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3064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9
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包括导轨和滑块,滑块滑动安装在导轨上,在滑块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导轨相适配,在第一凹槽内安装有散热片,在滑块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组,散热孔组包括顶部散热孔和侧部散热孔,在顶部散热孔内安装有散热柱,通过散热片和散热孔组的设置,可以有效对滑块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性能,从而提高导轨副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导轨副的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
本技术涉及导轨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
技术介绍
滚动直线导轨副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通过滚动体(滚珠或滚柱)做既定轨迹的无限循环来支承和传递载体并赋予一定导向精度的直线运动副。目前,我国的传统直线运动导轨副都是根据国家标准制造,滚动导轨副中的滚珠的滚动越顺畅越有利于减少往复运动中产生的振动或冲击,滑块上与导轨接触位置设有滚珠滑道,而滑块内部设有返向通道,滚珠从滚珠滑道运行到返向器内的回转通道再到返向通道,实现一个相对于导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现有的滚动直线导轨副在高温环境下,滚动导轨副的主要作用是高承载和做往复线性运动。而在某些高温或高速(高速产生高温)场合中,常规导轨副的各零部件会因温度变化产生变形,影响滚动体的在循环回路中的流畅性,从而降低了导轨的响应速度和使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本导轨副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从而提高导轨副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导轨副的使用精度。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包括导轨和滑块,滑块滑动安装在导轨上,在滑块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导轨相适配,在第一凹槽内安装有散热片,在滑块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组,散热孔组包括顶部散热孔和侧部散热孔,在顶部散热孔内安装有散热柱。进一步的,散热片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的顶部,在相邻的散热片之间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在温度传感器和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区。进一步的,顶部散热孔挖设在散热区内,在顶部散热孔内安装有散热柱。进一步的,在第一凹槽内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侧部散热孔位于第二滚道的下方。进一步的,侧部散热孔包括内侧孔、外侧孔和贯穿孔,内侧孔挖设在滑块的内侧,外侧孔挖设在滑块的外侧,内侧孔和外侧孔相互交错设置,内侧孔和外侧孔之间通过贯穿孔连通。进一步的,在滑块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反向器,反相器与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连接,形成滚珠循环通道。进一步的,在导轨上设有导轨散热孔和导轨散热槽,导轨散热孔均布在导轨上,导轨散热槽挖设在导轨的侧壁上。进一步的,在导轨上设有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上挖设有第三滚道和第四滚道,第一滚道与第三滚道之间形成滚珠安装腔,同样的,第二滚道与第四滚道之间也形成滚珠安装腔。进一步的,第一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呈27°-33°设置,第二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呈43°-47°设置。进一步的,第三滚道和第四滚道的滚道直径为4.08-4.09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散热片和散热孔组的设置,可以有效对滑块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性能,从而提高导轨副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导轨副的使用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滑块的结构透视图。图4是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导轨1,滑块2,第一凹槽3,散热片4,顶部散热孔5,侧部散热孔6,散热柱7,温度传感器8,第一滚道9,第二滚道10,内侧孔11,外侧孔12,贯穿孔13,反向器14,导轨散热孔15,导轨散热槽16,第一斜面17,第二斜面18,第三滚道19,第四滚道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包括导轨1和滑块2,滑块2滑动安装在导轨1上,在滑块2内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与导轨1相适配,在第一凹槽3内安装有散热片4,在滑块2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组,散热孔组包括顶部散热孔5和侧部散热孔6,在顶部散热孔5内安装有散热柱7,通过散热片4和散热孔组的设置,可以有效对滑块2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性能,从而提高导轨副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导轨副的使用精度。散热片4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3的顶部,在相邻的散热片4之间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通过温度传感器8对导轨副内的温度进行监测,在温度传感器8和散热片4之间形成散热区。顶部散热孔5挖设在散热区内,优选的,散热柱7和散热片的材质相同,由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和胶黏剂制成。在第一凹槽3内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滚道9和第二滚道10,侧部散热孔3位于第二滚道10的下方,通过侧部散热孔3的设置,便于对滑块2的侧壁进行散热。侧部散热孔3包括内侧孔11、外侧孔12和贯穿孔13,内侧孔11挖设在滑块2的内侧,外侧孔12挖设在滑块2的外侧,内侧孔11和外侧孔12相互交错设置,内侧孔11和外侧孔12之间通过贯穿孔13连通,优选的,贯穿孔13沿滑块2移动方向设置,通过将内侧孔11和外侧孔12交错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通过侧部散热孔3进入滑块2与导轨1之间。在滑块2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反向器14,反相器14与第一滚道9和第二滚道10连接,形成滚珠循环通道,使得滚珠在第一滚道9和第二滚道10之间循环滚动,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反相器12内设有两个反向腔体,通过两个反向腔体分别对第一滚道9和第二滚道10内的滚珠进行循环。在导轨1上设有导轨散热孔15和导轨散热槽16,导轨散热孔15均布在导轨1上,优选的,导轨散热孔15呈竖直设置,导轨散热槽16挖设在导轨1的侧壁上,优选的,导轨散热槽16沿滑块2的滑动方向设置,通过导轨散热槽16的设置,增大导轨1的表面积,从而便于散热。在导轨1上设有与第一斜面17和第二斜面18,在第一斜面17和第二斜面18上挖设有第三滚道19和第四滚道20,第一滚道9与第三滚道19之间形成滚珠安装腔,同样的,第二滚道10与第四滚道20之间也形成滚珠安装腔,滚珠安装腔用于为滚珠提供移动通道。第一斜面17与水平面之间呈27°-33°设置,第一斜面17的倾斜角度较小,可以有效提高导轨1对滑块2的支撑力,第二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呈43°-47°设置。第三滚道19和第四滚道20的滚道直径为4.08-4.09mm,该直径的滚道可以有效减小滚珠与第三滚道19和第四滚道20的摩擦力。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包括导轨(1)和滑块(2),滑块(2)滑动安装在导轨(1)上,其特征在于,在滑块(2)内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与导轨(1)相适配,在第一凹槽(3)内安装有散热片(4),在滑块(2)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组,散热孔组包括顶部散热孔(5)和侧部散热孔(6),在顶部散热孔(5)内安装有散热柱(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包括导轨(1)和滑块(2),滑块(2)滑动安装在导轨(1)上,其特征在于,在滑块(2)内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与导轨(1)相适配,在第一凹槽(3)内安装有散热片(4),在滑块(2)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组,散热孔组包括顶部散热孔(5)和侧部散热孔(6),在顶部散热孔(5)内安装有散热柱(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其特征在于,散热片(4)固定安装在第一凹槽(3)的顶部,在相邻的散热片(4)之间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8),在温度传感器(8)和散热片(4)之间形成散热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其特征在于,顶部散热孔(5)挖设在散热区内,在顶部散热孔(5)内安装有散热柱(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凹槽(3)内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滚道(9)和第二滚道(10),侧部散热孔(6)位于第二滚道(10)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承载滚动直线导轨副,其特征在于,侧部散热孔(6)包括内侧孔(11)、外侧孔(12)和贯穿孔(13),内侧孔(11)挖设在滑块(2)的内侧,外侧孔(12)挖设在滑块(2)的外侧,内侧孔(11)和外侧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宝明向凌锋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海菱达精密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