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110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7
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包括管路结构件所述的管路结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导通气腔,所述的导通气腔上设置有输出管口、进气管口、放气管口、泄压管口以及检测管口;所述输出管口设置于所述检测管口的相对侧,且所述的输出管口的轴向中心轴线通过所述的检测管口的轴向中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简单、出厂检测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血压计的结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血压计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医疗设备。现有的电子血压计的检测部分主要构成部件为气泵、快速放气阀、匀速放气阀以及气压传感器,而连接这些部件的器件就是导气软管,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由于导气软管仅仅的一个直管,所以想要互相连通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三通或四通连接部件,这样就增加的连接点,导致气压存在泄压风险;第二,导气软管本身柔软,不利固定,如果在壳体上设置固定槽,则会增加开模难度,同时泛用性差;第三,导气软管本身柔软的特点导致了其容易被弯折,且形变能力强也导致了管内气压收到外部因素干扰因素比较多,导致检测不准确;第四,由于导气软管使用四通的存在,导致导气软管是没办法封闭其他管路的,所以出场检测时就需要打开壳体,拆掉气压传感器的那个软管,然后用检测器对气压传感器进行检测,这种方式十分繁琐,同时反复拆装也容易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具有输出管口、进气管口、放气管口、泄压管口、检测管口的导通气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包括管路结构件所述的管路结构件具有至少一个导通气腔,所述的导通气腔上设置有输出管口、进气管口、放气管口、泄压管口以及检测管口;所述输出管口设置于所述检测管口的相对侧,且所述的输出管口的轴向中心轴线通过所述的检测管口的轴向中心。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导通气腔仅为一个,所述进气管口、所述放气管口、所述泄压管口、所述检测管口均设置于所述导通气腔的同侧,所述输出管口设置于所述进气管口的相对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导通气腔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所述导通气腔之间通过连接管联通,所述的检测管口与所述输出管口设置于同一个所述导通气腔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进气管口与所述泄压管口以及所述放气管口均相邻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进气管口与所述泄压管口以及所述放气管口设置于同一所述导通气腔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放气管口以及所述的进气管口的位于所述导通气腔外侧的端口处均设置有连接套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导通气腔的外侧壁与所述的进气管口的所述连接套体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检测管口的位于所述导通气腔内侧的端口依次包括连接段与导通段,所述的连接段径向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导通段的径向截面直径,且所述的连接段径向截面直径小于等于所述输出管口的径向截面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检测管口的位于所述导通气腔外侧的端口处设置有连接插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的导通气腔的腔壁的帕氏硬度应该大于95P。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安装简单、出厂检测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通气腔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通气腔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检测管口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路结构件;2-导通气腔;3-输出管口;4-进气管口;5-放气管口;6-泄压管口;7-检测管口;8-连接管;9-连接套体;7-1-连接段;7-2-导通段;11-加强筋;10-连接插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使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的管路结构件1,管路结构件1用于连接气囊、气泵、快速放气阀、匀速放气阀以及气压传感器,管路结构件1具有至少一个导通气腔2,导通气腔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气囊的输出管口3、用于连接气泵的进气管口4、用于连接快速放气阀的放气管口5、用于连接匀速放气阀的泄压管口6以及用于连接气压传感器的检测管口7;输出管口3设置于检测管口7的相对侧,且输出管口3的轴向中心轴线通过检测管口7的轴向中心,这样当血压计出场检测时,检测人员可以不用打开血压计的壳体,直接将检测管从输出管口3插入后直接与检测管口7连接,方便了检测,同时不开盒检测也避免了血压计因开盒检测时重新安装的问题导致的检测失准。如图1、图4所示,检测管口7的位于导通气腔2内侧的端口由该端口向另一侧方向依次包括连接段7-1与导通段7-2,连接段7-1径向截面直径大于导通段7-2的径向截面直径,且连接段7-1径向截面直径小于等于输出管口3的径向截面直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检测时只需要将探测器从输出管口3插入,即可直接套接在连接段7-1上于导通段7-2导通,从而避开了与其他管口导通的可能性,使得检测简单方便。检测管口7的位于导通气腔2外侧的端口处设置有用于连接气压传感器的连接插管10。导通气腔2的腔壁的帕氏硬度应该大于95P,由于本实施例的管路结构件1整体使用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所以导通气腔2的腔壁的帕氏硬度大于95P只需要选择帕氏硬度在80P左右的材质实施就完全可以达到,本实施例采用95P以上的硬度实施导通气腔2可以有效的抑制现有技术采用软管连接各个部件时,人体的脉搏对软管内的气压产生压迫导致的气压变化对气压传感器的检测参数的影响。放气管口5以及进气管口4的位于导通气腔2外侧的端口处均设置有连接套体9,连接套体9用于套接气泵、快速放气阀。导通气腔2的外侧壁与进气管口4的连接套体9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导通气腔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在管路结构件1上设置导通气腔2的数量仅为一个,如图1所示,进气管口4、放气管口5、泄压管口6、检测管口7均设置于导通气腔2的同侧,输出管口3设置于进气管口4的相对侧。进气管口4与泄压管口6以及放气管口5均相邻设置,进气管口4与泄压管口6以及放气管口5形成三角方式排布。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导通气腔2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在管路结构件1上设置导通气腔2的数量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2所示,以两个导通气腔2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举例,相邻两个导通气腔2之间通过连接管8联通,检测管口7与输出管口3设置于同一个导通气腔2上,其他管口可根据设计具体需求进行分配到两个导通气腔2上。进气管口4与泄压管口6以及放气管口5设置于同一导通气腔2上。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结构件(1)所述的管路结构件(1)具有至少一个导通气腔(2),所述的导通气腔(2)上设置有输出管口(3)、进气管口(4)、放气管口(5)、泄压管口(6)以及检测管口(7);所述输出管口(3)设置于所述检测管口(7)的相对侧,且所述的输出管口(3)的轴向中心轴线通过所述的检测管口(7)的轴向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结构件(1)所述的管路结构件(1)具有至少一个导通气腔(2),所述的导通气腔(2)上设置有输出管口(3)、进气管口(4)、放气管口(5)、泄压管口(6)以及检测管口(7);所述输出管口(3)设置于所述检测管口(7)的相对侧,且所述的输出管口(3)的轴向中心轴线通过所述的检测管口(7)的轴向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通气腔(2)仅为一个,所述进气管口(4)、所述放气管口(5)、所述泄压管口(6)、所述检测管口(7)均设置于所述导通气腔(2)的同侧,所述输出管口(3)设置于所述进气管口(4)的相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通气腔(2)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所述导通气腔(2)之间通过连接管(8)联通,所述的检测管口(7)与所述输出管口(3)设置于同一个所述导通气腔(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口(4)与所述泄压管口(6)以及所述放气管口(5)均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血压计的管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建文林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勤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