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281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其包括柔性止水带部分预埋在预先砌筑好的混凝土基层中,部分柔性止水带从混凝土基层中延伸出来并延伸到混凝土基层的上方,混凝土基层朝向柔性止水带的一侧预埋有由钢筋焊接形成的钢筋支撑架,所述钢筋支撑架上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设有用于对柔性止水带进行固定的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将柔性止水带固定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便于操作者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继续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使得柔性止水带平整地设置在混凝土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埋式止水带安装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
技术介绍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墙板往往分开施工,墙板之间即设置一道纵向施工缝,施工缝采用柔性止水带防水,大多数地下车站采用柔性止水带止水,柔性止水带为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材料与镀锌板复合而成的止水产品,通常包括橡胶止水带、橡胶钢边止水带及钢板腻子止水带等。橡塑腻子主体材料为耐老化性能优良的橡塑材料,具有较强的自粘性;夏季高温不流淌,冬季低温不发脆,物理稳定性较高。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注工作需要自下而上进行浇注工作,操作者将柔性止水带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固定,过去的施工中多采用“几”字型钢筋固定,其固定效果较差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柔性止水带易发生偏移,导致柔性止水带不居中,止水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增强了对柔性止水带的固定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柔性止水带部分预埋在预先砌筑好的混凝土基层中,部分柔性止水带从混凝土基层中延伸出来并延伸到混凝土基层的上方,混凝土基层朝向柔性止水带的一侧预埋有由钢筋焊接形成的钢筋支撑架,所述钢筋支撑架上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设有用于对柔性止水带进行固定的固定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操作者将柔性止水带撑开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然后通过固定件将柔性止水带固定住,使得柔性止水带固定撑开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从而便于操作者进行进一步的混凝土浇注工作,使得柔性止水带埋设在混凝土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以及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紧固定的步步紧,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步步紧悬空设置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柔性止水带夹紧在中间并将柔性止水带拉紧绷直,所述钢筋支撑架上沿水平方向且在第一夹板的下方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焊接有Z字型支撑杆,所述第一夹板支撑在Z字型支撑杆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通过步步紧和Z字型支撑杆对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起到了夹持和支撑的作用,使得柔性止水带被夹紧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并撑开在混凝土基层的上方,增强了对柔性止水带的固定效果,减少了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柔性止水带发生偏移并在混凝土内发生错位折叠的可能,使得柔性止水带平整的埋设在混凝土内起到止水作用。同时,横杆与钢筋支撑架、步步紧和钢筋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安装简单便捷,有利于节约安装的时间,且便于操作者对横杆连带着Z字型支撑杆、步步紧拆卸下来重复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的一侧均设有防滑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的设置,增大了柔性止水带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了柔性止水带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脱离的可能,增强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柔性止水带夹持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朝向钢筋支撑架的一侧且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滑移设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将钢筋夹紧在中间并共同穿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横杆固定在钢筋支撑架上时,可以通过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配合将钢筋夹紧在中间,并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的位置固定,从而将钢筋夹紧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这样设置,增强了横杆的两端与钢筋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有利于增强横杆整体与钢筋支撑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减小了在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柔性止水带上受力导致横杆在钢筋支撑架上发生偏移的可能。同时,操作者可以根据钢筋的位置对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进行滑移,使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分别抵触在钢筋的两侧,增强了安装的灵活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钢筋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以及第一橡胶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大钢筋与第一凹槽之间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减少了横杆与钢筋之间发生滑移的可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横杆与钢筋支撑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两组角钢,两组所述角钢关于柔性止水带对称设置,两组所述角钢支撑在钢筋支撑架上且共同穿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两组所述角钢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的配合将柔性止水带夹紧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基层上继续进行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将柔性止水带拉起来撑开,然后将两组角钢支撑在钢筋支撑架上并抵触在柔性止水带的两侧,并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的配合使得两个角钢将柔性止水带夹紧固定,这样设置,提高了对柔性止水带的固定效果,减少了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柔性止水带发生偏移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角钢朝向混凝土一侧开设有与钢筋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钢筋限制在第二凹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凹槽的设置,增强了角钢对钢筋的限制作用,减少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柔性止水带上受力导致角钢在钢筋支撑架上发生滑动的可能,提高了角钢和混凝土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角钢相对的一侧均设有第二橡胶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角钢将柔性止水带夹紧固定时,两个角钢上的第二橡胶层分别抵触在柔性止水带的一侧,与此同时,第二橡胶层受到挤压后弹性恢复并抵紧在柔性止水带上,对柔性止水带起到了进一步抵紧的作用,减少了柔性止水带从两个角钢之间脱离的可能,增强了对柔性止水带固定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提高了柔性止水带的固定效果,减少了在混凝土的浇注过程中柔性止水带发生偏移并在混凝土中发生错误的可能,使得止水带被固定撑开预埋在混凝土中,有利于使得柔性止水带的防水性能的正常发挥;2.用于固定柔性止水带的固定件与钢筋支撑架之间采用非固定连接的方式,便于操作者将固定件从钢筋支撑架上拆卸下来进行回收并重复利用,操作简单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混凝土基层、柔性止水带以及用于固定柔性止水带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与横杆跟钢筋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滑块和滑槽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的第一凹槽与钢筋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角钢上的第二凹槽与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柔性止水带(1)部分预埋在预先砌筑好的混凝土基层(2)中,部分柔性止水带(1)从混凝土基层(2)中延伸出来并延伸到混凝土基层(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基层(2)朝向柔性止水带(1)的一侧预埋有由钢筋焊接形成的钢筋支撑架(3),所述钢筋支撑架(3)上在混凝土基层(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柔性止水带(1)进行固定的固定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柔性止水带(1)部分预埋在预先砌筑好的混凝土基层(2)中,部分柔性止水带(1)从混凝土基层(2)中延伸出来并延伸到混凝土基层(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基层(2)朝向柔性止水带(1)的一侧预埋有由钢筋焊接形成的钢筋支撑架(3),所述钢筋支撑架(3)上在混凝土基层(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柔性止水带(1)进行固定的固定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以及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将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夹紧固定的步步紧(43),所述第一夹板(41)、第二夹板(42)和步步紧(43)悬空设置在混凝土基层(2)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将柔性止水带(1)夹紧在中间并将柔性止水带(1)拉紧绷直,所述钢筋支撑架(3)上沿水平方向且在第一夹板(41)的下方放置有横杆(44),所述横杆(44)上焊接有Z字型支撑杆(441),所述第一夹板(41)支撑在Z字型支撑杆(4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41)和第二夹板(42)相对的一侧均设有防滑垫(4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柔性止水带固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4)朝向钢筋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拥政吴小刚梁龙乾王纲段沛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