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84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5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养层、调整钮和缓冲弹簧,所述培养层的内部放置有基质层,且基质层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的表面皆开设有种植孔,所述培养层的内壁四周皆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内部插设有架体,所述架体的两侧底部皆通过缓冲弹簧与培养层内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种植层、基质层、培养层结构构成,最下层为培养层(培养槽倒入培养液),中间为基质层,采用两厘米厚度的硬质土壤,最上层为种植层(带孔海绵板,种子撒入孔内)的设计,使得营养液在海绵板中分布均匀且没有完全浸润,这样既满足了种苗发育所需营养,同时也避免了海绵板完全浸润造成的霉菌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幼苗培育设备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设施园艺主要是指在当前不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特定的手段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作物种植,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这项技术既能将外界恶劣条件屏蔽,进而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其中育苗技术是重要环节,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利用这项技术,在育苗阶段就能使作物的种植效果显著提升,这对农业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园艺育苗方式包括:育苗钵、育苗块、育苗盘等方式,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育苗步骤繁琐、出苗质量差出苗率低、对技术要求过高不利于推广的缺点,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如育苗步骤繁琐、出苗质量差出苗率低、对技术要求过高不利于推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养层、调整钮和缓冲弹簧,所述培养层的内部放置有基质层,且基质层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所述种植层的表面皆开设有种植孔,所述培养层的内壁四周皆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内部插设有架体,所述架体的两侧底部皆通过缓冲弹簧与培养层内壁连接,所述培养层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调整钮的一端贯穿螺纹槽与架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架体的顶部安装有顶板,且顶板的表面皆开设有夹持孔,并且夹持孔的内部安装有夹持组件。优选的,所述培养层的内部皆设置有营养液,且营养液的水平面低于基质层。优选的,所述基质层的厚度设置为两厘米,所述种植层设置为海绵板。优选的,所述种植孔在种植层的表面呈等距分布,每组所述种植孔的直径为30-40毫米,每组种植孔之间的间距为30-40毫米。优选的,所述螺纹槽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螺纹槽一侧的培养层表面皆设置有刻度线。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内置腔、承接块、弹簧杆和加持片,所述夹持孔两侧的顶板内开设有内置腔,所述夹持孔的两侧皆横向插设有弹簧杆,且弹簧杆的一端延伸至夹持孔内部与加持片连接,所述弹簧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内置腔内部与承接块连接。优选的,所述加持片设置有橡胶垫,且加持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加持片皆设置为半圆弧形。优选的,所述夹持孔的在顶板表面开设的位置与种植孔相配适,所述夹持孔与种植孔的大小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由种植层、基质层、培养层结构构成,最下层为培养层(培养槽倒入培养液),中间为基质层,采用两厘米厚度的硬质土壤,最上层为种植层(带孔海绵板,种子撒入孔内)的设计,使得营养液在海绵板中分布均匀且没有完全浸润,这样既满足了种苗发育所需营养,同时也避免了海绵板完全浸润造成的霉菌危害,同时,配合种植孔的直径为30-40毫米,每组种植孔之间的间距为30-40毫米的设计,一方面可有效减少种苗间的间距过小,不利于种苗的生长的情况,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种苗间距过大,会造成空间和营养液的浪费情况,且在种植孔上方设置的架体设计,以及架体在插槽内竖向调节作用,可对蔬菜的根部进行固定,有效防止蔬菜在种植时生长偏斜的情况,此种栽培装置出苗率高,出苗质量好,并且使用简单,操作方便,重复利用性高,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技术要求较低,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种植孔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顶板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夹持组件