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356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包括架体、模拟设备带、第一模型板、第二模型板和至少2根支腿,架体底部安装有第一万向轮,模拟设备带设于架体顶侧,第一模型板位于架体正对模拟设备带的一侧,第一模型板通过第一门铰链铰接于架体上,第一门铰链固定于第一模型板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顶面;第二模型板通过第二门铰链铰接于第一模型板的侧端,第二门铰链固定于第一模型板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底面上,第二门铰链固定于第二模型板上的部分位于第二模型板的底面上;支腿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模型板底面,支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机动性强,搬运方便,可方便地开展吸氧术、吸痰术、静脉输液等相关护理技能训练与考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
本技术属于教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吸氧术、吸痰术、静脉输液术等护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学员往往会通过书本、多媒体设备对上述护理技能进行学习,但由于效果不够直观,学员难以的掌握上述技能。为了使学员更好地掌握上述护理技能,必须在相应的实训场所为学员开展护理情景的模拟训练,以巩固教学效果。这些护理技能所需用到装置,通常都是医院病房才具有氧气和负压管道系统的设备带,而教学培训场所很难有这样整套系统和装置,这给模拟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需要模拟护理情景开展上述护理技能考核或比赛时,一般在较为宽敞的临时培训或考核场所集中进行,需要将众多装有模拟设备带的装置、病床搬到目标场所,这给考核或比赛的进行带来了不便。目前尚未见用于吸氧术、吸痰术护理技能教学/考核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的装置,便于吸氧、吸痰等护理技能的教学或考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包括架体、模拟设备带、第一模型板、第二模型板和至少2根支腿,所述架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带有刹车的第一万向轮,所述模拟设备带设置于架体的顶侧,所述第一模型板位于架体正对模拟设备带的一侧,所述第一模型板通过多个第一门铰链铰接于架体的侧壁上,所述多个第一门铰链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门铰链固定于第一模型板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顶面上;所述第二模型板通过多个第二门铰链铰接于第一模型板远离架体的侧端,所述多个第二门铰链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一门铰链的转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门铰链固定于第一模型板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底面上,所述第二门铰链固定于第二模型板上的部分位于第二模型板的底面上;所述支腿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模型板的底面上,所述支腿的另一端安装有带有刹车的第二万向轮;所述支腿靠近架体的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第二模型板的底面上且沿垂直于第二模型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靠近支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使得支腿朝限位板所在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为:支腿与第二模型板垂直时的位置;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插销,所述支腿上设有与第一通孔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架体靠近支腿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固定环,固定环上绑扎有固定绳。如此,本技术的装置具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展开状态,架体、第一模型板、第二模型板之间依次通过门铰链铰接,需要展开时,可将第二模型板朝远离架体的方向拉动,使得第一模型板向下转动至与水平面平行的位置,第二模型板也转动至与水平面平行的位置,同时,将支腿转动至与第二模型板垂直的极限位置,然后将第一通孔的内插销向第二通孔推进,使得支腿与第二模型板实现相对固定,并通过相应刹车将万向轮锁止,此时,即可完成装置的展开,第一模型板、第二模型板形成用于承载人体模型的模型台,供教学演示或考核操作;第二种是收纳状态,可退回插销,向上转动第一模型板,使得第一模型板靠紧架体,同时,向下转动第二模型板,使得第二模型板靠紧第一模型板,支腿朝远离限位板的方向转动并向架体靠近,然后,用固定绳将支腿绑扎到架体侧壁上,此时,架体和模型板收纳为体积较小的一体化结构,可方便地推动装置至目标位置收纳或展开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铰链的数量至少为3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门铰链的数量至少为3个,以保证装置的承载性能。可选的,门铰链可采用现有常规门铰链,如CN201780054654.4、CN200810093176.0、CN03247559.4等。进一步地,所述支腿通过铰接座铰接于第二模型板的底面上,所述铰接座包括座体和安装于座体上的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门铰链的转轴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型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贯通第二模型板远离第一模型板的端面,所述空腔内可滑动地插入有第三模型板,所述第三模型板插入空腔内的区段上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空腔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凸起部配合的第三凸起部。如此,可根据需要调整第三模型板的插入长度,从而调整模型台的长度;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的配合,可防止第三模型板从空腔内完全脱出。进一步地,每根支腿配套的固定环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沿支腿在架体上的投影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形成多处绑扎,进一步限制支腿的自由度,保证收纳状态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模拟设备带上设有吸氧插孔和吸痰插孔,方便吸氧、吸痰操作及流程模拟。进一步地,所述架体上设有若干输液架,方便输液操作及流程模拟。本技术的装置机动性强,搬运方便,可在无病房条件的教学与比赛场所,开展吸氧、吸痰、静脉输液等相关护理技能训练与考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部分的进一步放大图。