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结构及包括该减震结构的自行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44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结构及包括该减震结构的自行走设备,减震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安装电机(4)的电机筒(6)、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阻尼托盘(8),所述阻尼托盘(8)设置于所述电机筒(6)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述阻尼托盘(8)具有一中心通孔,所述电机筒(6)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设置,所述中心通孔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02),所述第二弹性件(802)与所述电机筒(6)外壁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机筒的中部、下部与下壳体之间分别设置减震结构,电机筒的上部与上壳体之间设置定位减震结构,通过上、中、下三处减震结构相互配合,将电机筒从轴向、周向两个方向实现定位减震,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结构及包括该减震结构的自行走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及包括该减震结构的自行走设备。
技术介绍
割草设备通过电机驱动刀盘、刀片或者打草绳等割草装置对地面上的草进行切削割草。不同草地需要不同割草高度,通常通过调节割草装置相对地面或割草设备外壳的高度调节相应的割草高度。为驱动不同高度的割草装置,通常需要将割草装置的驱动电机安装在能够上下移动的电机筒中,通过电机筒与割草设备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调节电机及其所连接的割草装置与设备的高度关系。但是,电机筒与割草设备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需要保留一定缝隙。缝隙在电机工作时会使得电机桶与壳体之间相互碰擦而产生噪音和震动,影响使用。例如专利CN209359018U公开了在电机与割草机底座之间设置与电机抵接的橡胶材质弹性件,用于降低割草机割草过程中的噪音,但该弹性件需要单独另外装配,且采用的橡胶材质与主机材质不同,增加了额外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的减震结构及包括该减震结构的自行走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减震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筒,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阻尼托盘,所述阻尼托盘设置于所述电机筒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述阻尼托盘具有一中心通孔,所述电机筒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设置,所述中心通孔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电机筒外壁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托盘为环形结构,在环形结构主体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周向通孔,每个周向通孔的内侧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为与所述环形结构主体一体成型的凸起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电机筒外壁面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与下壳体,下壳体向上凸起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供电机筒安装的安装孔,所述阻尼托盘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向下凸起设有上副腔体隔离壁,所述安装座包括下副腔体隔离壁,所述上副腔体隔离壁和下副腔体隔离壁对接形成副腔体,所述电机筒位于所述副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下副腔体隔离壁内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电机筒外壁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U形,所述U形一端与下副腔体隔离壁固接、另一端抵接电机筒外壁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内设置有安装柱和导向槽,所述阻尼托盘上设置有阻尼托盘安装孔,所述安装柱对应所述阻尼托盘安装孔设置,所述电机筒的外壁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结构,所述阻尼托盘中心通孔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结构配合的缺口,所述导向结构能够沿所述缺口在导向槽内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阻尼托盘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导向槽的底部对接,所述导向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当电机筒向下运动至最低位置处时,所述限位块抵接至阻尼托盘。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副腔体内的调节件以及与所述上壳体一体成型的定位片,转动所述调节件能够上下调节电机筒的位置,所述定位片围绕所述调节件周向外侧设置,所述调节件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片能够嵌入所述定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片具有弹性,数量为多个,每个定位片上包括一个向内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能够嵌入所述定位槽内。一种自行走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减震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走设备为智能割草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割草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各自分别与安装座、电机安装件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不需要再额外装配弹性件,并且,一体成型时弹性件采用与安装座、电机安装件相同的材质(例如塑料)制成,不需要额外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弹性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2)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筒的中部、下部与下壳体之间分别设置减震结构,电机筒的上部与上壳体之间设置定位减震结构,通过上、中、下三处减震结构相互配合,将电机筒从轴向、周向两个方向实现定位减震,大大提高了减震效果;(3)第一弹性件采用U形结构,第二弹性件采用凸出部结构,只需要在原有的安装座和电机安装件的模具上做改进就可以实现,不需要重新开模,既能提高减震效果,又能降低成本,减少装配步骤;(4)第一弹性件采用U形结构,一方面便于一体成型,另一方面,第一弹性件与电机筒外壁的接触为面接触,提高减震效果的同时又可避免由线接触导致电机筒外壁的磨损问题;(5)第二弹性件采用凸出部结构,凸出部结构与电机筒外壁之间为面接触,一方面可提高减震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由线接触导致电机筒外壁的磨损问题;(6)通过上壳体上的定位片对调档外轮座进行减震和定位(可间接实现对电机座的减震和定位),同时配合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对电机筒进行减震和定位,能够实现对电机调节机构整体减震和定位,避免在割草过程中震动导致噪音过大和割草高度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智能割草机减震结构爆炸图。图2是阻尼托盘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阻尼托盘俯视图。图4是电机筒与安装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高度调节机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图7是图5中B处放大图。图8是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C处放大图。图10是调档外轮座结构示意图。图11是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剖面图。图12是图11中D处放大图。图中:1、上壳体,101、上副腔体隔离壁,102、辅助定位筒,103、定位片,2、主腔体密封件,3、调档外轮座,301、条状凸起,302、定位槽,4、电机,5、副腔体密封件,6、电机筒,601、导向结构,602、限位块,7、下壳体,701、安装座,7011、下副腔体隔离壁,7012、安装槽,7013、第一弹性件,7014、安装柱,7015、导向槽,8、阻尼托盘,801、阻尼托盘安装孔,802、第二弹性件,803、通孔,804、缺口,805、凹槽,9、副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减震结构可用于多种设备,本实施例以用于智能割草机为例进行阐述。如图1、11所示,智能割草机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7对接组装构成,上壳体1和下壳体7之间构成主腔体,上壳体1和下壳体7之间通过主腔体密封件2密封。上壳体1向内凸起设有上副腔体隔离壁101,下壳体7向上凸起设有安装座701,安装座701中心位置开设供电机筒6安装的安装孔。如图4-5所示,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和电机筒6,本实施例中的调节件为调档外轮座3,调档外轮座3轴向位置固定,可绕自身中心轴转动,电机筒6角向位置固定,可沿轴向移动,电机筒6内设置有割草电机4。外轮座3与电机筒6配合,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安装电机(4)的电机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n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阻尼托盘(8),所述阻尼托盘(8)设置于所述电机筒(6)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述阻尼托盘(8)具有一中心通孔,所述电机筒(6)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设置,所述中心通孔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02),所述第二弹性件(802)与所述电机筒(6)外壁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结构,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安装电机(4)的电机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阻尼托盘(8),所述阻尼托盘(8)设置于所述电机筒(6)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述阻尼托盘(8)具有一中心通孔,所述电机筒(6)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设置,所述中心通孔侧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802),所述第二弹性件(802)与所述电机筒(6)外壁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托盘(8)为环形结构,在环形结构主体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周向通孔(803),每个周向通孔(803)的内侧对应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弹性件(8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802)为与所述环形结构主体一体成型的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802)与所述电机筒(6)外壁面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1)与下壳体(7),下壳体(7)向上凸起设有安装座(701),所述安装座(701)内开设有供电机筒(6)安装的安装孔,所述阻尼托盘(8)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向下凸起设有上副腔体隔离壁(101),所述安装座(701)包括下副腔体隔离壁(7011),所述上副腔体隔离壁(101)和下副腔体隔离壁(7011)对接形成副腔体,所述电机筒(6)位于所述副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701)还包括第一弹性件(7013),所述第一弹性件(7013)设置于下副腔体隔离壁(7011)内侧,所述第一弹性件(7013)与所述电机筒(6)外壁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7013)为U形,所述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玉雷周国扬刘楷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美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