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及伞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405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及伞,涉及伞具领域,开合装置具体包括中棒,中棒上设有上巢、下巢,以及一将下巢与中棒或将下巢与上巢锁定和打开的开合结构,所述开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卡孔,卡孔设于所述中棒上或设于所述上巢上;滚珠,滚珠设置于所述下巢上且可沿所述中棒的径向滑动并锁定或解锁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滑动;以及拉筒,拉筒套设于所述下巢上并可相对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轴向推拉,拉筒内侧壁与所述滚珠抵接,并可通过推拉拉筒而使得所述滚珠滑动部分卡入所述卡孔或从卡孔中脱离。这种结构在稳定性、可靠性、噪音、寿命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并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及伞
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及伞。
技术介绍
伞具上的蜂巢结构装置负责联结伞的中棒和支骨,起固定开合的作用。市面上的蜂巢装置大致分为按压式蜂巢和推拉式蜂巢两种,第一种的按压式蜂巢通过按钮触发预置的弓片实现开合,收伞的过程中需要先按按钮再下拉蜂巢,动作过程比较繁琐。且按钮容易损坏,影响伞具寿命。第二种推拉式蜂巢,目前大多采用勾扣的形式,利用下巢与上巢形成卡扣固定,再通过拉筒解锁卡扣。结构相对复杂,且卡扣多次受力摩擦后容易失效,稳定性低。同时,胶件的强度低、易老化,长期使用,扣位易断裂,可靠性不如五金卡扣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蜂巢结构存在的稳定性、可靠性、噪音、寿命等方面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即蜂巢结构的开合,包括中棒,中棒上设有上巢、下巢,以及一将下巢与中棒或将下巢与上巢锁定和打开的开合结构,所述开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卡孔,设于所述中棒上或设于所述上巢上;滚珠,设置于所述下巢上且可沿所述中棒的径向滑动并锁定或解锁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滑动;以及拉筒,套设于所述下巢上并可相对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轴向推拉,拉筒内侧壁与所述滚珠抵接,并可通过推拉拉筒而使得所述滚珠滑动并部分卡入所述卡孔或从卡孔中脱离。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下巢侧壁上设有穿孔,所述滚珠设置于穿孔中,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滚珠一侧与所述中棒或所述上巢相抵,所述滚珠另一相对侧与所述拉筒内侧壁相抵。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拉筒内侧包括有可推动所述滚珠滑动的倾斜面和保持滚珠临时固定状态的垂直面,垂直面与所述中棒的径向垂直。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沿所述上巢至所述下巢的方向,所述垂直面依次包括第一垂直面和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到所述中棒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垂直面到所述中棒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一垂直面与所述第二垂直面通过所述倾斜面相连。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下巢上设有限制所述拉筒沿所述轴向滑动的限位部。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拉筒上设有便于人手推拉的凹槽或凸起。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卡孔为直接贯穿所述中棒设置的通孔;或所述上巢包括一延伸段,延伸段自上巢向下巢方向延伸,延伸段固定或活动套设于所述中棒上,所述卡孔为贯穿所述延伸段设置的通孔。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滚珠为球状;或所述滚珠为圆柱体状,呈圆柱体状的所述滚珠通过柱面与所述拉筒的内壁接触相抵。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滚珠的材料为金属、陶瓷或塑胶。此外,还公开了一种伞,该伞具包括上述的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本技术中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在开伞时,推动拉筒,利用滚珠卡入中棒上的卡孔,因滚珠受下巢所施加的力(伞张开后的张紧力以及重力形成的下巢沿着中棒向下的力),会顶住拉筒。拉筒和滚珠存在摩擦力,从而拉筒与滚珠在轴向上不产生相对位移,下巢被锁定,从而实现开伞固定状态。收伞时,手拉拉筒,克服滚珠与拉筒的摩擦力,从而拉筒下滑,滚珠受下巢力,自动从中棒的卡孔中脱出,下巢被解锁,从而实现下巢可沿中棒往手柄方向移动,完成伞的收合动作。该结构在避免按钮式蜂巢收伞动作繁琐的同时颠覆了现有推拉式蜂巢的结构,该结构更可靠、更稳定。因实现卡合锁定的是滚珠,整个过程为滚动摩擦,有效的保护了中棒,克服了传统五金卡扣卡中棒,易划伤中棒的缺陷。(对于铁中棒,划伤中棒,会导致生锈;对于铝中棒,会影响外观,同时磨损扣点,影响可靠性)。同时该结构,不怕滚珠的磨损,能够实现自动适配,对于产品精度要求低,通用性强。降低了加工生产难度。稳定性、可靠性、互换性都有保证。