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60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表面缠绕有电缆线,所述底座内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板,所述车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箱,第二滑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缆线、收卷辊、第一伺服电机、滑槽、第一滑块、导块、第二滑块、齿板、齿轮、支架、轴承、第二伺服电机、换速器、转杆、连接板、通孔和滑轮的配合,解决了工厂内行车滑触线为架空式,维修不方便,不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
本技术涉及行车
,具体为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
技术介绍
行车,是人们对吊车、航车或天车等起重机的俗称,行车和现在我们所称的起重机基本一样,行车驱动方式基本有两类,一为集中驱动,即用一台电动机带动长传动轴驱动两边的主动车轮,二为分别驱动,即两边的主动车轮各用一台电动机驱动,中、小型桥式起重机较多采用制动器、减速器和电动机组合成一体的“三合一”驱动方式,大起重量的普通桥式起重机为便于安装和调整,驱动装置常采用万向联轴器,工厂内行车滑触线为架空式,维修不方便,不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具备方便维修保养,提高用电安全性能和节约消耗品用量等优点,解决了工厂内行车滑触线为架空式,维修不方便,不安全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表面缠绕有电缆线,所述底座内腔的上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腔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安装有收卷辊(3),所述收卷辊(3)的表面缠绕有电缆线(2),所述底座(1)内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杆(22),所述滑杆(2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板(8),所述车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箱(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腔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安装有收卷辊(3),所述收卷辊(3)的表面缠绕有电缆线(2),所述底座(1)内腔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滑杆(22),所述滑杆(2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车板(8),所述车板(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7),所述底座(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7)配合使用的滑槽(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化行车滑触电源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导块(10),所述导块(1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硕满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