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1407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阀组的阀组控制根据极控提供的第二阀组的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一阀组的运行状态,向对应的第一阀控发送使能信号;若所述第一阀控根据桥臂电流判断触发所述第一阀组暂时性闭锁,则向第二阀控发送暂时性闭锁信号;所述第二阀组根据自身接收到的使能信号和暂时性闭锁信号进行与运算;并根据与运算结果判断是否执行同步暂时性闭锁;若所述与运算结果为是,则执行;若所述与运算结果为否,则不执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阀控主机间的通讯连接,以实现阀控间相互传送暂时性闭锁信号,达到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直流输电
,尤其涉及一种特高压柔性直流同极高端、低端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特高压直流的控制保护系统架构中,极控和本极高端阀组控制、低端阀组控制之间有高速通信连接,同极高端和低端阀组控制间一般不需要通信,即使有仅做备用通信;而同极高端阀组、低端阀组的阀控间没有相互通信,仅需执行各自阀组控制下发的触发信号即可。高端阀组、低端阀组的触发脉冲不用特别考虑同步问题,高、低端阀组发生换相失败不同步问题也不需要特别考虑。相比常规直流晶闸管阀仅有控导通特性,柔性直流MMC阀具有控导通和控关断特性,因此,柔性直流通过暂时性闭锁(又称暂停触发)可以在桥臂电流过流时暂停触发而保护功率模块,也可以发生交流故障时调整参考波,实现交流故障穿越,即故障期间可以继续部分送功率且故障结束后可以快速恢复功率。特高压柔性直流需要高端、低端阀组串联运行期间,某个阀组某个桥臂电流出现过流,如果仅本阀组(假定A阀组)实现暂时性闭锁而另一个阀组(假定B阀组)继续运行,则A阀组的桥臂电流仅短时下降后会重新冲高,达不到抑制电流的目的;另外,由于直流电流会经B阀组持续给A阀组充电,A阀组也会很快过压。为此,A、B阀组执行同步暂时性闭锁是非常必要的,而目前常规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通信架构不能适应特高压柔直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通过增加阀控主机间的通讯连接,以实现阀控间相互传送暂时性闭锁信号,解决实际的阀控暂时性闭锁同步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包括极控、高端阀组控制、低端阀组控制、高端阀控和低端阀控;其中,所述极控分别与所述高端阀组控制、所述低端阀组控制连接,所述高端阀组控制与所述高端阀控连接,所述低端阀组控制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所述高端阀控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优选地,所述高端阀控和所述低端阀控均配置有两套主机,一套值班,另一套备用,所述高端阀控的主机和所述低端阀控的主机之间两两通讯连接。优选地,,所述高端阀控的主机和所述低端阀控的主机之间通过60044-8通信协议传递信号。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阀组的阀组控制根据极控提供的第二阀组的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一阀组的运行状态,向对应的第一阀控发送使能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阀组为高端阀组,所述第二阀组为低端阀组;或者,所述第一阀组为低端阀组,所述第二阀组为高端阀组;若所述第一阀控根据桥臂电流判断触发所述第一阀组暂时性闭锁,则向第二阀控发送暂时性闭锁信号;所述第二阀组根据自身接收到的使能信号和暂时性闭锁信号进行与运算;并根据与运算结果判断是否执行同步暂时性闭锁;若所述与运算结果为是,则执行;若所述与运算结果为否,则不执行。优选地,所述第一阀组的阀组控制根据极控提供的第二阀组的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一阀组的运行状态,向对应的第一阀控发送使能信号,具体包括:若所述第一阀组和所述第二阀组均运行在解锁的输送功率状态下,则所述第一阀组的阀组控制向所述第一阀控发送第一使能信号;若仅有所述第一阀组或所述第二阀组运行在解锁的输送功率状态,或者若所述第一阀组或所述第二阀组运行在非输送功率状态,则所述第一阀组的阀组控制向所述第一阀控发送第二使能信号。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阀组发出暂时性闭锁信号到所述第二阀组接收并执行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最大延时控制在预设阈值内。优选地,所述预设阈值为500微秒。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阀组发出本地暂时性闭锁信号,则要根据所述本地暂时性闭锁信号与所述与运算结果进行或运算,并根据或运算结果执行。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第一阀组的阀控的值班主机出现故障,则该阀控的另一备用主机进入值班模式,所述第一阀组通过进入值班模式后的另一备用主机向所述第二阀组的值班主机发送暂时性闭锁信号。