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156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包括车架、承接板和底部铰座,所述车架的四角连接有滚轮,且滚轮的外围连接有履带,所述螺纹杆的中部连接有滑块,且螺纹杆上部分布有滑杆,所述底部铰座连接于滑块的上端,且底部铰座的中部连接有转轴,所述下臂的上端一侧连接有中间铰座,且中间铰座的内部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另一端连接有上臂,所述上臂的另一端连接有夹爪。该移动摘钩机械人设置有底部铰座、下臂、中间铰座和上臂组成机械臂部分。整个机械臂布置在滑块上,可直线运动。机械臂和滑块布置在底板上,使得通过机械人代替人员操作,提高效率,减小人身事故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
本技术涉及火车车辆
,具体为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
技术介绍
我国陆上燃煤电厂大部分都是火车来煤,普遍装备翻车机作为接卸煤炭的设备。翻车机系统有多种布置和作业工艺,其中又以折返式翻车作业线最为普遍。翻车机翻卸火车车厢前,需要把整列火车按翻车机能力分组拆开(摘钩),然后重车调车机把车厢牵入翻车机平台,翻车机旋转翻卸车厢。目前,翻车机系统已基本实现自动化,但火车在翻车前的摘钩,仍然由人工完成。市场上的摘钩大都都需要人工进行,传统人工摘钩靠经验,靠掌握时机;人身安全隐患大;长期成本高;整体效率低,作业区间狭小,安全隐患非常大,给摘钩带来了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摘钩大都都需要人工进行,传统人工摘钩靠经验,靠掌握时机;人身安全隐患大;长期成本高;整体效率低,作业区间狭小,安全隐患非常大,给摘钩带来了麻烦的问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包括车架、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包括车架(1)、承接板(4)和底部铰座(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四角连接有滚轮(2),且滚轮(2)的外围连接有履带(3),所述承接板(4)连接于履带(3)的上端,且承接板(4)的一端上部连接于警示装置(5),所述警示装置(5)的一侧连接有信号接收天线(6),所述承接板(4)的上部连接有底板(7),且底板(7)的一端连接有电机壳(8),所述电机壳(8)的内部连接有传动电机(9),且传动电机(9)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中部连接有滑块(11),且螺纹杆(10)上部分布有滑杆(12),所述底部铰座(13)连接于滑块(11)的上端,且底部铰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摘钩机械人,包括车架(1)、承接板(4)和底部铰座(1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四角连接有滚轮(2),且滚轮(2)的外围连接有履带(3),所述承接板(4)连接于履带(3)的上端,且承接板(4)的一端上部连接于警示装置(5),所述警示装置(5)的一侧连接有信号接收天线(6),所述承接板(4)的上部连接有底板(7),且底板(7)的一端连接有电机壳(8),所述电机壳(8)的内部连接有传动电机(9),且传动电机(9)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中部连接有滑块(11),且螺纹杆(10)上部分布有滑杆(12),所述底部铰座(13)连接于滑块(11)的上端,且底部铰座(13)的中部连接有转轴(14),所述底部铰座(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15),且转轴(14)的上端一侧连接有下臂(16),所述下臂(16)的上端一侧连接有中间铰座(17),且中间铰座(17)的内部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8),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8)的一端连接有转杆(19),且转杆(19)的另一端连接有上臂(20),所述上臂(20)的另一端连接有夹爪(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伟杨新杭张彦召张文鹏黄曙光李鑫姚欣孙哲项江崔修强苏江海宋晶华许俊永王智勇李传福谷训良毕思生姜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莱城发电厂北京汇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