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08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4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包括人工心肺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第一供电单元和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第一供电单元设置在第二框架结构上,人工心肺单元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人工心肺单元和显示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装置整体重量较轻可进行便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体外循环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
技术介绍
高级生命支持是指由专业医务人员在心搏呼吸停止现场,或在向医疗单位转送途中进行的抢救,此阶段可能应用一些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其目的为促进心脏恢复搏动,恢复自主循环,提高心、脑灌注压,减轻酸血症,提高心室颤动阈值。主要包括通气与供氧、循环支持、电除颤、复苏后脏器功能监测等,而在循环支持中通常需要搭建体外循环系统。体外膜肺氧合装置是一种短期辅助心脏和肺脏的装置,用于对患者心脏通过体外循环提供短时间的辅助,能够使得患者血液通过体外膜肺得到氧合的一种技术,现有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体积较大,重量超过均超过10kg,医院转运较困难,无法做到户外便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户外携带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包括人工心肺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第一供电单元和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第一供电单元设置在第二框架结构上,人工心肺单元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人工心肺单元和显示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二框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框架结构垂直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且向第一框架结构方向倾斜预设角度,第三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且与第一框架结构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第三框架结构,第三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远离第一框架结构的一端铰接,且可围绕第二框架结构远离第一框架结构的一端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握持件,握持件与第二框架结构远离第一框架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框架结构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三框架结构呈U形状且设置在握持件外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第二供电单元,第二供电单元设置在容纳盒内,容纳盒设置在第一连接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容纳盒远离人工心肺单元一侧设置有可开启结构,可开启结构与容纳盒本体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一端与第二框架结构连接且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支撑件与第一框架结构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人工心肺单元包括泵送单元、氧合单元和检测单元集成盒,氧合单元输入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泵送单元的血液出口连接,氧合单元的输出口与第二管道连接,检测单元集成盒设置在第一管道和/或第二管道上并监测第一管道和/或第二管道中的血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检测单元集成盒包括设置在第一盒体中的检测单元和设置在第二盒体中的检测数据收集单元,第一盒体设置在第一管道和/或第二管道上并监测第一管道和/或第二管道中血液,第二盒体设置在支撑件上,第二盒体中的检测数据收集单元与控制单元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支撑件上设有固定凸块,第二盒体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与固定凸块配合固定第二盒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通过螺栓或焊接连接或一体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均为空心管道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中的框架结构由于仅由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构成,在确保各个功能器件安装稳固的同时,还实现了重量轻的效果,由于第一框架具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构成,实现了位于第二连接件上的显示单元倾斜放置,使显示单元的角度和操作人员的视角相适配,在户外没有专用放置台的情况下,使操作人员便于观察显示的实时数据,另外,由于具有可转动的第三框架,可实现方便装入耗材和做预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显示单元;2、动力单元;3、第一框架结构;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3、第三连接件;34、握持件;35、容纳盒;351、可开启结构;36、支撑件;361、固定凸块;4、第二框架结构;6、第三框架结构;61、台阶部;7、泵送单元;71、第一管道;72、第二管道;73、血液出口;74、血液入口;8、氧合单元;9、检测单元集成盒;91、第一盒体:92、第二盒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包括框架结构、人工心肺单元、控制单元(未示出)、显示单元1和第一供电单元(未示出)。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框架结构4和第二框架结构3,第一框架结构4与第二框架结构3之间形成预设角度。例如直角、钝角或锐角,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框架结构4和第二框架结构3之间形成的角度。控制单元、显示单元1和第一供电单元设置在第二框架结构3上,人工心肺单元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4与第二框架结构3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人工心肺单元和显示单元1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显示单元1和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的框架结构由于仅由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构成,在确保各个功能器件安装稳固的同时,还实现了重量轻、便于携带的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框架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和第三连接件33,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框架结构4垂直连接,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连接且向第一框架结构4方向倾斜预设角度,第三连接件33与第二连接件32连接且与第一框架结构4平行设置。由于第二框架结构3由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和第三连接件33构成,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连接且向第一框架结构4方向倾斜预设角度,进而实现了位于第二连接件32上的显示单元1倾斜放置,使显示单元1的角度和操作人员的视角相适配,在户外没有专用放置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心肺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第一供电单元和框架结构;/n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第一供电单元设置在第二框架结构上,人工心肺单元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人工心肺单元和显示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心肺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第一供电单元和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框架结构和第二框架结构,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预设角度,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第一供电单元设置在第二框架结构上,人工心肺单元设置在第一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人工心肺单元和显示单元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人工心肺单元、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分别与第一供电单元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框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框架结构垂直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且向第一框架结构方向倾斜预设角度,第三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且与第一框架结构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框架结构,第三框架结构与第二框架结构远离第一框架结构的一端铰接,且可围绕第二框架结构远离第一框架结构的一端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握持件,握持件与第二框架结构远离第一框架结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且与第一框架结构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体外膜肺氧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轶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