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阀组阀控和所述第二阀组阀控开始同步暂时性闭锁后,所述第一阀组阀控和所述第二阀组阀控需持续同样预设时长后再独立自动恢复解锁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通过在原有的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架构中增加阀控间的通讯连接,以实现阀控间相互传送暂时性闭锁信号,达到柔性直流的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端阀控主机和低端阀控主机通信机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阀控的接收逻辑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阀控的发送逻辑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极控、高端阀组控制、低端阀组控制、高端阀控和低端阀控;其中,所述极控分别与所述高端阀组控制、所述低端阀组控制连接,所述高端阀组控制与所述高端阀控连接,所述低端阀组控制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所述高端阀控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具体地,控制系统包括极控、高端阀组控制、低端阀组控制、高端阀控和低端阀控;其中,极控分别与高端阀组控制、低端阀组控制连接,高端阀组控制与高端阀控连接,低端阀组控制与低端阀控连接,高端阀控与低端阀控连接。以上的连接结构对于极1极控和极2极控同样适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在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架构中,在阀控间增加专门的通讯通道,相互传送暂时性闭锁信号。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通过在原有的柔性直流控制保护架构中增加阀控间的通讯连接,以实现阀控间相互传送暂时性闭锁信号,达到柔性直流的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目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高端阀控和所述低端阀控均配置有两套主机,一套值班,另一套备用,所述高端阀控的主机和所述低端阀控的主机之间两两通讯连接。一般地,高端阀控和低端阀控均配置有两套主机,一套值班,另一套备用,在现有技术中,高端阀控的主机与低端阀控的主机没有通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阀组间发送暂时性闭锁信号,高端阀控的主机和低端阀控的主机之间两两通讯连接。参见图2,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控、高端阀组控制、低端阀组控制、高端阀控和低端阀控;其中,所述极控分别与所述高端阀组控制、所述低端阀组控制连接,所述高端阀组控制与所述高端阀控连接,所述低端阀组控制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所述高端阀控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控、高端阀组控制、低端阀组控制、高端阀控和低端阀控;其中,所述极控分别与所述高端阀组控制、所述低端阀组控制连接,所述高端阀组控制与所述高端阀控连接,所述低端阀组控制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所述高端阀控与所述低端阀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端阀控和所述低端阀控均配置有两套主机,一套值班,另一套备用,所述高端阀控的主机和所述低端阀控的主机之间两两通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端阀控的主机和所述低端阀控的主机之间通过60044-8通信协议传递信号。


4.一种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阀组的阀组控制根据极控提供的第二阀组的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一阀组的运行状态,向对应的第一阀控发送使能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阀组为高端阀组,所述第二阀组为低端阀组;或者,所述第一阀组为低端阀组,所述第二阀组为高端阀组;
若所述第一阀控根据桥臂电流判断触发所述第一阀组暂时性闭锁,则向第二阀控发送暂时性闭锁信号;
所述第二阀组根据自身接收到的使能信号和暂时性闭锁信号进行与运算;并根据与运算结果判断是否执行同步暂时性闭锁;
若所述与运算结果为是,则执行;若所述与运算结果为否,则不执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直流阀组同步暂时性闭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组的阀组控制根据极控提供的第二阀组的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一阀组的运行状态,向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勇郭琦饶宏李岩林雪华陈钦磊陈德扬刘志江曾冠铭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