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57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笛,包括竹笛本体,所述竹笛本体的膜孔处,转动连接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上设有两个通孔,通过转动所述调节部实现通孔与所述膜孔的连接连通,并在通孔上粘接笛膜。通过在调节部上的两个通孔上粘接笛膜,当其中一个笛膜损坏后,转动调节部将另外一个粘接有笛膜的通孔旋转到膜孔上,实现笛膜的快速替换,因此也解决演奏时需要携带两只笛子的问题,利用调节部的转动,堵住膜孔还可以调节到无膜孔模式进行演奏,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因笛膜突然受力破裂时,导致演奏中断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进行有膜孔模式和无膜孔模式的快速调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笛
本技术涉及乐器
,具体为一种竹笛。
技术介绍
竹笛是中国发展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之一,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笛子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竹笛有开一个膜孔,通过贴上一张笛膜来扩大音量和获取音色的清脆。传统竹笛只有一个膜孔,只能贴一张笛膜,笛膜是由芦苇内壁的薄膜制作的,非常脆弱,在温差大或者演奏用力过猛时经常出现破裂。一旦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了破裂,演奏就无法继续,必须终止演奏重新贴上一张笛膜继续演奏。尤其是是在国内顶级的大型音乐会的演奏中,因为笛膜破裂导致演出中断也时有发生。演奏经验丰富的演奏家,一般会在演奏时候严格控制力度,精心挑选笛膜尽可能避免吹破的情况,有些重要音乐会不得不准备两只笛子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无论如何小心,吹破笛膜的概率都很高,准备两只笛子,会因为舞台灯光照射升温和吹气时笛子内膛温度升高不一致导致备用笛子可能出现笛膜松弛的情况,而在切换的情况下出现不能正常演奏的情况。同时,初学者往往因为粘贴笛膜不规范,导致吹不响笛子或者获取不了好的音色,给老师和学生也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一种不开膜孔的无膜孔竹笛,无膜孔竹笛不用贴膜就可以吹奏,对初学者比较方便,音色浑厚适合初学和练功,但是如果要演奏清脆的乐曲就必须更换有笛膜的竹笛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笛,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笛,包括笛子本体,所述笛子本体上设有膜孔,并在所述膜孔上转动连接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上设有两个或多个通孔,通过所述调节部的转动实现所述通孔与所述膜孔的连通或者切断,且所述通孔上均设有笛膜。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笛子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内插接有插管,所述调节部套装在所述插管上,转动所述调节部带动所述通孔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膜孔实现所述通孔与所述膜孔的连通或者切断;所述插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插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部的内表面设有铜套,并通过设置的铜套与所述插管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相互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装饰圈和第二装饰圈,所述第一装饰圈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插接,所述第一装饰圈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部插接;所述第二装饰圈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部插接,且所述第二装饰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插管与所述第二本体插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部采用竹材制成,且所述调节部外径与所述笛子本体的外径一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演奏过程中,笛膜突然受力破裂时,可瞬间启动备份膜孔或无膜孔状态,继续正常演奏,防止演奏中断。2.初学者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帖笛膜难度大,往往因为贴不好而无法正常演奏,切换为无膜孔状态,起到降低音量,稳定音准的作用,且可以直接演奏,不必贴笛膜。3.演奏时,演奏家为避免笛膜破裂要准备两只笛子,通过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后,只需要携带一只笛子即可满足演出需求。4.同时具备有膜孔和无膜孔的功能,且有膜孔和无膜孔还可以瞬间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中:1、第一本体;2、第一装饰圈;3、调节部;4、插管;5、第二装饰圈;6、第二本体;7、膜孔;8、通孔;11、笛子本体;12、笛膜;13、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正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竹笛,包括笛子本体11,所述笛子本体11上设有膜孔7,并在所述膜孔7上转动连接有调节部3;所述调节部3上设有两个或多个通孔8,通过所述调节部3的转动实现所述通孔8与所述膜孔7的连通或者切断,且所述通孔8上均设有笛膜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两个或多个通孔8上粘接笛膜12,此时通孔8的直径相同,当其中一个笛膜12破损后,转动调节部3将另外一个笛膜12转动到膜孔7处,既可以完成笛膜12的瞬间调换,同时不需要使用笛膜12时,转动调节部3将两个通孔8之间的调节部3覆盖在膜孔7处即可,进而实现无膜孔的模式。具体的为,所述笛子本体11,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6;所述第一本体1内插接有插管4,所述调节部3套装在所述插管4上,转动所述调节部3带动所述通孔8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膜孔7实现所述通孔8与所述膜孔7的连通或者切断;所述插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6插接。其中,还包括第一装饰圈2和第二装饰圈5,所述第一装饰圈2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1插接,所述第一装饰圈2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部3插接;所述第二装饰圈5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部3插接,且所述第二装饰圈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插管4与所述第二本体6插接。首先将第一本体1与第一装饰圈2插接,然后再将调节部3的一端与第一装饰圈2插接,此时插管4穿过调节部3、第一装饰圈2的内部然后与第一本体1插接,插管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装饰圈5与第二本体6的内部插接,然后挤压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6,将第一装饰圈2和第二装饰圈5套装在调节部3的两端,实现气体的相对密封,同时通过两个装饰圈的设置也能够使得调节部3的外径与笛子本体11的外径相同,进而使得笛子的外观不突兀,插接完成后,调节部3在插管4上转动,然后手动调节通孔8与膜孔7的对应关系,实现有膜孔和无膜孔模式的调节以及转换。与此同时每个接口连接以后利用胶水粘接,进一步的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气密性,除此之外第一装饰圈2和第二装饰圈5采用铁质材料或者不锈钢材质制成或者白铜材质制成,其中插管4采用薄壁的铜管制成。其中,所述调节部3的内表面设有铜套,并通过设置的铜套与所述插管4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相互转动,为了减缓调节部3的磨损,在调节部3的内壁镶嵌铜套,并利用铜套与插管4的外表面贴合,贴合部涂抹润滑油,利用铜套在插管4上转动,进而大大减缓了调节部3的磨损。其中,所述调节部3采用竹材制成,且所述调节部3外径与所述笛子本体11的外径一致,调节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笛,其特征在于:包括笛子本体(11),所述笛子本体(11)上设有膜孔(7),并在所述膜孔(7)上转动连接有调节部(3);/n所述调节部(3)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8),通过所述调节部(3)的转动实现所述通孔(8)与所述膜孔(7)的连通或者切断,且所述通孔(8)上均设有笛膜(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笛,其特征在于:包括笛子本体(11),所述笛子本体(11)上设有膜孔(7),并在所述膜孔(7)上转动连接有调节部(3);
所述调节部(3)上设有至少两个通孔(8),通过所述调节部(3)的转动实现所述通孔(8)与所述膜孔(7)的连通或者切断,且所述通孔(8)上均设有笛膜(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笛子本体(11),包括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6);所述第一本体(1)内插接有插管(4),所述调节部(3)套装在所述插管(4)上,转动所述调节部(3)带动所述通孔(8)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膜孔(7)实现所述通孔(8)与所述膜孔(7)的连通或者切断;所述插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6)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力
申请(专利权)人:三台县新鲁镇山水乐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