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3752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光伏组件,包括发射线圈;以及电力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被配置为无线电力传输,所述电力接收模块与所述光伏组件各自分开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组件中的发射线圈与电力接收模块中的接收线圈采用无线电力传输的方式,光伏组件外表面无需设置线缆,安装或更换光伏组件不会对线缆造成损伤,极大的提升了光伏组件拆装的便利度,且光伏组件和电力接收模块各自分开设置,不论光伏组件还是电力接收模块出现损坏或其他问题,都可以单独更换,不会对另一部件造成损伤,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当下全球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巨大,接近枯竭,同时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极度严峻。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太阳能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将光转化为电,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系统,可独立运行,亦可并网运行,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等优势。相关技术中的双玻光伏组件集成接线盒及引出端,通过接线盒及引出端传输电力,组件成本较高,且由于线材裸露暴晒造成可靠性下降,线材不可单独更换,只能更换整块双玻光伏组件,使得后期系统维护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光伏系统,用于缓解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光伏组件,包括发射线圈;以及电力接收模块,包括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与所述接收线圈被配置为无线电力传输,所述电力接收模块与所述光伏组件各自分开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依次排布且集成封装的第一板、第一封装层、电池层、第二封装层、所述发射线圈、第三封装层和第二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旁路二极管,所述旁路二极管电连接所述电池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旁路二极管设于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侧,或者,所述旁路二极管设于所述电池层与第一封装层之间,或者,所述旁路二极管设于所述电池层与第二封装层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系统还包括安装件和母线,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电力接收模块设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有线槽,所述母线设于所述线槽内,所述电力接收模块与所述母线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管件,所述管件的内部形成容纳所述母线的线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设有第一卡扣件,所述光伏组件设有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与所述第二卡扣件相适配。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二卡扣件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卡扣件设有第二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光伏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之间,所述电力接收模块设于所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之间,且位于所述光伏组件的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光伏组件,每个光伏组件的下方设有电力接收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件和所述第二管件的至少之一的内部形成容纳所述母线的线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被构造为相适配的十字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电磁感应发射线圈,所述接收线圈包括电磁感应接收线圈。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中的发射线圈与电力接收模块中的接收线圈采用无线电力传输的方式,光伏组件外表面无需设置线缆,安装或更换光伏组件不会对线缆造成损伤,极大的提升了光伏组件拆装的便利度,且光伏组件和电力接收模块各自分开设置,不论光伏组件还是电力接收模块出现损坏或其他问题,都可以单独更换,不会对另一部件造成损伤,降低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中的光伏组件在安装至电力接收模块上方之前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剖视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光伏组件;11-发射线圈;12-第一板;13-第一封装层;14-电池片;15-第二封装层;16-第三封装层;17-第二板;18-第二卡扣件;2-电力接收模块;21-接收线圈;3-旁路二极管;4-安装件;41-第一管件;42-第二管件;43-第一卡扣件;5-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其包括光伏组件1和电力接收模块2。光伏组件1包括发射线圈11。电力接收模块2包括接收线圈21,发射线圈11与接收线圈21被配置为无线电力传输,电力接收模块2与光伏组件1各自分开设置。其中,无线电力传输包括利用无线电的手段,使光伏组件1将产生的电力转换成为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再通过电力接收模块2将无线电波收集起来并转换为电力。在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上设置接线盒,接线盒包括线缆,线缆用于与母线连接,不论是光伏组件、接线盒还是线缆出现问题,都需要将光伏组件和其上设置的接线盒一起换掉,维护成本高,如果单独更换光伏组件或者接线盒,都需要将光伏组件和接线盒拆开,而拆除接线盒,会对光伏组件造成损伤,产生功率损失甚至火灾隐患,且光伏组件与接线盒拆装时,光伏组件与接线盒之间的接线端子难以分离,或分离时由于接线端子老化存在断裂现象。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中的发射线圈11与电力接收模块2中的接收线圈21采用无线电力传输的方式,光伏组件1外表面无需设置任何与电力接收模块2或者母线连接的线缆,安装或更换光伏组件1不会对任何线缆造成损伤,极大的提升了光伏组件1拆装的便利度,且光伏组件1上不再设置接线盒,节省了接线盒成本,再者,光伏组件1和电力接收模块2各自分开设置,不论光伏组件间1还是电力接收模块2出现损坏或其他问题,都可以单独更换,不会对另一部件造成损伤,降低了维护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光伏组件1还包括第一板12、第一封装层13、电池层14、第二封装层15、第三封装层16和第二板17。第一板12、第一封装层13、电池层14、第二封装层15、发射线圈11、第三封装层16和第二板17依次排布且集成封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12和第二板17采用玻璃材料制成,光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伏组件(1),包括发射线圈(11);以及/n电力接收模块(2),包括接收线圈(21),所述发射线圈(11)与所述接收线圈(21)被配置为无线电力传输,所述电力接收模块(2)与所述光伏组件(1)各自分开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组件(1),包括发射线圈(11);以及
电力接收模块(2),包括接收线圈(21),所述发射线圈(11)与所述接收线圈(21)被配置为无线电力传输,所述电力接收模块(2)与所述光伏组件(1)各自分开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包括依次排布且集成封装的第一板(12)、第一封装层(13)、电池层(14)、第二封装层(15)、所述发射线圈(11)、第三封装层(16)和第二板(1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还包括旁路二极管(3),所述旁路二极管(3)电连接所述电池层(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二极管(3)设于所述第二板(17)远离所述第一板(12)的一侧,或者,所述旁路二极管(3)设于所述电池层(14)与第一封装层(13)之间,或者,所述旁路二极管(3)设于所述电池层(14)与第二封装层(15)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件(4)和母线,所述光伏组件(1)和所述电力接收模块(2)设于所述安装件(4),所述安装件(4)设有线槽,所述母线设于所述线槽内,所述电力接收模块(2)与所述母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4)包括管件,所述管件的内部形成容纳所述母线的线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先格黄猛张宁波黄毅翔刘秤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