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共振吸声体阵列无规入射吸声性能的布放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噪声控制和建筑声学领域。提出了一种提升共振吸声体阵列无规入射吸声性能的布放方法。二、
技术介绍
共振吸声体在噪声控制和建筑声学领域应用广泛,其机理是利用电学、力学、声学中的各种构件组成共振结构,在特定的频率处实现声抗为零,声阻接近空气特性阻抗。传统的共振吸声结构有穿孔板、微穿孔板(MaaDY.Potentialofmicroperforatedpanelabsorber[J].TheJournaloftheAcousticalSocietyofAmerica,1998,104:2861-2866)等,其优势是可有效吸收共振频率附近的噪声、可选材料多样、适合多种应用场景。共振吸声的机理决定这类结构的有效吸声频带宽度有限;另外由于采用空气背腔实现声容,低频吸声时需要较大的背腔容积。分流扬声器(CN103559877A、CN104078037A)作为一种新型的共振吸声结构,结构简单、便于调节、近期受到了广泛关注。更重要的是可通过分流电路的设计产生等效声容,实现薄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共振吸声体阵列无规入射吸声性能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n(1)测量单个共振吸声体的法向声阻抗率;/n(2)确定布放时的最优有效面积比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20200117 CN 20201005677411.一种提升共振吸声体阵列无规入射吸声性能的布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单个共振吸声体的法向声阻抗率;
(2)确定布放时的最优有效面积比σopt,有效面积比σ定义为其中N2为吸声体的数量,S0为每个吸声体的有效吸声面积,S为整个阵列的总面积;
(3)根据最优有效面积比等间距规则布放每个共振吸声体组成阵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振吸声体阵列,其特征在于组成阵列的每个共振吸声体单元结构一致,边长远小于拟吸收的声波波长;如果每个共振吸声体有多个共振频率,其在各共振频率处的法向声阻抗相同。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举,陶建成,丛超楠,邱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