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735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置有周向环绕的上料环,所述上料环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上料环上开设有朝向罐体内部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上料环内部空腔连通;且所述出料孔呈周向间隔环绕在上料环上;所述上料环上设置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使原料得到更加充分的混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
本技术涉及纺织印染
,尤其是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
技术介绍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而在对印染工作液进行配制时,需要借助加料罐来将染料与其他化学物质进行充分搅拌获得。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7562726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自动搅拌桶,其搅拌桶体固定在桶底架上,电机梁固定板朝上延伸一体成型在搅拌桶体的上端侧部,电机梁横跨固定在电机梁固定板上,电机安装固定在电机梁上,搅拌轴的上端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轴的下端穿过搅拌桶体的盖中心朝搅拌桶体内竖直延伸,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相互垂直呈十字状焊接固定在搅拌轴的下端,第三搅拌杆、第四搅拌杆相互垂直呈十字状焊接固定在搅拌轴的下端位于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的下方,投料口成型设置在搅拌桶体的盖面上位于搅拌桶体的盖中心侧部;具有搅拌调配效率高、可减少搅拌作业人力耗费及工人作业强度的特点,且投放原料时不影响搅拌调配作业的正常进行。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将原料从投料口内倒入时,由于投料口固定成型在搅拌桶体的盖面上,并且位于搅拌桶体的盖中心侧部;从而将导致原料的倒入位置相对固定;而搅拌桶体的内部体积相对较大,部分原料难以均匀的扩散到搅拌桶体的周围,从而将导致部分原料难以得到充分的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具有能使原料得到更加充分的混合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置有周向环绕的上料环,所述上料环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上料环上开设有朝向罐体内部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与上料环内部空腔连通;且所述出料孔呈周向间隔环绕在上料环上;所述上料环上设置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进料阀打开后,原料能通过进料管流入至上料环内,流入上料环内的原料将从出料孔流入至罐体内;通过出料孔能使原料均匀的从罐体的一圈侧壁流下,从而能使原料均匀的扩散,分布更加的均匀,原料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混合。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罐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罐体上下分隔成配制腔与出料腔;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将配制腔与出料腔连通;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与出料腔连通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依次设置有出料阀与出料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料流入至罐体内时,通过配制腔能使原料间进行充分混合,而滤网能将原料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流入至出料腔内,从而能提高最终原料的品质;当原料配制完毕后,同时打开出料阀与出料泵,原料将通过出料管从出料腔内顺利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位于配制腔内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开设有朝向罐体上端开口的通气孔,所述曝气管上连通有进气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原料流入至配制腔内时,通过进气管来向曝气管内通入空气,开设在曝气管上的通气孔能将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喷入至原料内,使原料在配制腔内翻腾;从而能对原料起到搅拌的作用,使原料能更加充分的混合,提高原料的混合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曝气管呈首尾相通的环形,且所述曝气管位于隔板的中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隔板中心的原料在曝气管作用下将上升,随后向四周扩散然后下降从而将形成循环;进而能提高曝气管对原料整体的搅拌效果,使原料能被更加均匀的搅拌。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板的侧壁逐渐向隔板的中心轴斜向下倾斜形成漏斗状,所述滤网设置在隔板的中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漏斗状的隔板能使残留在配制腔内的原料顺利的沿着隔板的侧壁流至滤网上,从而能保持配制腔内部的干燥;同时也能避免原料的残留,实现了原料的充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料管上连通有回料管,所述回料管另一端从罐体外侧壁通入至配制腔内;所述回料管上依次设置有回料阀与回料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料阀、回料阀以及回料泵同时打开,原料将从出料腔内重新回流至配制腔内;通过回料管能实现对原料的循环搅拌,从而能保证原料的最终品质;当原料成品达到印染标准时,将回料阀与回料泵关闭,将出料阀与出料泵打开,从而便能将原料从出料管出口排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配制腔内插入有吹料管,所述吹料管下端弯折至滤网上方,且所述吹料管的开口平行于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体杂质堆积在滤网上而形成堵塞时,通过向吹料管内通气从而能将固体杂质从滤网上吹离;进而能保证滤网的正常使用,解决了搅拌时滤网发生堵塞的问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罐体底部周向环绕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套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另一端设置有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罐体在将原料进行曝气搅拌时,罐体自身难免会发生晃动,通过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减震弹簧能减小罐体自身的晃动,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使罐体在加工时更加的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进料阀打开后,原料能通过进料管流入至上料环内,流入上料环内的原料将从出料孔流入至罐体内;通过出料孔能使原料均匀的从罐体的一圈侧壁流下,从而能使原料均匀的扩散,原料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混合;通过进气管来向曝气管内通入空气,开设在曝气管上的通气孔能将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喷入至原料内,使原料在配制腔内翻腾;从而能对原料起到搅拌的作用,使原料能更加充分的混合,提高原料的混合效率;2.通过回料管能实现对原料的循环搅拌,从而能保证原料的最终品质;当原料成品达到印染标准时,再将回料阀与回料泵关闭,将出料阀与出料泵打开,从而便能将原料从出料管出口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凸显罐体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凸显罐体内部配制腔与出料腔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罐体;2、上料环;3、出料孔;4、进料管;5、进料阀;6、隔板;7、配制腔;8、出料腔;9、滤网;10、出料管;11、出料阀;12、曝气管;13、通气孔;14、进气管;15、回料管;16、回料阀;17、回料泵;18、出料泵;19、吹料管;20、支撑板;21、减震弹簧;22、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1,罐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周向环绕的上料环2,上料环2内部形成有空腔。上料环2上开设有若干朝向罐体1内部的出料孔3,出料孔3与上料环2内部的空腔连通,且出料孔3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端设置有周向环绕的上料环(2),所述上料环(2)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上料环(2)上开设有朝向罐体(1)内部的出料孔(3),所述出料孔(3)与上料环(2)内部空腔连通;且所述出料孔(3)呈周向间隔环绕在上料环(2)上;所述上料环(2)上设置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管(4),所述进料管(4)上设置有进料阀(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端设置有周向环绕的上料环(2),所述上料环(2)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上料环(2)上开设有朝向罐体(1)内部的出料孔(3),所述出料孔(3)与上料环(2)内部空腔连通;且所述出料孔(3)呈周向间隔环绕在上料环(2)上;所述上料环(2)上设置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进料管(4),所述进料管(4)上设置有进料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罐体(1)上下分隔成配制腔(7)与出料腔(8);所述隔板(6)上设置有滤网(9),所述滤网(9)将配制腔(7)与出料腔(8)连通;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与出料腔(8)连通的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10)上依次设置有出料阀(11)与出料泵(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印染工作液加料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上设置有位于配制腔(7)内的曝气管(12),所述曝气管(12)上开设有朝向罐体(1)上端开口的通气孔(13),所述曝气管(12)上连通有进气管(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夫陆新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益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