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212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螺纹杆以及两侧斜导向柱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定位调节块与第二定位调节块来对制动鼓实现同步装夹的功能,此结构设计有利的提升了制动鼓的装夹精度,并且减少了传统装夹工序的操作流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装夹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第一定位调节块与第二定位调节块与弧形垫板之间安装有第一伸缩柱、第二伸缩柱、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设计有利的保证了夹具可以自行调节对制动鼓的装夹操作,提高了夹具对制动鼓本身的装夹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
技术介绍
制动鼓是鼓式制动器的摩擦偶件,除应具有作为构件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有尽可能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以及适当的耐磨性、耐热性、散热性和热容量等。目前现有的制动鼓在生产作业中由于其特定的重量以及其较长的刹车面,使得制动鼓装夹不方便,所以直接造成了制动鼓装夹的定位精度比较差,现有的一个制动鼓产品需要分几个工序组合装夹完成,装夹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本技术采用在螺纹杆以及两侧斜导向柱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定位调节块与第二定位调节块来对制动鼓实现同步装夹的功能,此结构设计有利的提升了制动鼓的装夹精度,并且减少了传统装夹工序的操作流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装夹效率;本技术采用在第一定位调节块与第二定位调节块与弧形垫板之间安装有第一伸缩柱、第二伸缩柱、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设计有利的保证了夹具可以自行调节对制动鼓的装夹操作,提高了夹具对制动鼓本身的装夹力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汽车制动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伞齿传动盒,所述伞齿传动盒的内部设置有主动伞齿以及与所述主动伞齿啮合连接的被动伞齿,所述被动伞齿延伸至所述伞齿传动盒外部通过矩形过渡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侧与所述矩形过渡板焊接有两根斜导向柱,且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调节块,所述斜导向柱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定位调节块;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块于所述第二定位调节块远离所述矩形过渡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柱以及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与所述第二伸缩柱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一伸缩柱与所述第二伸缩柱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弧形垫板,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块与两块所述第二定位调节块上均滑动连接有法向导向柱。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伞齿传动盒的底端四角分别安装有真空吸盘。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主动伞齿延伸至所述伞齿传动盒外部设置有旋转把手。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伸缩柱上设置有限位环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在螺纹杆以及两侧斜导向柱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定位调节块与第二定位调节块来对制动鼓实现同步装夹的功能,此结构设计有利的提升了制动鼓的装夹精度,并且减少了传统装夹工序的操作流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装夹效率;2、本技术采用在第一定位调节块与第二定位调节块与弧形垫板之间安装有第一伸缩柱、第二伸缩柱、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设计有利的保证了夹具可以自行调节对制动鼓的装夹操作,提高了夹具对制动鼓本身的装夹力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俯视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伞齿传动盒;2、主动伞齿;3、被动伞齿;4、矩形过渡板;5、螺纹杆;6、斜导向柱;7、第一定位调节块;8、第二定位调节块;9、第一伸缩柱;10、第二伸缩柱;11、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13、弧形垫板;14、法向导向柱;15、真空吸盘;16、旋转把手;17、限位环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图1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的俯视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伞齿传动盒1,所述伞齿传动盒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伞齿2以及与所述主动伞齿2啮合连接的被动伞齿3,所述被动伞齿3延伸至所述伞齿传动盒1外部通过矩形过渡板4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两侧与所述矩形过渡板4焊接有两根斜导向柱6,且所述螺纹杆5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调节块7,所述斜导向柱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定位调节块8;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块7于所述第二定位调节块8远离所述矩形过渡板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柱9以及第二伸缩柱10,所述第一伸缩柱9与所述第二伸缩柱10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11与第二弹簧13,且所述第一伸缩柱9与所述第二伸缩柱10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弧形垫板13,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块7与两块所述第二定位调节块8上均滑动连接有法向导向柱14。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伞齿传动盒1的底端四角分别安装有真空吸盘1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主动伞齿2延伸至所述伞齿传动盒1外部设置有旋转把手1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伸缩柱9上设置有限位环套17。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采用在螺纹杆5以及两侧斜导向柱6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定位调节块7与第二定位调节块8来对制动鼓实现同步装夹的功能,此结构设计有利的提升了制动鼓的装夹精度,并且减少了传统装夹工序的操作流程,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装夹效率;本技术采用在第一定位调节块7与第二定位调节块8与弧形垫板13之间安装有第一伸缩柱9、第二伸缩柱10、第一弹簧11以及第二弹簧12的结构设计,此结构设计有利的保证了夹具可以自行调节对制动鼓的装夹操作,提高了夹具对制动鼓本身的装夹力度。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使用时结合图1-4所示,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包括了伞齿传动盒1,伞齿传动盒1内部安装有啮合连接的主动伞齿2与被动伞齿3,当使用制动鼓夹具时,可拧动旋转把手16,此时主动伞齿2转动,由于被动伞齿3与之啮合连接故被动伞齿3转动,被动伞齿3通过矩形过渡板4盒螺纹杆5转动连接,这时螺纹杆5转动,同时就会带动第一定位调节块7向前移动,第一定位调节块7与两个第二定位调节块8之间滑动连接法向导向柱14,而且第二定位调节块8还与斜导向柱6滑动连接,所以当第一定位调节块7向前移动时,第二定位调节块8会沿着斜导向柱6的方向向前滑动,这时弧形垫板13就会卡在制动鼓上,通过第一定位调节块7以及第二定位调节块8与弧形垫板13之间的第一伸缩柱9、第二伸缩柱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从而可以完成对制动鼓装夹操作的自动调节。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伞齿传动盒(1),所述伞齿传动盒(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伞齿(2)以及与所述主动伞齿(2)啮合连接的被动伞齿(3),所述被动伞齿(3)延伸至所述伞齿传动盒(1)外部通过矩形过渡板(4)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两侧与所述矩形过渡板(4)焊接有两根斜导向柱(6),且所述螺纹杆(5)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调节块(7),所述斜导向柱(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定位调节块(8);/n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块(7)于所述第二定位调节块(8)远离所述矩形过渡板(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柱(9)以及第二伸缩柱(10),所述第一伸缩柱(9)与所述第二伸缩柱(10)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弹簧(11)与第二弹簧(12),且所述第一伸缩柱(9)与所述第二伸缩柱(10)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弧形垫板(13),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块(7)与两块所述第二定位调节块(8)上均滑动连接有法向导向柱(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伞齿传动盒(1),所述伞齿传动盒(1)的内部设置有主动伞齿(2)以及与所述主动伞齿(2)啮合连接的被动伞齿(3),所述被动伞齿(3)延伸至所述伞齿传动盒(1)外部通过矩形过渡板(4)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的两侧与所述矩形过渡板(4)焊接有两根斜导向柱(6),且所述螺纹杆(5)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定位调节块(7),所述斜导向柱(6)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定位调节块(8);
所述第一定位调节块(7)于所述第二定位调节块(8)远离所述矩形过渡板(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伸缩柱(9)以及第二伸缩柱(10),所述第一伸缩柱(9)与所述第二伸缩柱(10)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聚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远征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