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培养层;2、基质层;3、种植层;4、种植孔;5、螺纹槽;6、夹持组件;61、内置腔;62、承接块;63、弹簧杆;64、加持片;7、架体;8、顶板;9、夹持孔;10、调整钮;11、缓冲弹簧;12、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养层1、调整钮10和缓冲弹簧11,培养层1的内部放置有基质层2,且基质层2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3,种植层3的表面皆开设有种植孔4,根据附图2和附图2所示,培养层1的内部皆设置有营养液,且营养液的水平面低于基质层2,基质层2的厚度设置为两厘米,种植层3设置为海绵板,通过工作人员往培养层1倒入培养液,顺便观察,使得培养液的水平面低于基质层2,从而使得营养液在种植层3中分布均匀且没有完全浸润,这样既满足了种苗发育所需营养,同时也避免了种植层3完全浸润造成的霉菌危害。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种植孔4在种植层3的表面呈等距分布,每组种植孔4的直径为30-40毫米,每组种植孔4之间的间距为30-40毫米,通过种植孔4的直径为30-40毫米,每组种植孔4之间的间距为30-40毫米的设计,一方面可有效减少种苗间的间距过小,不利于种苗的生长的情况,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种苗间距过大,会造成空间和营养液的浪费情况。培养层1的内壁四周皆开设有插槽12,且插槽12的内部插设有架体7,架体7的两侧底部皆通过缓冲弹簧11与培养层1内壁连接,培养层1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螺纹槽5,调整钮10的一端贯穿螺纹槽5与架体7通过轴承连接,根据附图1所示,螺纹槽5设置有两组,两组螺纹槽5一侧的培养层1表面皆设置有刻度线,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培养层1两侧刻度线得知蔬菜生长情况,架体7的顶部安装有顶板8,且顶板8的表面皆开设有夹持孔9,并且夹持孔9的内部安装有夹持组件6。夹持组件6包括有内置腔61、承接块62、弹簧杆63和加持片64,夹持孔9两侧的顶板8内开设有内置腔61,夹持孔9的两侧皆横向插设有弹簧杆63,且弹簧杆63的一端延伸至夹持孔9内部与加持片64连接,弹簧杆63的另一端延伸至内置腔61内部与承接块62连接,加持片64设置有橡胶垫,且加持片64设置有两组,两组加持片64皆设置为半圆弧形。根据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夹持孔9的在顶板8表面开设的位置与种植孔4相配适,夹持孔9与种植孔4的大小一致,随着当种植育苗的蔬菜的逐渐长大,通过拧动调整钮10在螺纹槽5内竖向滑动作用,使得架体7带动顶板8顺着插槽12竖直往上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架体7带动顶板8表面的夹持孔9,可始终对蔬菜的根部进行固定,有效防止蔬菜在种植时生长偏斜的情况,且固定过程中,通过弹簧杆63的自身弹力作用,带动加持片64进行灵活调整其间距,使得两组加持片64能够根据不同蔬菜根部进行调整,使得加持片64与蔬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养层(1)、调整钮(10)和缓冲弹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层(1)的内部放置有基质层(2),且基质层(2)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3),所述种植层(3)的表面皆开设有种植孔(4),所述培养层(1)的内壁四周皆开设有插槽(12),且插槽(12)的内部插设有架体(7),所述架体(7)的两侧底部皆通过缓冲弹簧(11)与培养层(1)内壁连接,所述培养层(1)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螺纹槽(5),所述调整钮(10)的一端贯穿螺纹槽(5)与架体(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架体(7)的顶部安装有顶板(8),且顶板(8)的表面皆开设有夹持孔(9),并且夹持孔(9)的内部安装有夹持组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包括培养层(1)、调整钮(10)和缓冲弹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层(1)的内部放置有基质层(2),且基质层(2)的顶部设置有种植层(3),所述种植层(3)的表面皆开设有种植孔(4),所述培养层(1)的内壁四周皆开设有插槽(12),且插槽(12)的内部插设有架体(7),所述架体(7)的两侧底部皆通过缓冲弹簧(11)与培养层(1)内壁连接,所述培养层(1)两侧的中间位置处皆开设有螺纹槽(5),所述调整钮(10)的一端贯穿螺纹槽(5)与架体(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架体(7)的顶部安装有顶板(8),且顶板(8)的表面皆开设有夹持孔(9),并且夹持孔(9)的内部安装有夹持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层(1)的内部皆设置有营养液,且营养液的水平面低于基质层(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2)的厚度设置为两厘米,所述种植层(3)设置为海绵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霉菌滋生结构的幼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孔(4)在种植层(3)的表面呈等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发民杨其长沙德剑李宗耕郑胤建杨晓许亚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