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2911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所其包括间隔布置的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所述上飘窗模板与下飘窗模板之间装配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间隔布置有若干支撑板,各支撑板的一端均穿过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上飘窗模板内;各支撑板的另一端均穿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下飘窗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飘窗模板和下飘窗模板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板,以通过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上飘窗模板和下飘窗模板,这样可以提高在飘窗部位使用该加固模板,能使飘窗的荷载均匀传递,防止上飘窗模板和下飘窗模板偏移,提高了飘窗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
技术介绍
飘窗是指向室外凸出且周围装有玻璃的窗户,飘窗一般包含凸出室外设置的上飘板和下飘板,玻璃装在上飘板和下飘板之间。而现有飘窗模板仅通过上飘窗模板和下飘窗模板,而在施工过程中,上飘窗模板与下飘窗模板会发生偏移,而使得飘窗成型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旨在提供了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识别照片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包括间隔布置的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所述上飘窗模板与下飘窗模板之间装配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间隔布置有若干支撑板,各支撑板的一端均穿过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上飘窗模板内;各支撑板的另一端均穿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下飘窗模板。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还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侧墙结构模板,所述上飘窗模板和所述下飘窗模板均装配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之间,并均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相连接。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框位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并且两个侧墙结构模板、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均与支撑框相贴合。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框包括首尾依次顶板、第一侧板、底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与底板均沿上飘窗模板/下飘窗模板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沿支撑板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中,所述顶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若干第一通孔与若干支撑板一一对应,各支撑板的一端穿过其对应的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紧密接触。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中,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若干第二通孔与若干支撑板一一对应,各支撑板的一端穿过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通孔紧密接触。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中,所述上飘窗模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安装槽,若干第一安装槽与若干支撑板一一对应,各支撑板的一端置于其对应的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销钉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相连接。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安装槽,若干第二安装槽与若干支撑板一一对应,各支撑板的一端置于其对应的第二安装槽内,并通过销钉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相连接。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中,若干支撑板中任意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横向支撑板,各横向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两个支撑板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所其包括间隔布置的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所述上飘窗模板与下飘窗模板之间装配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间隔布置有若干支撑板,各支撑板的一端均穿过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上飘窗模板内;各支撑板的另一端均穿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下飘窗模板。本技术通过在上飘窗模板和下飘窗模板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板,以通过所述支撑板支撑所述上飘窗模板和下飘窗模板,这样可以提高在飘窗部位使用该加固模板,能使飘窗的荷载均匀传递,防止上飘窗模板和下飘窗模板偏移,提高了飘窗成型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飘窗模板加固系统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如图1和2所示,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包括:上飘窗模板10、下飘窗模板20以及支撑框30,所述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框30位于所述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支架,并且所述上飘窗模板10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框30的上侧面相连接,所述下飘窗模板20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框30的下侧面相连接,以通过所述支撑框30支撑所述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所述支撑框30内设置有若干支撑板40,各支撑板40均沿由下飘窗模板20至上飘窗模板10的方向延伸,并且各支撑板40间隔布置于所述支撑框30内,每个支撑板40朝向上飘窗模板10的第一端均穿过支撑框30并置于上飘窗内,每个支撑板40朝向下飘窗模板20的第二端均穿过支撑框30并置于下飘窗内,这样通过在支撑框30内设置若干支撑板40,并且通过将支撑板40分别与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链接,以对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进行支撑,避免了上飘窗模板10和/或下飘窗模板20的偏移,从而提高了飘窗的成型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若干支撑板40中任意相邻两个支撑板40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可以使得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各部分受到的支撑力均匀,避免局部发生偏移。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还包括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沿横向间隔布置,并且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相互平行。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均沿横向延伸并装配于所述两个侧墙结果模板之间,所述上飘窗模板10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连接,下飘窗模板20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连接,以使得上飘窗模板10、下飘窗模板20以及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支撑框30装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且所述支撑框30的各外侧面于容纳空间的内侧面相贴合且相互连接,即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上飘窗模板10以及下飘窗模板20朝向容纳腔的一侧分别与支撑框30相应的外侧面相连接,这样可以提高支撑框30对上飘窗模板10和下飘窗模板20的支撑效果。进一步,所述支撑框30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第一侧板、底板以及第二侧板一次收尾相连,以形成该支撑框30,其中,所述支撑框30可以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顶板与所述上飘窗模板10平行并且顶板位于上飘窗模板10下方,所述底板与所述下飘窗模板20平行且位于下飘窗模板20上方,第一侧板与侧墙结构模板50平行并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中的第一侧墙结构模板50朝向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中的第二侧墙结构模板50,第二侧板与侧墙结构模板50平行并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中的第二侧墙结构模板50朝向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中的第一侧墙结构模板50。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两个侧墙结构模板50对支撑框30进行横向抵持,又能通过支撑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间隔布置的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所述上飘窗模板与下飘窗模板之间装配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间隔布置有若干支撑板,各支撑板的一端均穿过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上飘窗模板内;各支撑板的另一端均穿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下飘窗模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间隔布置的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所述上飘窗模板与下飘窗模板之间装配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间隔布置有若干支撑板,各支撑板的一端均穿过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上飘窗模板内;各支撑板的另一端均穿支撑框后部分置于所述下飘窗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侧墙结构模板,所述上飘窗模板和所述下飘窗模板均装配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之间,并均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位于两个侧墙结构模板、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并且两个侧墙结构模板、上飘窗模板以及下飘窗模板朝向容纳腔的一侧均与支撑框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飘窗模板加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首尾依次顶板、第一侧板、底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顶板与底板均沿上飘窗模板/下飘窗模板的延伸方向布置,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沿支撑板的延伸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飘窗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里林昌永杨稳才岳昌穗付林芳李斐斐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