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
本技术涉及加工中心机
,具体为一种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
技术介绍
通常人们为了提高加工中心机对工件的加工效率,往往在机床上配置可自动交换的双交换工作台,使得工件的切削加工和辅助装卸加工能够同步进行,从而提高机床的有效利用率和加工效率,因此需要使用到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加工中心机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的此类加工中心机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将工作台转动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但工作台旋转时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工作台旋转时的平稳性;(2)现有的此类加工中心机在使用时通常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对工件进行固定,此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劳动力且操作不够便捷,给人们造成困扰;(3)现有的此类加工中心机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对工作台进行定位,但定位操作通常较为繁杂且精准性不够高,因而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以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包括固定座体(1)、防护外圈(2)、定位结构(8)、工作台(9)和稳定结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体(1)的顶端固定有防护外圈(2),且固定座体(1)底端的边缘位置处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支撑柱(7),所述防护外圈(2)内侧的固定座体(1)顶端设置有转盘(6),且转盘(6)的顶端固定有工作台(9),并且工作台(9)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加工台(12),所述工作台(9)外侧的防护外圈(2)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1),且环形凹槽(11)的内部皆设置有等间距的稳定结构(13),所述转盘(6)位置处的固定座体(1)顶端设置有第二驱动腔(22),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包括固定座体(1)、防护外圈(2)、定位结构(8)、工作台(9)和稳定结构(1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体(1)的顶端固定有防护外圈(2),且固定座体(1)底端的边缘位置处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支撑柱(7),所述防护外圈(2)内侧的固定座体(1)顶端设置有转盘(6),且转盘(6)的顶端固定有工作台(9),并且工作台(9)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加工台(12),所述工作台(9)外侧的防护外圈(2)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1),且环形凹槽(11)的内部皆设置有等间距的稳定结构(13),所述转盘(6)位置处的固定座体(1)顶端设置有第二驱动腔(22),且第二驱动腔(22)的内部设置有推板(23),所述推板(23)的顶端固定有步进电机(24),且步进电机(2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转轴(25),转轴(25)的顶端与工作台(9)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腔(22)位置处的固定座体(1)底端固定有驱动底座(3),且驱动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腔(4),并且第一驱动腔(4)的内部固定有气缸(5),气缸(5)的输出端依次贯穿驱动底座(3)和固定座体(1)并与推板(2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腔(22)两侧的固定座体(1)顶端皆设置有定位结构(8),所述防护外圈(2)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0),且控制面板(1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气缸(5)和步进电机(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8)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锥形定位槽(801)、橡胶内层(802)和定位柱(803),所述第二驱动腔(22)两侧的固定座体(1)顶端皆设置有锥形定位槽(8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交换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定位槽(801)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内层(802),且锥形定位槽(80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803),定位柱(803)与橡胶内层(802)紧密接触,定位柱(803)的顶端延伸至锥形定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刘傅文,
申请(专利权)人:鑫峰庆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