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73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包括立式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混合区、第二混合区,其中第一混合区与第二混合区之间固定有翻板阀,在第二混合区下方固定有制粒区,制粒区固定有制粒圆柱体,在制粒圆柱体上开设有若干上下贯通制粒圆柱体的制粒通道,在每个制粒圆柱体下方上部固定有一切割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挤压的情况下,将流体料送入各个制粒通道内,在经过一定长度的制粒通道后,经冷风凝固形成颗粒,再在切割刀下进行切割,从而制得种子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尤其是大水面水生植物种子与黏土或其他物质混合制成颗粒的制粒机,属于大水面生态环境修复与水质处理

技术介绍
大水面主要指代的是如湖泊、水库、江河、湿地等相对较大水面积的水域。在过去的三十年,随工业、种植业的高速发展和自身不科学的水产养殖方式(如网箱养殖、投肥养殖、围栏养殖等)盛行,污染物大量输入和内生,大水面水体普遍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现象,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始丧失。当前,对大水面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和维护是当前一个重要工作。在治理水污染和修复水生生态环境的三大方法:物理治理法、化学治理法、生物治理法中,生物法因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利于生态环境构建与恢复而被大力推广,其具体是依靠水生动物食物链的构建、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或是有益微生物的添加来改善水质。在实际应用中,水生植物(主要是沉水植物)一般是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和启动改良生态环境的的首选和必备材料。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主要有种子种植、幼苗种植这两种,其中种子种植,因是大水面,播种的时候难以人为降低水位,直接撒播会导致种子漂浮,无法入土扎根。若能将沉水植物种子与粘土混合后在常规制粒机中制粒,以增加种子重量,然后人工抛洒至水体中,将会改善水生植物种子水下入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包括立式第一外壳,在第一外壳的顶部固定有下料斗,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混合区、第二混合区,其中第一混合区与第二混合区之间固定有翻板阀,通过翻板阀的打开或关闭来实现物料从第一混合区流向第二混合区或是阻止物料从第一混合区流向第二混合区,第一外壳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混合区的下方;在第二混合区下方固定有制粒区,制粒区固定有制粒圆柱体,在制粒圆柱体上开设有若干上下贯通制粒圆柱体的制粒通道,在每个制粒圆柱体下方上部固定有一切割刀,切割刀一侧连接有切割气缸,切割气缸带动切割刀从对应的制粒圆柱体一侧向对侧进行平行切割,在每个制粒圆柱体外周焊接固定有第二外壳。优选地,第二混合区的底部出料口为漏斗状且在第二混合区的底部连接有一下料管道且下料管道与第二混合区相连通,下料管道上固定有第一阀门,下料管道的底端与下方的挤压通道前端连接且连通,挤压通道为一横向通道且固定在第二混合区与制粒区之间,在挤压通道内固定有一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固定有活塞,活塞位于挤压通道内,挤压通道的出口连接有一段送料管,送料管底部开设有多个与制粒圆柱体上制粒通道一一相对应的下料孔,送料管上部固定有第二阀门,送料管底部连接且连通有圆形分料件,圆形分料件为空心圆柱状且在圆形分料件底部开设若干与制粒圆柱体上的制粒通道上下一一对应流通孔,第一外壳底部延伸至圆形分料件底部的下方3-5cm处。优选地,所述制粒圆柱体为多个且多个制粒圆柱体固定在同一个环形支撑架上,环形支撑架内还焊接有十字支架,多个制粒圆柱体沿环形支撑架的圆周均匀分布,环形支撑架底部焊接有一短旋转轴,该短旋转轴连接有一旋转电机。通过旋转,使制粒的时候,物料进入一个制粒圆柱体后,旋入另一个待制粒的圆柱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优选地,在每个第二外壳内切对应于制粒圆柱体外下方设置有颗粒暂存室,颗粒暂存室内通入冷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将混合、制粒集中在一起,工序连贯性强;2、通过制粒圆柱体、挤压通道等设置,可以在挤压的情况下,将流体料送入各个制粒通道内,在经过一定长度的制粒通道后,经冷风凝固形成颗粒,再在切割刀下进行切割,从而制得种子颗粒;3、结构设计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制粒圆柱体、切割刀的位置关系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以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结构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任何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前提下的等同或相似替换,均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且下述未详尽部分,均参照现有技术进行。