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73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壳体零件彼此的连接部具有充分的密封性能的电动致动器。所述电动致动器包括:马达,具有转子及在径向与转子相向的定子,所述转子具有沿着中心轴延伸的马达主轴;马达壳体,收容马达;以及减速机构,连结于马达主轴的轴向其中一侧。马达壳体具有壳体筒部、进行覆盖的盖体及多个螺杆。壳体筒部具有多个螺杆固定部。盖体具有顶板部、将壳体筒部从径向外侧包围的外侧筒部、环状槽部及将壳体筒部的开口部密封的密封构件。盖体的沿轴向观看与环状槽部重叠的区域的轴向厚度大于顶板部的轴向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为了在壳体内安置有控制基板的马达中确保收容控制基板的壳体部分的防水性,而在壳体的对接面配置密封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2471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隔着密封构件的壳体零件进行螺杆固定的结构中,有时在远离螺杆的位置由密封构件的反作用力导致壳体零件变形。有时因壳体零件的变形而导致对密封构件的加压变弱,密封性能不足。[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包括:马达,具有转子及在径向与所述转子相向的定子,所述转子具有沿着中心轴延伸的马达主轴;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减速机构,连结于所述马达主轴的轴向其中一侧。所述马达壳体具有:壳体筒部,收容所述定子,且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开口部;盖体,覆盖所述壳体筒部的所述开口部;以及多个螺杆,将所述盖体紧固于所述壳体筒部。所述壳体筒部具有多个螺杆固定部,此多个螺杆固定部具有在所述壳体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开口的螺孔。所述盖体具有:顶板部,覆盖所述壳体筒部的开口部;外侧筒部,从所述顶板部的外周缘沿轴向延伸,且将所述壳体筒部从径向外侧包围;环状槽部,位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内侧,且在轴向与所述壳体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相向;以及密封构件,收容于所述环状槽部,且将所述壳体筒部的开口部密封。所述盖体的沿轴向观看与所述环状槽部重叠的区域的轴向厚度大于所述顶板部的轴向厚度。[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壳体零件彼此的连接部具有充分的密封性能的电动致动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截面图。图3为表示盖体的内侧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在环状槽部安装着密封构件的状态的盖体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盖体的安装部分的电动致动器的局部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电动致动器11:壳体12:马达壳体12a:壳体筒部12c:盖体129:开口部18:螺杆20:马达21:马达主轴23:定子30:减速机构126:外侧筒部127:内侧筒部120:密封构件121:螺杆固定部121a:螺孔123:环状槽部124:端面125:顶板部128:螺杆插入孔200:基台部202:突出部203a~203d、204a~204d、205:肋J1:中心轴T1、T2:轴向厚度Z:轴向具体实施方式各图中,Z轴方向为以正侧为上侧且以负侧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各图中适当表示的中心轴J1的轴向与Z轴方向、也就是上下方向平行。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Z”。而且,各图中适当表示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为与轴向Z正交的水平方向,且为彼此正交的方向。以下的说明中,将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X”,将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Y”。而且,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其中一侧。此外,上下方向、水平方向、上侧及下侧仅为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为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如图1及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包括壳体11、轴承座100、具有沿中心轴J1的轴向Z延伸的马达主轴21的马达20、控制部70、连接器部80、减速机构30、输出部40、布线构件90、旋转检测装置60、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及衬套54。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及第三轴承53例如为滚珠轴承。壳体11收容马达20及减速机构30。壳体11具有收容马达20的马达壳体12、及收容减速机构30的减速机构壳体13。即,电动致动器10具有马达壳体12。马达壳体12具有壳体筒部12a、壁部12b、控制基板收容部12f、盖体12c、端子保持部12d及第一布线保持部14。马达壳体12的各部除了后述的金属构件110以外为树脂制。壳体筒部12a为以中心轴J1为中心且沿轴向Z延伸的圆筒状。