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422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旱厕,包括厕池、厕板组件和厕室,厕板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厕板和蹲位板,厕板上设有第一通孔,蹲位板的边缘固定支撑在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蹲位板包括供粪便通过的第二通孔和设在第二通孔两侧的蹲位部,第二通孔的边缘位于第一通孔的边缘的内部。如此设置,蹲位板和厕板可拆卸连接,在向厕池内部投料或将厕池内的肥料取出时,可将蹲位板从厕板上取下,将蹲位板取下后,厕板上的第一通孔比蹲位板上的第二通孔大,通过第一通孔对微生物降解菌剂进行投放或将肥料从厕池内取出,相对于直接通过第二通孔进行投料或取肥而言,扩大了操作空间,投料或取肥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操作空间的增加有利于使微生物降解菌剂被均匀投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旱厕
本技术涉及卫生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旱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多采用旱厕,旱厕的贮粪池里面的粪尿不能及时清掏和处理,招来蚊蝇和滋生蛆虫,臭气熏天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冲水卫生厕所受北方天气寒冷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限制,无法推行使用。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向旱厕内部投放微生物降解菌剂,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旱厕内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机肥料。采用该方法处理粪便时,需要定期向旱厕内部投放微生物降解菌剂。但由于传统的旱厕结构,一般包括具有蹲坑的厕板和蓄便池,厕板与蓄便池固定连接,在向蓄便池内投放微生物降解菌剂时,只能通过蹲坑投放,由于蹲坑的孔位较小,不便于投放,且无法保证微生物降解菌剂均匀投放,会影响该微生物降解处理方法产生的效果。在将降解后生成的肥料从蓄便池内取出时,也只能通过蹲坑取出,不便于操作。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旱厕因其自身结构的原因导致的不便于对微生物降解菌剂进行投放以及不便于将肥料取出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旱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旱厕因其自身结构的原因导致的不便于对微生物降解菌剂进行投放以及不便于将肥料取出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旱厕,包括:用于贮存粪便和微生物降解菌剂的厕池,所述厕池的上端呈敞口状态;用于承重的厕板组件,固定支撑在所述厕池的上端,所述厕板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厕板和蹲位板,所述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厕池的上端,所述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蹲位板的边缘固定支撑在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所述蹲位板包括供粪便通过的第二通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两侧的蹲位部,所述第二通孔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的内部;具有遮挡作用的厕室,固定设置于所述厕板上方。优选地,所述蹲位板为栅格网板,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栅格网板的中部。优选地,所述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供所述厕池的上端边缘伸入的定位槽。优选地,所述厕池的深度为1.5~1.8米。优选地,所述厕室包括沿所述厕板周向且竖直设置的挡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挡板上端的顶板,所述顶板为透明材质。优选地,所述厕板上固定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挡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厕板和所述挡板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厕板远离所述厕池的一面,所述蹲位板嵌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蹲位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厕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条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厕板固定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厕板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上方均设置有所述蹲位板。优选地,所述挡板的材质为彩钢板,所述顶板的材质为阳光板,所述厕板的材质为高强度混凝土,所述蹲位板的材质为塑料,所述厕池的材质为玻璃钢或高强度混凝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旱厕,包括厕池、厕板组件和厕室,其中厕池用于贮存粪便和微生物降解菌剂,其上端呈敞口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可定期向厕池内部投放微生物降解菌剂,以使人类粪便与其直接接触以进行发酵。上述厕室固定设置在厕板组件的上方,用于对使用者进行遮挡。厕板组件固定支撑在厕池的上端,具有承重作用,用于对厕室及使用者进行支撑。上述厕板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厕板和蹲位板,两者相互平行设置,其中,厕板固定设置在厕池的上端,为厕室的安装提供安装点,蹲位板包括供粪便通过的第二通孔和设置在第二通孔两侧的蹲位部,蹲位部为使用者提供支撑点。在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蹲位板的边缘固定支撑在第一通孔的侧壁上,第二通孔的边缘位于第一通孔的边缘的内部。蹲位板上的第二通孔的作用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厕板上的蹲坑,使用者排出的粪尿通过蹲位板的第二通孔进入至厕池内。如此设置,蹲位板和厕板可拆卸连接,在向厕池内部投放微生物降解菌剂或将肥料从厕池内取出时,可将蹲位板从厕板上取下,将蹲位板取下后,厕板上的第一通孔比蹲位板上的第二通孔大,通过第一通孔对微生物降解菌剂进行投放或将肥料从厕池内取出,相对于直接通过第二通孔进行投料或取肥而言,扩大了操作空间,投料或取肥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操作空间的增加有利于使微生物降解菌剂被均匀投放。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旱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蹲位板在厕板上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蹲位板在厕板上的设置位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厕板靠近厕池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蹲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厕室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厕室与厕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厕池;2、厕板;3、蹲位板;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蹲位部;7、厕室;8、定位槽;9、挡板;10、顶板;11、固定件;12、连接板;13、连接件;14、限位槽;15、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旱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旱厕因其自身结构的原因导致的不便于对微生物降解菌剂进行投放以及不便于将肥料取出的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9,示出了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旱厕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旱厕包括厕池1、厕板组件和厕室7,其中厕池1用于贮存粪便和微生物降解菌剂,其上端呈敞口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可定期向厕池1内部投放微生物降解菌剂,以使人类粪便与其直接接触以进行发酵。上述厕室7固定设置在厕板组件的上方,用于对使用者进行遮挡。厕板组件固定支撑在厕池1的上端,具有承重作用,用于对厕室7及使用者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旱厕,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贮存粪便和微生物降解菌剂的厕池(1),所述厕池(1)的上端呈敞口状态;/n用于承重的厕板组件,固定支撑在所述厕池(1)的上端,所述厕板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厕板(2)和蹲位板(3),所述厕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厕池(1)的上端,所述厕板(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所述蹲位板(3)的边缘固定支撑在所述第一通孔(4)的侧壁上,所述蹲位板(3)包括供粪便通过的第二通孔(5)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两侧的蹲位部(6),所述第二通孔(5)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的边缘的内部;/n具有遮挡作用的厕室(7),固定设置于所述厕板(2)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旱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贮存粪便和微生物降解菌剂的厕池(1),所述厕池(1)的上端呈敞口状态;
用于承重的厕板组件,固定支撑在所述厕池(1)的上端,所述厕板组件包括相互平行设置且可拆卸连接的厕板(2)和蹲位板(3),所述厕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厕池(1)的上端,所述厕板(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所述蹲位板(3)的边缘固定支撑在所述第一通孔(4)的侧壁上,所述蹲位板(3)包括供粪便通过的第二通孔(5)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两侧的蹲位部(6),所述第二通孔(5)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一通孔(4)的边缘的内部;
具有遮挡作用的厕室(7),固定设置于所述厕板(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厕,其特征在于,所述蹲位板(3)为栅格网板,所述第二通孔(5)设置在所述栅格网板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厕,其特征在于,所述厕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供所述厕池(1)的上端边缘伸入的定位槽(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厕,其特征在于,所述厕池(1)的深度为1.5~1.8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厕,其特征在于,所述厕室(7)包括沿所述厕板(2)周向且竖直设置的挡板(9)和固定设置于所述挡板(9)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志梅焦光军伍利辉邓小军何小龙宋涛刘宗峰魏丽何瑞李孜王睿宏何生平
申请(专利权)人:泾源县瑞生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