面凸出于所述弯箍工作面;
所述从动轮(60)具有沿其轴线方向运动的第一初始位置和前进位置;所述从动轮(60)位于其第一初始位置时,所述从动轮(60)的端面与所述弯箍工作面平齐;所述从动轮(60)沿其轴线方向运动至前进位置时,所述从动轮(60)的端面凸出于所述弯箍工作面;
所述从动轮(60)具有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运动的第二初始位置和顶起位置,所述从动轮(60)由其第二初始位置向顶起位置移动时,所述从动轮(60)与所述主动轮(40)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相互靠近;所述从动轮(60)由其顶起位置向第二初始位置移动时,所述从动轮(60)与所述主动轮(40)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相互远离;
所述主动轮(40)位于其初始位置时,所述主动轮(40)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以通过所述心模(41)和所述拨轮(42)对钢筋进行正弯或反弯;所述主动轮(40)位于其后退位置时,用于使所述心模(41)和所述拨轮(42)避过钢筋以使所述心模(41)和所述拨轮(42)在正弯状态和反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主动轮(40)位于其前进位置时,所述从动轮(60)沿轴线方向运动至其前进位置且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运动至其顶起位置以将钢筋尾料夹紧在所述主动轮(40)和所述从动轮(60)之间,所述主动轮(40)带动所述主动轮(40)共同旋转以将钢筋尾料退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弯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架(10)上设置有多根沿所述主安装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滑杆(11),多根所述导向滑杆(11)相互间隔并平行设置;所述升降箱体(20)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滑块(23),多个所述导向滑块(23)沿所述升降箱体(2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导向滑块(23)上开设有多个导向滑孔;
其中,每个所述导向滑块(23)上的多个所述导向滑孔与多根导向滑杆(11)一一对应并相互匹配,多根导向滑杆(11)对应可滑动地穿过每个所述导向滑块(23)的多个所述导向滑孔以使所述升降箱体(20)沿所述主安装架(10)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弯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0)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31),固定安装在所述主安装架(10)的上端;
第一减速机构(32),设置在所述主安装架(10)的上端,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2)的输入轴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升降丝杠(33),沿所述主安装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升降丝杠(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升降螺母(34),设置在所述升降箱体(20)最上端的一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广学,王刚,刘鹏飞,左斌武,王健,李利锋,陈永方,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璐江桥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