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风装置及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57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风装置及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方法,该输风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壳体的第一端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用于与风机相对应,壳体的第二端开设有出风口,进风口的轴线与出风口的轴线相垂直;调节装置,设置于壳体内,用于调节壳体内的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输风装置的进风口与风机相对应,风机输出的风经壳体内的调节装置调节之后输出,使得壳体输出的风更为均匀,并且,风向也进行了改变,便于对出风口输出的风进行利用,当输风装置应用于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时,输风装置输出的风能够模拟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自然风,还能保证出风口输出的风更为均匀,提高了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的准确度,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风装置及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风装置及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无人机广泛应用于电力、农林植保、公安消防等领域,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对无人机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衡量无人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即抗风飞行能力。抗风飞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无人机应用的普适性。例如,电力巡检作业时,架空输电线路大多建设在崇山峻岭之中或人烟稀少的区域,气象条件复杂多变、风力等级普遍较高,风速常年不低于4~5级,这样一来对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障应用安全,有必要对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进行检测,确定其具体技术指标,指导实际生产作业。目前,各领域对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的检测方法相继出台,但配套的检测设备建设相对滞后,且大部分检测设备受限于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检测方法要求,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部分风力模拟试验装置只能做一般的模拟试验,不能模拟出实际自然风的各种情况,如暴风、阵风、山地风和均匀风等,易影响客观评价;或者,在一些专业机构的实验室里,设计大型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部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13)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用于与风机相对应,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14)开设有出风口(12),所述进风口(11)的轴线与所述出风口(12)的轴线相垂直;/n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用于调节所述壳体(1)内的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中空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13)开设有进风口(11),所述进风口(11)用于与风机相对应,所述壳体(1)的第二端(14)开设有出风口(12),所述进风口(11)的轴线与所述出风口(12)的轴线相垂直;
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用于调节所述壳体(1)内的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调节机构(2),沿水平方向或者沿与水平方向呈预设夹角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用于对所述进风口(11)输入的风进行整流,并使风转向以从所述出风口(12)输出;
第二调节机构(3),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靠近所述出风口(12)处设置,用于调节风向和风的均匀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机构(2)包括:
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叶片(21),所述壳体(1)呈弯折状,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的轴线与第二端的轴线相垂直,各所述第一叶片(21)均倾斜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弯折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3)包括:
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叶片(31),各所述第二叶片(31)均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靠近所述出风口(12)处设置;
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三叶片(32),各所述第三叶片(32)均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置于各所述第二叶片(31)与所述出风口(12)之间,各所述第三叶片(32)的轴线与各所述第二叶片(31)的轴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速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处,用于检测所述出风口(12)处的风速。


6.一种无人机抗风飞行能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邵瑰玮蔡焕青付晶谈家英文志科陈怡周立玮胡霁曾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