壳体筒部12a在轴向Z的两侧开口。壳体筒部12a具有在上侧开口的开口部129、及在下侧开口的开口部12g。壳体筒部12a包围马达20的径向外侧。壁部12b为从壳体筒部12a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壁部12b覆盖马达20的后述的定子23的上侧。壁部12b具有将壁部12b沿轴向Z贯穿的孔部12h。本实施方式中,孔部12h为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圆形状。孔部12h的内径大于后述的座筒部101的外径。壁部12b具有树脂制的壁部本体12i及金属制的金属构件110。壁部本体12i为从壳体筒部12a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的部分。金属构件110为圆环状,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金属构件110例如为螺帽。金属构件110嵌埋于壁部本体12i。金属构件110位于较孔部12h的径向内侧面更向径向外侧远离的位置。金属构件110设有多个。多个金属构件110沿着周向遍及一周等间隔地配置。金属构件110例如设有三个。控制基板收容部12f为收容后述的控制基板71的部分。控制基板收容部12f构成在壳体筒部12a的上侧部分的径向内侧。控制基板收容部12f的底面为壁部12b的上表面。控制基板收容部12f在上侧开口。盖体12c为将控制基板收容部12f的上端开口堵塞的板状的盖。端子保持部12d从壳体筒部12a向径向外侧突出。端子保持部12d为在径向外侧开口的圆筒状。端子保持部12d保持后述的端子81。盖体12c将壳体筒部12a的在上侧开口的开口部129堵塞。盖体12c将位于壳体筒部12a的上侧的控制基板收容部12f的上侧的开口堵塞。盖体12c是使用四根螺杆18可卸除地安装于壳体筒部12a的开口部129。如图1所示,马达壳体12在控制基板收容部12f内,具有从壳体筒部12a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四处螺杆固定部121。螺杆固定部121沿轴向延伸。螺杆固定部121的上侧的端部与壳体筒部12a的上侧的端面124,上下方向的高度位置一致。马达壳体12具有在螺杆固定部121的朝向上侧的面开口的螺孔121a。通过螺杆固定部121位于壳体筒部12a的内面侧,从而抑制马达壳体12的径向上的大型化。而且,通过螺杆固定部121为在壳体筒部12a的内面沿轴向延伸的形状,从而螺杆固定部121成为肋而马达壳体12的强度提高。通过将螺杆固定部121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从而将壳体筒部12a在周向均等地补强,因此整体的强度变高。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控制基板71从上侧观看而大致为圆形状,在外周端具有四处圆弧状的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马达,具有转子及在径向与所述转子相向的定子,所述转子具有沿着中心轴延伸的马达主轴;/n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n减速机构,连结于所述马达主轴的轴向其中一侧,并且/n所述马达壳体具有:/n壳体筒部,收容所述定子,且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开口部;/n盖体,覆盖所述壳体筒部的所述开口部;以及/n多个螺杆,将所述盖体紧固于所述壳体筒部,/n所述壳体筒部具有多个螺杆固定部,所述多个螺杆固定部具有在所述壳体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开口的螺孔,/n所述盖体具有:/n顶板部,覆盖所述壳体筒部的所述开口部;/n外侧筒部,从所述顶板部的外周缘沿轴向延伸,且将所述壳体筒部从径向外侧包围;/n环状槽部,位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内侧,且在轴向与所述壳体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相向;以及/n密封构件,收容于所述环状槽部,且将所述壳体筒部的所述开口部密封,/n所述盖体的沿轴向观看与所述环状槽部重叠的区域的轴向厚度大于所述顶板部的轴向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0 JP 2019-014681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具有转子及在径向与所述转子相向的定子,所述转子具有沿着中心轴延伸的马达主轴;
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
减速机构,连结于所述马达主轴的轴向其中一侧,并且
所述马达壳体具有:
壳体筒部,收容所述定子,且具有在轴向另一侧开口的开口部;
盖体,覆盖所述壳体筒部的所述开口部;以及
多个螺杆,将所述盖体紧固于所述壳体筒部,
所述壳体筒部具有多个螺杆固定部,所述多个螺杆固定部具有在所述壳体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开口的螺孔,
所述盖体具有:
顶板部,覆盖所述壳体筒部的所述开口部;
外侧筒部,从所述顶板部的外周缘沿轴向延伸,且将所述壳体筒部从径向外侧包围;
环状槽部,位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内侧,且在轴向与所述壳体筒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相向;以及
密封构件,收容于所述环状槽部,且将所述壳体筒部的所述开口部密封,
所述盖体的沿轴向观看与所述环状槽部重叠的区域的轴向厚度大于所述顶板部的轴向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城秀一白井寛上松豊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