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17,在第一外壳1的顶部以焊接的方式固定有锥状下料斗2,下料斗2内部与第一外壳1的内部相连通;第一外壳1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混合区1.1、第二混合区1.2,下料斗2与第一混合区1.1相连通;其中第一混合区1.1与第二混合区1.2之间的第一外壳1上固定有翻板阀3,即翻板阀一端通过旋转轴承、轴承座固定在第一外壳1的壁上且该端从第一外壳1的壁上伸出后焊接固定有操作手柄,翻板阀3另一端穿出第一外壳且与第一外壳之间也通过旋转轴承、轴承座固定,通过翻板阀3的打开或关闭来实现物料从第一混合区1.1流向第二混合区1.2或是阻止物料从第一混合区1.1流向第二混合区1.2;在第二混合区1.2的内底部通过焊接钢板板的方式形成漏斗状的出料口且在第二混合区1.2的底部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一下料管道4,下料管道4内部与第二混合区1.2内部相连通,下料管道4上通过法兰固定有第一阀门5,下料管道4的底端与下方的挤压通道6前端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且连通,挤压通道6为多块不锈钢板通过焊接而成的筒状结构且挤压通道6的前端设计成喇叭状,挤压通道6通过支架焊接在第一外壳1内,挤压通道6为一横向通道且位于第二混合区1.2下方,在挤压通道6的后端开孔,有一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从该开孔穿入进入挤压通道6内且在挤压通道6的后端焊接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将挤压通道6后端开孔封闭,活塞杆7的前端通过螺钉固定有活塞8,活塞8位于挤压通道6内且与挤压通道6相适应配合,挤压通道6的出口位于挤压通道6的前端底部,且在挤压通道6的出口处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一段竖向设置的送料管9,送料管9上部通过法兰固定有第二阀门10;在送料管9的下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圆形分料件15,圆形分料件15为一底部开设有若干流通孔的空心圆柱体结构且周围焊接在第一外壳1的内壁对应位置上,送料管9内部与圆形分料件15空心内部相连通,第一外壳1的底部延伸至伸出圆形分料件15底部3-5cm处,在圆形分料件15的下方设置制粒区,圆形分料件15底部开设的多个流通孔用于与制粒圆柱体11的制粒通道11.1一一对应连通,制粒区处设有多个制粒圆柱体11,多个制粒圆柱体11通过螺栓固定在同一个环形支撑架18上,环形支撑架18内还焊接有十字支架19,多个制粒圆柱体11沿环形支撑架18的圆周均匀分布,环形支撑架18底部焊接有一短旋转轴,该短旋转轴通过键固定的方式连接有一旋转电机20;在每个制粒圆柱体11上开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制粒圆柱体11的制粒通道11.1,制粒通道11.1的长度控制在6-8cm,在每个制粒圆柱体11下方固定有一切割刀12,切割刀12一侧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包括立式第一外壳,在第一外壳的顶部固定有下料斗,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混合区、第二混合区,其中第一混合区与第二混合区之间固定有翻板阀,通过翻板阀的打开或关闭来实现物料从第一混合区流向第二混合区或是阻止物料从第一混合区流向第二混合区,第一外壳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混合区的下方;在第二混合区下方固定有制粒区,制粒区固定有制粒圆柱体,在制粒圆柱体上开设有若干上下贯通制粒圆柱体的制粒通道,在每个制粒圆柱体下方上部固定有一切割刀,切割刀一侧连接有切割气缸,切割气缸带动切割刀从对应的制粒圆柱体一侧向对侧进行平行切割,在每个制粒圆柱体外周焊接固定有第二外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包括立式第一外壳,在第一外壳的顶部固定有下料斗,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分为第一混合区、第二混合区,其中第一混合区与第二混合区之间固定有翻板阀,通过翻板阀的打开或关闭来实现物料从第一混合区流向第二混合区或是阻止物料从第一混合区流向第二混合区,第一外壳的底部延伸至第二混合区的下方;在第二混合区下方固定有制粒区,制粒区固定有制粒圆柱体,在制粒圆柱体上开设有若干上下贯通制粒圆柱体的制粒通道,在每个制粒圆柱体下方上部固定有一切割刀,切割刀一侧连接有切割气缸,切割气缸带动切割刀从对应的制粒圆柱体一侧向对侧进行平行切割,在每个制粒圆柱体外周焊接固定有第二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种子颗粒新型制粒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混合区的底部出料口为漏斗状且在第二混合区的底部连接有一下料管道且下料管道与第二混合区相连通,下料管道上固定有第一阀门,下料管道的底端与下方的挤压通道前端连接且连通,挤压通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陈克忠杨超雷明恩田伟志
申请(专利权)人:大湖水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