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议并排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92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会议并排座椅,其结构包括主椅身、主坐板、主脚架、副脚架、万向轮、副椅身、副坐板,主椅身与副椅身活动连接,主椅身与主坐板为一体化结构,主脚架固定安装于主坐板下方,副脚架固定安装于副坐板下方,副椅身与副坐板为一体化结构,万向轮安装于副脚架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人员入坐后再外出,可减少其他人员的起身或侧身,方便外出与入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会议并排座椅
本技术是一种会议并排座椅,属于座椅领域。
技术介绍
在会议室内的长桌上通常会有一些并排的座椅供参议人员坐。但是该现有技术由于有些会议面积不打,使得在人员入座后座椅与桌子较近,若有人员要外出,使得需一侧的人员侧身或起身让出空间,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会议并排座椅,以解决现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会议并排座椅,其结构包括主椅身、主坐板、主脚架、副脚架、万向轮、副椅身、副坐板,所述主椅身与副椅身活动连接,所述主椅身与主坐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脚架固定安装于主坐板下方,所述副脚架固定安装于副坐板下方,所述副椅身与副坐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万向轮安装于副脚架底部,所述副椅身包括副椅身包括把手、弹簧、横杆、限位块、卡块、卡杆、棘轮、套筒、套杆、凸块,所述把手与弹簧相连接,所述把手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与主坐板固定连接,所述卡块与棘轮相啮合,所述卡杆与棘轮相啮合,所述卡杆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套杆插入套筒,所述凸块位于限位块一侧,所述凸块与套筒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与副脚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副脚架上方设有方形缺口槽,所述棘轮通过轴承安装于副椅身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套杆与套筒伸缩连接,所述套杆与主坐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副坐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椅身与副椅身之间间隙不低于2cm。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和横杆均位于副椅身背面。进一步地,所述棘轮为不锈钢材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副脚架为铝合金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拉把手,使得横杆及卡杆上移,棘轮失去卡杆的限位将可旋转,使得副脚架上的卡块将不受棘轮限位使得副椅身和副坐板可下移,且在副坐板下移的套筒也将沿套杆下移,同时凸块下移后将不再受限于限位块,此时便可转动副椅身,副椅身将沿套杆转动,使人能够掀开副椅身后再坐下,本专利技术在人员入坐后再外出,可减少其他人员的起身或侧身,方便外出与入坐。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会议并排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会议并排座椅副椅身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附图2的工作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附图2的把手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椅身-1、主坐板-2、主脚架-3、副脚架-4、万向轮-5、副椅身-6、副坐板-7、把手-601、弹簧-602、横杆-603、限位块-604、卡块-605、卡杆-606、棘轮-607、套筒-608、套杆-609、凸块-6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会议并排座椅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主椅身1、主坐板2、主脚架3、副脚架4、万向轮5、副椅身6、副坐板7,所述主椅身1与副椅身6活动连接,所述主椅身1与主坐板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脚架3固定安装于主坐板2下方,所述副脚架4固定安装于副坐板7下方,所述副椅身6与副坐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万向轮5安装于副脚架4底部,所述副椅身6包括副椅身6包括把手601、弹簧602、横杆603、限位块604、卡块605、卡杆606、棘轮607、套筒608、套杆609、凸块610,所述把手601与弹簧602相连接,所述把手601与横杆60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604与主坐板2固定连接,所述卡块605与棘轮607相啮合,所述卡杆606与棘轮607相啮合,所述卡杆606与横杆603固定连接,所述套杆609插入套筒608,所述凸块610位于限位块604一侧,所述凸块610与套筒608固定连接,所述卡块605与副脚架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副脚架4上方设有方形缺口槽,所述棘轮607通过轴承安装于副椅身6内部,所述套杆609与套筒608伸缩连接,所述套杆609与主坐板2固定连接,所述套筒608与副坐板7固定连接,所述主椅身1与副椅身6之间间隙不低于2cm,所述把手601和横杆603均位于副椅身6背面,所述棘轮607为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副脚架4为铝合金制成。例如,通过上拉把手601,使得横杆603及卡杆606上移,棘轮607失去卡杆606的限位将可旋转,使得副脚架4上的卡块605将不受棘轮607限位使得副椅身6和副坐板7可下移,且在副坐板7下移的套筒608也将沿套杆609下移,同时凸块610下移后将不再受限于限位块604,此时便可转动副椅身6,副椅身6将沿套杆609转动,使人能够掀开副椅身6后再坐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会议并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主椅身(1)、主坐板(2)、主脚架(3)、副脚架(4)、万向轮(5)、副椅身(6)、副坐板(7),所述主椅身(1)与副椅身(6)活动连接,所述主椅身(1)与主坐板(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脚架(3)固定安装于主坐板(2)下方,所述副脚架(4)固定安装于副坐板(7)下方,所述副椅身(6)与副坐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万向轮(5)安装于副脚架(4)底部,所述副椅身(6)包括副椅身(6)包括把手(601)、弹簧(602)、横杆(603)、限位块(604)、卡块(605)、卡杆(606)、棘轮(607)、套筒(608)、套杆(609)、凸块(610),所述把手(601)与弹簧(602)相连接,所述把手(601)与横杆(60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604)与主坐板(2)固定连接,所述卡块(605)与棘轮(607)相啮合,所述卡杆(606)与棘轮(607)相啮合,所述卡杆(606)与横杆(603)固定连接,所述套杆(609)插入套筒(608),所述凸块(610)位于限位块(604)一侧,所述凸块(610)与套筒(608)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会议并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主椅身(1)、主坐板(2)、主脚架(3)、副脚架(4)、万向轮(5)、副椅身(6)、副坐板(7),所述主椅身(1)与副椅身(6)活动连接,所述主椅身(1)与主坐板(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主脚架(3)固定安装于主坐板(2)下方,所述副脚架(4)固定安装于副坐板(7)下方,所述副椅身(6)与副坐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万向轮(5)安装于副脚架(4)底部,所述副椅身(6)包括副椅身(6)包括把手(601)、弹簧(602)、横杆(603)、限位块(604)、卡块(605)、卡杆(606)、棘轮(607)、套筒(608)、套杆(609)、凸块(610),所述把手(601)与弹簧(602)相连接,所述把手(601)与横杆(60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604)与主坐板(2)固定连接,所述卡块(605)与棘轮(607)相啮合,所述卡杆(606)与棘轮(607)相啮合,所述卡杆(606)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玲敏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开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