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47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防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包括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三号集流管(3)、四号集流管(4)、五号集流管(5)、一号法兰(61)、二号法兰(62)、三号法兰(63)、四号法兰(64)、上连通管(7)、选择阀(71)、若干下连通管(9)、压力传感器(72)、安全阀(2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耐高压防腐蚀,可以满足大型气体消防系统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
本技术属于消防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
技术介绍
在气体消防系统中,分为有管网和无管网两种。在有管网的气体消防系统中,储气瓶集中在一个房间存放,通过集流管将各个储气瓶连接组合起来,汇总后通过选择阀,通往防护区的各个喷头处,相比无管网的气体消防系统,有管网的消防系统通过集流管的作用,使得其灭火范围更大,安全冗余度高,布置更加方便,更加方便总体控制。因此,集流管系统在有管网的气体消防系统中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其质量关系着整个气体消防系统可靠性,目前的普通的集流管的设计存在着占用空间大,耐高压性能弱,结构不稳固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包括一号集流管、二号集流管、三号集流管、四号集流管、五号集流管、一号法兰、二号法兰、三号法兰、四号法兰、上连通管、选择阀、若干下连通管、压力传感器、安全阀;所述一号集流管与所述三号集流管平行设置,并且所述一号集流管与所述三号集流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二号集流管横跨于一号集流管和三号集流管上,并通过一号法兰和二号法兰分别与所述一号集流管和三号集流管连通;所述五号集流管和所述三号集流管垂直,并且所述五号集流管和所述三号集流管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四号集流管横跨于所述三号集流管和五号集流管之上,并且通过三号法兰和四号法兰分别与所述三号集流管和五号集流管连通;所述上连通管安装在所述二号集流管的上表面,末端连接着所述选择阀;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连通管内部;所述安全阀位于所述二号集流管上;所述下连通管平均分布于所述一号集流管、三号集流管和五号集流管的下表面。灭火剂储存瓶通过下连通管9连接到一号集流管1、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中,当火情发生时,灭火剂储存瓶的单向阀打开,灭火剂进入到集流管中,在压力的推动下,灭火剂聚集起来,通过上连通管7进入到选择阀71中,随后再经过喷嘴进行喷射灭火;压力传感器72能够实时测量集流管中的压力。本方案通过通过各个集流管之间交叉的设计,抵消高压气体对整个集流设备的冲击力,使得多个集流管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大大增加。进一步的,上述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所述二号集流管与所述一号集流管垂直;所述四号集流管与所述三号集流管平行。采用直角以及平行连接,进一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上述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所述二号集流管和所述四号集流管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进一步的,上述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所述压力传感器还设置有无线信号发射装置。无线信号发射器将信号实时的传送到主控室中,安全性更好。进一步的,上述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为镀锌无缝钢管。镀锌无缝钢管的耐腐蚀性强,可以长期使用而不比担心生锈。进一步的,上述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所述无缝钢管内部有合金加固层。增加金属加固层的设计来使得集流管的耐压性能更强。进一步的,上述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所述合金加固层内层还有弹性缓冲层。设计弹性缓冲层,使得气体在集流管中对管壁的冲击力进一步下降进一步的,上述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所述弹性缓冲层的材料为耐腐蚀橡胶。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各个集流管之间垂直的设计,抵消高压气体对整个集流设备的冲击力,使得多个集流管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大大增加。(2)本技术的集流管通过增加金属加固层的设计来使得集流管的耐压性能更强,并进一步的加入弹性缓冲层,使得气体在集流管中对管壁的冲击力进一步下降,使得集流管的耐压性和稳定性大大提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俯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集流管的横截面图;其中:1一号集流管、2二号集流管、3三号集流管、4四号集流管、5五号集流管、7上连通管、9下连通管、11合金加固层、12弹性缓冲层、21安全阀、61一号法兰、62二号法兰、63三号法兰、64四号法兰、71选择阀、72压力传感器、73无线信号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包括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三号集流管3、四号集流管4、五号集流管5、一号法兰61、二号法兰62、三号法兰63、四号法兰64、上连通管7、选择阀71、若干下连通管9、压力传感器72、安全阀21;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平行设置,并且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二号集流管2横跨于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上,并通过一号法兰61和二号法兰62分别与所述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连通;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垂直,并且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四号集流管4横跨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之上,并且通过三号法兰63和四号法兰64分别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连通;所述上连通管7安装在所述二号集流管2的上表面,末端连接着所述选择阀71;所述压力传感器72位于所述连通管7内部;所述安全阀21位于所述二号集流管2上;所述下连通管9平均分布于所述一号集流管1、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的下表面。工作时:灭火剂储存瓶(图中未示出)通过下连通管9连接到一号集流管1、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中,当火情发生时,灭火剂储存瓶的单向阀(图中未示出)打开,灭火剂进入到集流管中,在压力的推动下,灭火剂聚集起来,通过上连通管7进入到选择阀71中,随后再经过喷嘴(图中未示出)进行喷射灭火;压力传感器72能够实时测量集流管中的压力。实施例2如图1、3、4所示的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包括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三号集流管3、四号集流管4、五号集流管5、一号法兰61、二号法兰62、三号法兰63、四号法兰64、上连通管7、选择阀71、若干下连通管9、压力传感器72、安全阀21;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平行设置,并且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二号集流管2横跨于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上,并通过一号法兰61和二号法兰62分别与所述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连通;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垂直,并且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四号集流管4横跨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之上,并且通过三号法兰63和四号法兰64分别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连通;所述上连通管7安装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三号集流管(3)、四号集流管(4)、五号集流管(5)、一号法兰(61)、二号法兰(62)、三号法兰(63)、四号法兰(64)、上连通管(7)、选择阀(71)、若干下连通管(9)、压力传感器(72)、安全阀(21);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平行设置,并且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二号集流管(2)横跨于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上,并通过一号法兰(61)和二号法兰(62)分别与所述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连通;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垂直,并且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四号集流管(4)横跨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之上,并且通过三号法兰(63)和四号法兰(64)分别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连通;所述上连通管(7)安装在所述二号集流管(2)的上表面,末端连接着所述选择阀(71);所述压力传感器(72)位于所述连通管(7)内部;所述安全阀(21)位于所述二号集流管(2)上;所述下连通管(9)平均分布于所述一号集流管(1)、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压的无缝消防集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集流管(1)、二号集流管(2)、三号集流管(3)、四号集流管(4)、五号集流管(5)、一号法兰(61)、二号法兰(62)、三号法兰(63)、四号法兰(64)、上连通管(7)、选择阀(71)、若干下连通管(9)、压力传感器(72)、安全阀(21);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平行设置,并且所述一号集流管(1)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二号集流管(2)横跨于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上,并通过一号法兰(61)和二号法兰(62)分别与所述一号集流管(1)和三号集流管(3)连通;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垂直,并且所述五号集流管(5)和所述三号集流管(3)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四号集流管(4)横跨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之上,并且通过三号法兰(63)和四号法兰(64)分别与所述三号集流管(3)和五号集流管(5)连通;所述上连通管(7)安装在所述二号集流管(2)的上表面,末端连接着所述选择阀(71);所述压力传感器(72)位于所述连通管(7)内部;所述安全阀(21)位于所述二号集流管(2)上;所述下连通管(9)平均分布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贤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