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处于收纳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模拟设备带相关插口与空压机的连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参见附图图1-7,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包括架体1、模拟设备带3、第一模型板6、第二模型板7和2根支腿9,所述架体1的底部安装有4个带有刹车的第一万向轮2,4个第一万向轮2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模拟设备带3设置于架体1的顶侧,所述第一模型板6位于架体正对模拟设备带3的一侧,所述第一模型板6通过3个第一门铰链5铰接于架体1的侧壁上,所述3个第一门铰链5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门铰链5固定于第一模型板6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6顶面上;所述第二模型板7通过3个第二门铰链15铰接于第一模型板6远离架体1的侧端,所述3个第二门铰链15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一门铰链5的转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门铰链15固定于第一模型板6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6底面上,所述第二门铰链15固定于第二模型板7上的部分位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所述支腿9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所述支腿9的另一端安装有带有刹车的第二万向轮10;所述支腿9靠近架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固定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且沿垂直于第二模型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11靠近支腿9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12,使得支腿9朝限位板11所在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为:支腿9与第二模型板垂直时的位置;所述限位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内设有插销12,所述支腿9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模拟设备带(3)、第一模型板(6)、第二模型板(7)和至少2根支腿(9),所述架体(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带有刹车的第一万向轮(2),所述模拟设备带(3)设置于架体(1)的顶侧,所述第一模型板(6)位于架体正对模拟设备带(3)的一侧,所述第一模型板(6)通过多个第一门铰链(5)铰接于架体(1)的侧壁上,所述多个第一门铰链(5)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门铰链(5)固定于第一模型板(6)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6)顶面上;所述第二模型板(7)通过多个第二门铰链(15)铰接于第一模型板(6)远离架体(1)的侧端,所述多个第二门铰链(15)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一门铰链(5)的转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门铰链(15)固定于第一模型板(6)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6)底面上,所述第二门铰链(15)固定于第二模型板(7)上的部分位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n所述支腿(9)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所述支腿(9)的另一端安装有带有刹车的第二万向轮(10);所述支腿(9)靠近架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固定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且沿垂直于第二模型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11)靠近支腿(9)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12),使得支腿(9)朝限位板(11)所在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为:支腿(9)与第二模型板垂直时的位置;所述限位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内设有插销(12),所述支腿(9)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11)配合的第二通孔(91);/n所述架体(1)靠近支腿(9)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固定环(16),固定环(16)上绑扎有固定绳(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护理技能教学/考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模拟设备带(3)、第一模型板(6)、第二模型板(7)和至少2根支腿(9),所述架体(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带有刹车的第一万向轮(2),所述模拟设备带(3)设置于架体(1)的顶侧,所述第一模型板(6)位于架体正对模拟设备带(3)的一侧,所述第一模型板(6)通过多个第一门铰链(5)铰接于架体(1)的侧壁上,所述多个第一门铰链(5)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门铰链(5)固定于第一模型板(6)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6)顶面上;所述第二模型板(7)通过多个第二门铰链(15)铰接于第一模型板(6)远离架体(1)的侧端,所述多个第二门铰链(15)的转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一门铰链(5)的转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门铰链(15)固定于第一模型板(6)上的部分位于第一模型板(6)底面上,所述第二门铰链(15)固定于第二模型板(7)上的部分位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
所述支腿(9)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所述支腿(9)的另一端安装有带有刹车的第二万向轮(10);所述支腿(9)靠近架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固定于第二模型板(7)的底面上且沿垂直于第二模型板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11)靠近支腿(9)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12),使得支腿(9)朝限位板(11)所在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为:支腿(9)与第二模型板垂直时的位置;所述限位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内设有插销(12),所述支腿(9)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11)配合的第二通孔(91);
所述架体(1)靠近支腿(9)的侧壁上安装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龙武唐漫漫唐晓鸿袁乐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