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保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73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器官保存装置,属于器官保存技术领域。所述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回收罐、补液组件、补气组件、气液混合组件、灌注组件、回流组件以及箱体;补液组件启动,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补气组件启动,以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灌注组件启动,以将中转罐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的动脉;回流组件启动,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本申请解决了器官保存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申请用于保存器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器官保存装置
本申请涉及器官保存
,特别涉及一种器官保存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涉及对器官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过程中,需使用到器官,且需使用一定的保存技术来保存器官。如在进行器官移植过程中,在获取到供体器官后,需对供体器官进行保存,以保证供体器官的完整和健康。目前,通常使用低温保存技术或过冷保存技术来保存器官,这类技术通过降低器官温度以降低器官活性的方式来保存器官。但是,使用这类技术保存器官时,会对器官造成冰晶损伤,长时间保存会造成器官功能损伤,不宜长时间保存器官,当前器官保存技术的保存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器官保存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器官保存技术的保存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器官保存装置,所述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回收罐、补液组件、补气组件、气液混合组件、灌注组件、回流组件以及箱体;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收罐用于放置器官,所述补液组件与所述中转罐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与所述补气组件、所述中转罐均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与所述灌注组件连通,所述灌注组件还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中转液位监测组件,所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营养液监测组件、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废液罐以及废液排出组件,所述回收罐内固定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用于承载所述器官,所述营养液监测组件位于所述中转罐内,所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所述废液排出组件连通所述回收罐和所述废液罐。可选地,所述营养气体包括氧气,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液气分析仪,所述液气分析仪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内箱以及加热件,所述外箱包裹所述内箱,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之间,所述内箱内设置有水浴槽和测温元件,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放置在所述水浴槽内。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输液管,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中转罐连通;所述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蠕动泵、营养液源、第一抽液管以及补液管,所述第一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一抽液管连通所述营养液源,以及通过所述补液管连通所述中转罐;所述补气组件包括:气泵、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第三抽气管、进气管、补气管、氧气源以及二氧化碳源;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进气管和所述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流量阀以及所述第三流量阀均连通,以及通过所述补气管和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一抽气管连通外界空气,所述第二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二抽气管连通所述氧气源;所述第三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三抽气管连通所述二氧化碳源;所述灌注组件包括:第二蠕动泵、第二抽液管以及灌注管,所述第二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二抽液管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且所述第二蠕动泵通过所述灌注管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所述回流组件包括:第三蠕动泵、第三抽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第三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三抽液管与所述回收罐连通,并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中转罐连通。可选地,所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包括:中转高位监测元件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所述中转高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的中转高位处,所述中转低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的中转低位处。可选地,所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包括:回收高位监测元件和回收低位监测元件,所述回收高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的回收高位处,所述回收低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的回收低位处;所述废液排出组件包括:第四蠕动泵、第四抽液管以及排液管,所述第四蠕动泵通过所述第四抽液管与所述回收罐连通,以及通过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废液罐连通。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通过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液气分析仪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三抽液管在所述回收罐的罐底与所述回收罐连通,所述回液管在所述中转罐的罐底与所述中转罐连通。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器官保存装置中,在补液组件可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补气组件可以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以便于灌注组件将中转罐中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后,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生成混合营养液和营养气体的气液,并将该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器官可以进行生理活动;并且,灌注组件灌注器官一段时间后,营养液会从器官的静脉排出,在回收罐收集到器官排出的营养液后,回流组件可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使灌注组件可以持续的将中转罐中的营养液泵入气液混合组组件,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得器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间。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01、回收罐02、补液组件03、补气组件04、气液混合组件05、灌注组件06、回流组件07以及箱体08。其中,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均位于箱体08内,回收罐02用于放置器官09,补液组件03与中转罐01连通,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图1中暂未标出)与补气组件04、中转罐01均连通,气液混合组件0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回收罐、补液组件、补气组件、气液混合组件、灌注组件、回流组件以及箱体;/n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收罐用于放置器官,所述补液组件与所述中转罐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与所述补气组件、所述中转罐均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与所述灌注组件连通,所述灌注组件还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回收罐、补液组件、补气组件、气液混合组件、灌注组件、回流组件以及箱体;
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收罐用于放置器官,所述补液组件与所述中转罐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与所述补气组件、所述中转罐均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与所述灌注组件连通,所述灌注组件还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中转液位监测组件,所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营养液监测组件、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废液罐以及废液排出组件,
所述回收罐内固定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用于承载所述器官,所述营养液监测组件位于所述中转罐内,所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所述废液排出组件连通所述回收罐和所述废液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液气分析仪,所述液气分析仪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内箱以及加热件,所述外箱包裹所述内箱,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之间,所述内箱内设置有水浴槽和测温元件,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放置在所述水浴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输液管,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中转罐连通;
所述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蠕动泵、营养液源、第一抽液管以及补液管,所述第一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一抽液管连通所述营养液源,以及通过所述补液管连通所述中转罐;
所述补气组件包括:气泵、第一流量阀、第二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清陈键王璞刘凯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