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717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包括可逆接触器KM、电机M、电流互感器T、控制器PLC、电流检测模块CA、综合保护模块EL、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和接地端子GN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在滤波、降压、稳压处理后通过A/D电路隔离,设置双继电器,增强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漏电故障发生,有效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先进的煤炭生产工艺过程要靠先进的煤矿机械装备来实现。矿用防爆电器作为涉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特种煤矿机械装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化矿井的不断发展,矿用防爆电器设备产品逐渐向智能化、大容量、组合化发展,微电子技术也开始在矿用防爆电器设备产品中应用。煤矿电动机及其供电线路发生的漏电故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由于受潮使电动机及其供电线路绝缘电阻下降,漏地电流增加使电动机外壳及电器外壳带电;二是电动机及其供电线路绝缘因老化、机械损伤或电压性击穿等原因使一相接地(金属性接地或弧光接地);三是电动机及其供电线路带电体的裸露部分(如有机械性损坏或检修时)被人员直接或通过工具等导电体接触造成一相接地的触电事故(偶然性、短暂性)。发生漏电故障,如不及时保护,特别在煤矿井下有着严重的后果;它可能导致人身生命的危险;它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的爆炸;它可能提前点燃雷管;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以及系统有着较大分布电容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都有可能使电动机一相绕组烧毁。为此对煤矿电动机及其供电线路,特别是井下,必须进行漏电保护。我国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是变压器中性点严禁接地。通常在每一独立系统中,统一设立一漏电继电器,实现漏电保护。但这种方法使任何处漏电必将造成全系统停电的后果,为了更好地鉴别漏电点,以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常用的做法是在开关中增加漏电闭锁。从安全角度来说,漏电闭锁的重要性不亚于漏电保护。漏电闭锁检测电路是在开关不工作时接通的。通常在开关主触点分断同时投入,但由于主触点分断时尚有电弧接通,或者所带电动机因继续转动在1-3秒内会有剩磁电势,如果与此同时投入漏电闭锁检测电路,那么上述高电压就会窜入检测电路,造成不应有的损坏。为此通常采用加一延时继电器,使漏电检测电路延时投入,通常延时时间为2-3秒;或者检测电路设计具有自保护功能,当高压窜入时可以抑制或阻挡高电压,从而保护自身电路元件不受损坏。这两种方法都有采用,后者可以节省一个延时继电器,但对电路设计要求较高。因此,高压开关的漏电一直是处于不完善状态,在遇到各种情况的故障时,大电压大电流窜入时,造成很多相关配件损坏,一旦此类故障发生,就会造成开关瘫痪,不能动作,影响井下产量和人身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包括可逆接触器KM、电机M、电流互感器T、控制器PLC、电流检测模块CA、综合保护模块EL、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和接地端子GND;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接地端子GND与三相电源线构成漏电检测回路;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包括电感L、继电器J1、继电器J2、电阻R1、电容C、电阻R2和稳压管D;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具有线圈和触点;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的线圈并联后与控制器PLC电连接;电感L的首端与三相电源线的一相连接,电感L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1触点的首端;继电器J1触点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2触点的首端;继电器J2的尾端连接电阻R1的首端;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阻R2的首端;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容C的首端;电容C的尾端连接接地端子GND;电阻R2的尾端连接稳压管D的首端,稳压管D的尾端连接接地端子GND;电阻R2的尾端连接漏电变送模块DA;漏电变送模块DA与综合保护模块EL电连接;综合保护模块EL与控制器PLC电连接;优选的,本技术所述的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主回路中的三相电源线经可逆接触器KM,穿过电流互感器T与电动机M连接;控制器PLC与可逆接触器KM电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机M的启停;电流互感器T与电流检测模块CA电连接,用于检测线路中有无电流和电流大小,然后把信号反馈给电流检测模块CA;电流检测模块CA与综合保护模块EL电连接,信号经过电流检测模块CA处理后送到综合保护模块EL;优选的,本技术所述的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电流检测模块CA和漏电变送模块DA均采用A/D转换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在滤波、降压、稳压处理后通过A/D电路隔离,设置双继电器,增强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防止漏电故障发生,有效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运用在矿用3.3kv的系统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包括可逆接触器KM、电机M、电流互感器T、控制器PLC、电流检测模块CA、综合保护模块EL、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和接地端子GND;主回路中的三相电源线经可逆接触器KM,穿过电流互感器T与电动机M连接;控制器PLC与可逆接触器KM电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机M的启停;电流互感器T与电流检测模块CA电连接,用于检测线路中有无电流和电流大小,然后把信号反馈给电流检测模块CA;电流检测模块CA与综合保护模块EL电连接,信号经过电流检测模块CA处理后送到综合保护模块EL;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接地端子GND与三相电源线构成漏电检测回路;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包括电感L、继电器J1、继电器J2、电阻R1、电容C、电阻R2和稳压管D;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具有线圈和触点;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的线圈并联后与控制器PLC电连接;电感L的首端与三相电源线的一相连接,电感L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1触点的首端;继电器J1触点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2触点的首端;继电器J2的尾端连接电阻R1的首端;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阻R2的首端;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容C的首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逆接触器KM、电机M、电流互感器T、控制器PLC、电流检测模块CA、综合保护模块EL、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和接地端子GND;/n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接地端子GND与三相电源线构成漏电检测回路;/n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包括电感L、继电器J1、继电器J2、电阻R1、电容C、电阻R2和稳压管D;/n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具有线圈和触点;/n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的线圈并联后与控制器PLC电连接;/n电感L的首端与三相电源线的一相连接,电感L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1触点的首端;/n继电器J1触点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2触点的首端;/n继电器J2的尾端连接电阻R1的首端;/n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阻R2的首端;/n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容C的首端;/n电容C的尾端连接接地端子GND;/n电阻R2的尾端连接稳压管D的首端,稳压管D的尾端连接接地端子GND;/n电阻R2的尾端连接漏电变送模块DA;/n漏电变送模块DA与综合保护模块EL电连接;/n综合保护模块EL与控制器PLC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RLC综合高压阻抗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逆接触器KM、电机M、电流互感器T、控制器PLC、电流检测模块CA、综合保护模块EL、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和接地端子GND;
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漏电变送模块DA、接地端子GND与三相电源线构成漏电检测回路;
漏电闭锁检测模块GG包括电感L、继电器J1、继电器J2、电阻R1、电容C、电阻R2和稳压管D;
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具有线圈和触点;
继电器J1和继电器J2的线圈并联后与控制器PLC电连接;
电感L的首端与三相电源线的一相连接,电感L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1触点的首端;
继电器J1触点的尾端连接继电器J2触点的首端;
继电器J2的尾端连接电阻R1的首端;
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阻R2的首端;
电阻R1的尾端连接电容C的首端;
电容C的尾端连接接地端子GN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玲李云辉张云武王云光杨春花王丽尹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阳泉华盛矿用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