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学部件及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部件及照明装置,特别涉及具有荧光体基板的光学部件和具有该光学部件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国际公开第2011/141377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车辆用头灯模块,其具有对荧光体进行支撑的支撑体、以及朝向荧光体进行电磁放射的放射源。作为支撑体,可例示多晶氧化铝陶瓷或蓝宝石。这些材料均具有高耐热性和高热传导性,就这一点而言,适合在容易发生温度上升及温度分布不均的照明装置、即头灯中应用。作为荧光体,可例示掺杂有铈(Ce)的钇铝石榴石(YAG)。作为放射源,可例示蓝色发光激光器。蓝色激光穿过黄色荧光体,利用其互补色而转换为白色光。由此,头灯模块能够放射出白色光。日本特开2016-11936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一种具有作为波长转换部件的荧光体的发光装置。作为荧光体,可以使用分散于粘合剂中的粉末形态的荧光体。另外,记载有:作为替代方案,可以使用单一的单晶或单一的多晶,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排除因荧光体与粘合剂之间的折射率之差而在两者的界面处发生光散射的效果。现有技术文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对来自光源(90)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n所述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的特征在于,/n具备:包括荧光体基板(61~63)的第一基板(1~13、15)、以及对所述第一基板(1~13、15)进行支撑的第二基板(21~23、25),/n所述第二基板(21~23、25)包括隔着所述第一基板(1~13、15)而接受来自所述光源(90)的光(91)的透光性基板(71~73),所述透光性基板(7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对来自光源(90)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
所述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的特征在于,
具备:包括荧光体基板(61~63)的第一基板(1~13、15)、以及对所述第一基板(1~13、15)进行支撑的第二基板(21~23、25),
所述第二基板(21~23、25)包括隔着所述第一基板(1~13、15)而接受来自所述光源(90)的光(91)的透光性基板(71~73),所述透光性基板(71~73)通过具有伴有取向性的多晶结构而具有折射率的晶体各向异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基板(71~73)的所述多晶结构具有10%以上99.5%以下的取向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基板(71~73)的折射率高于所述荧光体基板(61~63)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基板(71~73)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荧光体基板(61~63)的热传导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基板(71~73)的线膨胀系数为所述荧光体基板(61~63)的线膨胀系数的±50%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基板(71~73)包含氮化铝及氧化铝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特征在于,
所述荧光体基板(61~63)具有多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部件(51、51A、52、52A、53、53A~53C、54、54A~54C、55、55A、55B),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性基板(71~73)具有:隔着所述第一基板(1~13、15)而接受来自所述光源(90)的光(91)的入射面(S21)、与所述入射面(S21)相反的出射面(S22)、以及将所述入射面(S21)和所述出射面(S22)彼此连结的侧面(S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部件(52、52A),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件(52、52A)还具备电介质膜(41),该电介质膜(41)设置于所述透光性基板(71)的所述侧面(S23)上,且具有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和田岩,近藤顺悟,小林义政,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