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俯卧位康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26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俯卧位康复床,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床体、设置在床体前端的俯卧枕以及设置在俯卧枕内的气囊,俯卧枕顶端设有用于支撑使用者头部的仿形部,仿形部上设有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仿形槽,枕体底端设有用于调节枕体高度的升降装置;仿形部内并位于仿形槽周侧设有多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在仿形部上,床体上设有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的控制器,床体上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喇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促进了患者维持正确体位,进而提高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俯卧位康复床
本技术涉及清洗装置领域,具体涉及智能俯卧位康复床。
技术介绍
现有眼科手术患者恢复时常需要采用面向下体位,且该体位的维持与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有着密切关系。通常,患者术后需要保持面向下体位20~60天,每天至少16小时。由于该体位易使患者感到胸闷、憋气、颈肩背部肌肉酸痛,且要求时间较长,患者常随意改变体位而不自知,特别是处于睡眠状态中,且医务人员无法时刻陪伴患者身边指导其保持正确体位。目前,有许多临床工作者致力于研发该类患者体位护理的辅助用具,如马蹄形气枕、改良型U型枕、体位护理垫等,但这些辅助用具多用于改善患者舒适感,无法做到监测患者是否保持正确体位,且当患者偏离正确体位时没有提醒功能。因此,研发出一种舒适、能监测患者体位、促进患者维持正确体位的用具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智能俯卧位康复床,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智能俯卧位康复床,包括床体、设置在床体前端的俯卧枕以及设置在俯卧枕内的气囊,俯卧枕顶端设有用于支撑使用者头部的仿形部,仿形部上设有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仿形槽,枕体底端设有用于调节枕体高度的升降装置;仿形部内并位于仿形槽周侧设有多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在仿形部上,床体上设有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的控制器,床体上还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喇叭。作为优选,升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枕体底端四角的升降电缸,升降电缸底座固定设置在床体底端,升降电缸的输出端穿过床体并与仿形部底端连接。作为优选,仿形部底端设有与升降电缸输出端对应的固定槽,升降电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槽内。作为优选,升降电缸的输出端与固定槽之间设有缓冲弹簧。作为优选,俯卧枕上端的一侧设有与使用者肩部对应的斜面。作为优选,床体上并位于俯卧枕旁侧设有杂物盒。作为优选,床体前端设有分别与升降电缸连接的升起按钮以及降下按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患者初始使用时,护士将会指导患者做出正确地俯卧体位俯卧于俯卧枕中,由于俯卧槽周边的俯卧枕内置气囊,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的不适,同时,由于俯卧枕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当患者俯卧于俯卧槽位置时,压力传感器将会测量出此患者正确体位俯卧时的压力值,通过测量记录患者多次正确体位俯卧时的压力值,然后计算出平均值A,并将B(B=0.8A~1.2A)压力值设定于控制器中,由此当患者自己一人俯卧时,压力传感器也将会监测出患者俯卧时的压力情况,并将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传输至控制器中和之前设定的B值进行比对,若压力传感器所监测出的压力值不在B压力值的范围内时,控制器则发出信号控制报警喇叭发出报警信息,从而提醒患者调整俯卧体位,直至俯卧体位正确,以促进患者维持正确体位,进而提高提高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倡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到图2,本技术包括用于患者俯卧的床体1以及设置在床体1前端并用于患者头部俯卧的俯卧枕2,俯卧枕2内设有用于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的气囊3,气囊3上设有外置在俯卧枕2外侧的充气口,医护人员通过向气囊3充气并支撑俯卧垫,解决了现有俯卧垫长时间俯卧位导致患者下颌部及额头部皮肤发红、破损的问题,并且俯卧枕2材质柔软、充气,可避免因为长期坐着或者俯卧位而发生皮肤破损等。床体1上并位于俯卧枕2旁侧设有用于放置杂物以及药品的杂物盒8,解决了患者低头四处摸索眼药水的问题,便于归纳整理,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以及便捷性。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2,俯卧枕2顶端设有用于支撑使用者头部的仿形部21,仿形部21的外形与患者脸部相对应,仿形部21上设有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仿形槽22,本技术通过在俯卧顶端设置仿形部21,使患者面部能够与俯卧枕2更加贴合,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俯卧枕2上端的一侧设有与使用者肩部对应的斜面23,使患者肩部在俯卧过程中依旧能够保持一个较舒适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度。仿形部21内并位于仿形槽22周侧设有六组压力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5均匀分布在仿形部21上,床体1上设有分别与压力传感器5的控制器51,床体1上还设有与控制器51连接的报警喇叭52。本专利技术中的控制器51是由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原理,故在此不再赘诉。患者初始使用时,护士将会指导患者做出正确地俯卧体位俯卧于俯卧枕2中,由于俯卧槽周边的俯卧枕2内置气囊3,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的不适,同时,由于俯卧枕2内设有压力传感器5,当患者俯卧于俯卧槽位置时,压力传感器5将会测量出此患者正确体位俯卧时的压力值,通过测量记录患者多次正确体位俯卧时的压力值,然后计算出平均值A,并将B(B=0.8A~1.2A)压力值设定于控制器51中,由此当患者自己一人俯卧时,压力传感器5也将会监测出患者俯卧时的压力情况,并将所检测到的压力值传输至控制器51中和之前设定的B值进行比对,若压力传感器5所监测出的压力值不在B压力值的范围内时,控制器51则发出信号控制报警喇叭52发出报警信息,从而提醒患者调整俯卧体位,直至俯卧体位正确,以促进患者维持正确体位,进而提高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参见图2,卧枕2底端设有用于调节俯卧枕2高度的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包括分别设置在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俯卧位康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设置在床体(1)前端的俯卧枕(2)以及设置在俯卧枕(2)内的气囊(3),所述俯卧枕(2)顶端设有用于支撑使用者头部的仿形部(21),所述仿形部(21)上设有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仿形槽(22),所述俯卧枕(2)底端设有用于调节俯卧枕(2)高度的升降装置(4);/n所述仿形部(21)内并位于仿形槽(22)周侧设有多组压力传感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5)均匀分布在仿形部(21)上,所述床体(1)上设有分别与压力传感器(5)的控制器(51),所述床体(1)上还设有与控制器(51)连接的报警喇叭(52)。/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俯卧位康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设置在床体(1)前端的俯卧枕(2)以及设置在俯卧枕(2)内的气囊(3),所述俯卧枕(2)顶端设有用于支撑使用者头部的仿形部(21),所述仿形部(21)上设有用于容置使用者面部的仿形槽(22),所述俯卧枕(2)底端设有用于调节俯卧枕(2)高度的升降装置(4);
所述仿形部(21)内并位于仿形槽(22)周侧设有多组压力传感器(5),所述压力传感器(5)均匀分布在仿形部(21)上,所述床体(1)上设有分别与压力传感器(5)的控制器(51),所述床体(1)上还设有与控制器(51)连接的报警喇叭(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俯卧位康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分别设置在俯卧枕(2)底端四角的升降电缸(41),所述升降电缸(41)底座固定设置在床体(1)底端,所述升降电缸(41)的输出端穿过床体(1)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春梅张红杨晓艳周建美朱明蒂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