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871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包括第一箍筋部、第二箍筋部以及套筒;所述套筒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一端,部分转动连接于第二箍筋部的第一端;当所述套筒转动时,所述第一箍筋部的转动方向和第二箍筋部向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的第二端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箍筋分别为可拆卸的第一箍筋部和第二箍筋部,并通过套筒将第一箍筋部和第二箍筋部转动连接,这样可以当需要更换箍筋时,可以通过旋转直螺纹套筒将箍筋的拆分成两部分,实现了快速更换箍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钢混凝土梁普遍是在吊装钢梁前先根据钢筋排布图,将箍筋进行处理后箍在钢梁相应位置,然后随着钢梁吊装一起吊到相应位置,再进行箍筋微调和后续工作。然而,通过该方法装配的箍筋在安装后不易拆换,在二次安装又需要重新在钢梁上弯曲箍筋,使得箍筋操作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包括第一箍筋部、第二箍筋部以及套筒;所述套筒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一端,部分转动连接于第二箍筋部的第一端;当所述套筒转动时,所述第一箍筋部的转动方向和第二箍筋部向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的第二端相接触。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箍筋部包括第一横杆、第一竖杆以及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竖杆连接于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并相对于第一横杆翻折,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第一横杆的第二端,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杆向靠近第一竖杆的方向弯折。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箍筋部包括第二横杆,以及平行设置的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连接于第二横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竖杆连接于第一横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竖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向靠近第二横杆的方向弯折。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的第二端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部分重叠。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三竖杆的长度等于第一竖杆的长度与第二竖杆的长度之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平行布置,且第一横杆长度与第二横杆长度相等。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竖杆未与所述第一横杆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箍筋部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相配合。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竖杆未与第二横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二箍筋部连接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相配合。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纹方向与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包括第一箍筋部、第二箍筋部以及套筒;所述套筒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一端,部分转动连接于第二箍筋部的第一端;当所述套筒转动时,所述第一箍筋部的转动方向和第二箍筋部向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的第二端相接触。本技术通过将箍筋分别为可拆卸的第一箍筋部和第二箍筋部,并通过套筒将第一箍筋部和第二箍筋部转动连接,这样可以当需要更换箍筋时,可以通过旋转直螺纹套筒将箍筋的拆分成两部分,实现了快速更换箍筋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中第一箍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中第二箍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中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还需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箍筋装置包括第一箍筋部10、第二箍筋部20以及套筒30;所述第一箍筋部10的第一端和第二箍筋部20的第一端通过套筒30连接,并且所述套筒30可以同时带动所述第一箍筋部10和第二箍筋部20转动,当套筒30转动时,套筒30带动所述第一箍筋部10和第二箍筋部20转动,所述第一箍筋部10的转动方向和第二箍筋部20向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10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的方向转动,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向靠近第一箍筋部10的第二端的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10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相接触,从而第一箍筋部10和第二箍筋部20形成用于容纳钢筋混凝土梁的容纳空间的箍筋装置。而当需要更换箍筋装置时,可以通过转动套筒30,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10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的方向转动,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向远离第一箍筋部10的第二端的方向转动,这样第一箍筋部10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开口,通过开口可以将箍筋装置从钢筋混凝土梁上取下,从而实现了快速更换箍筋装置。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箍筋部10包括第一横杆11、第一竖杆12以及第一弯折部13,所述第一横杆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12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相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2和第一弯折部13均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杆11翻折,并且所述第一竖杆12与第一弯折部13位于第一横杆1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竖杆12相对于第一横杆11垂直布置,第一弯折部13相对于第一横杆11倾斜,并且第一弯折部13未与第一横杆11连接端向靠近第一竖杆12方向倾斜。此外,所述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横杆11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第一圆弧型连接部14,第一圆弧型连接部14位于第一横杆11所在直线的一侧,并且与第一竖杆12位于同一侧,这样当第一箍筋部10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相接触时,所述第一圆弧型连接部14与第二箍筋部20的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箍筋部、第二箍筋部以及套筒;所述套筒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一端,部分转动连接于第二箍筋部的第一端;当所述套筒转动时,所述第一箍筋部的转动方向和第二箍筋部向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的第二端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箍筋部、第二箍筋部以及套筒;所述套筒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一端,部分转动连接于第二箍筋部的第一端;当所述套筒转动时,所述第一箍筋部的转动方向和第二箍筋部向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箍筋部的第二端与第二箍筋部的第二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筋部包括第一横杆、第一竖杆以及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竖杆连接于第一横杆的第一端并相对于第一横杆翻折,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第一横杆的第二端,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杆向靠近第一竖杆的方向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箍筋部包括第二横杆,以及平行设置的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连接于第二横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竖杆连接于第一横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竖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向靠近第二横杆的方向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箍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烨钦王尚宁吴雅婷陈星旭常前永张善硕殷文锦卜诗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