此外,该结构脱扣过程平缓,故,收伞噪音明显降低,提升使用体验。(市场伞收伞时,因结构限制,会有“砰”的一声,会给使用者和周边人带来不好感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一主视图;图2为图1对应的分解图;图3为图1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开伞状态剖视图;图4为图1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收伞状态剖视图;图5为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的拉筒一剖视图;图6为另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与图6对应的的分解图。图中,包括1-上巢、11-卡孔、2-中棒、21-卡孔、3-下巢、31-穿孔、32-滑槽、33-限位部、4-拉筒、41-第一垂直面、42-倾斜面、43-第二垂直面、5-滚珠、51-滑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结合图1-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即蜂巢结构的开合,具体包括中棒2,中棒2上设有上巢1、下巢3,以及一将下巢3锁定和打开的开合结构,对于伞而言,蜂巢结构较为常见,但本实施例的技术要点在于该蜂巢结构的将下巢3锁定和打开的开合结构的独特设计。具体的,所述开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卡孔11,卡孔11设于所述中棒2上,通常伞的开合都是通过下巢3相对中棒2轴向滑动来实现,此处的卡孔11便是为了配合其它结构来将下巢3锁住或释放;滚珠5,滚珠5设置于所述下巢3上且可沿所述中棒2的径向滑动并锁定或解锁所述下巢3沿所述中棒2的滑动,即可通过滚珠5的径向移动,将下巢3与中棒2卡在一起,限制下巢3的轴向滑动;以及拉筒4,拉筒4套设于所述下巢3上并可相对所述下巢3沿所述中棒2的轴向推拉,拉筒4内侧壁与所述滚珠5接触相抵,并可通过推拉拉筒4而使得所述滚珠5滑动并部分卡入所述卡孔11或从卡孔11中脱离。拉筒4内侧壁与滚珠5相抵,限定了滚珠5径向的移动,可防止滚珠5从下巢3上脱离。同时,通过拉筒4的推动,还可促使滚珠5朝中棒2中心滑动而将中棒2和下巢3卡在一起。再结合图2-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巢3侧壁上设有穿孔31,所述滚珠5设置于穿孔31中,在所述径向方向上,所述滚珠5一侧与所述中棒2相抵,所述滚珠5另一相对侧与所述拉筒4内侧壁相抵。即滚珠5贯穿下巢3的侧壁,同时相抵于中棒2和拉筒4之间,再通过推拉拉筒4,一方面滚珠5会收到拉筒4施加的力,另一方面,滚珠5还会受到下巢3所施加的力(随着伞逐渐张开,蜂巢结构的下巢3会受到一轴向的力使得伞具趋于合拢,下巢3所收到的这种力,自然也会施加到下巢3中的滚珠5),综合这些力,滚珠5一方面可沿着径向局部滑动,同时也可以随同下巢3沿轴向滑动。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穿孔31处可设有滑槽32,滑槽32沿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同时在滚珠5两侧设有滑动部51,滑动部51置于滑槽32中,从而便于滚珠5于下巢3上径向滑动。再结合图3-5,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拉筒4内侧包括有可推动所述滚珠5滑动的倾斜面42和保持滚珠5临时固定状态的垂直面,垂直面与所述中棒2的径向垂直。推动拉筒4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包括中棒,中棒上设有上巢、下巢,以及一将下巢与中棒或将下巢与上巢锁定和打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n卡孔,设置于所述中棒上或设置于所述上巢上;/n滚珠,设置于所述下巢上且可沿所述中棒的径向滑动并锁定或解锁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滑动;以及/n拉筒,套设于所述下巢上并可相对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轴向推拉,拉筒内侧壁与所述滚珠抵接,并可通过推拉拉筒而使得所述滚珠滑动并部分卡入所述卡孔或从卡孔中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包括中棒,中棒上设有上巢、下巢,以及一将下巢与中棒或将下巢与上巢锁定和打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结构由内至外依次包括:
卡孔,设置于所述中棒上或设置于所述上巢上;
滚珠,设置于所述下巢上且可沿所述中棒的径向滑动并锁定或解锁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滑动;以及
拉筒,套设于所述下巢上并可相对所述下巢沿所述中棒的轴向推拉,拉筒内侧壁与所述滚珠抵接,并可通过推拉拉筒而使得所述滚珠滑动并部分卡入所述卡孔或从卡孔中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侧壁上设有穿孔,所述滚珠设置于穿孔中,在所述中棒的径向方向上,所述滚珠一侧与所述中棒或所述上巢相抵,所述滚珠另一相对侧与所述拉筒内侧壁相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筒内侧包括有可推动所述滚珠滑动的倾斜面和保持滚珠临时固定状态的垂直面,垂直面与所述中棒的径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具上的推拉式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上巢至所述下巢的方向,所述垂直面依次包括第一垂直面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林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减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