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539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包括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击锤、弹丸、加速线圈、发射管、弹丸、弹膛、弹膛转轴、扳机、制转杆弹簧、制转杆、扳机电磁铁铁芯、扳机电磁铁线圈、扳机摇杆、回转轴、棘齿、击锤弹簧和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工作,实现扳机的运动以及弹丸进入发射管的初始段运动,再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对弹丸进行加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射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左轮枪,即左轮手枪、转轮手枪。左轮手枪是一种个人使用的多发装填非自动枪械。其主要特征是枪上装有一个转鼓式弹仓,内有5—7个弹巢(大多为6个),枪弹装在巢中,转动转轮,枪弹可逐发对准枪管。常见的转轮手枪在装弹时转轮抽左摆出,因而又称左轮手枪。现有的左轮手枪技术有以下缺点:①利用火药燃气式发射弹丸,火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可控性不高;②由于没有枪机部分的缓冲,后座力直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射手身上,后座感显得比较大,因此对枪手的素质要求很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主要利用电磁原理来进行控制扳机的运动,以及实现弹丸的加速运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包括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击锤、弹丸、加速线圈、发射管、弹丸、弹膛、弹膛转轴、扳机、制转杆弹簧、制转杆、扳机电磁铁铁芯、扳机电磁铁线圈、扳机摇杆、回转轴、棘齿、击锤弹簧和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弹膛置于发射管的末端,且弹膛的一个弹道对准发射管,弹丸均匀分布于弹膛中,弹膛转轴置于弹膛的中间,击锤安置在弹膛的后方,与弹膛的一个弹道、发射管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加速线圈顺时针缠绕在发射管外围;棘齿在弹膛内部的后端,且周向分布在弹膛转轴的圆周上;击锤弹簧在击锤的正后方,一端与击锤固连,另一端与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固连;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安置在击锤弹簧的正后方;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顺时针缠绕在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上;制转杆在弹膛正下方,制转杆的尖端插在弹膛的间隙中;回转轴设置在制转杆的后方,且底端固定在扳机摇杆上,上端插在棘齿上;扳机摇杆位于制转杆下方,下端与扳机固连;扳机置于制转杆下方,通过制转杆弹簧与制转杆连接;扳机电磁铁铁芯固定在扳机的后方,扳机电磁铁线圈顺时针缠绕在扳机电磁铁铁芯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电磁原理的转轮式供弹方式应用在发射装置上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和突破,为以后基于电磁原理的发射装置实现连发方式以及全自动方式打下很好的基础;(2)该转轮式发弹装置,利用基于电磁原理的电磁铁,带动联动机构,使其拨动转轮转动,实现装置的换弹供弹,另外由于电磁能量的可控以及作用迅速,大大提高了发射装置的可控率以及转轮换弹速度,弥补了机动式转轮供弹速度慢的不足;(3)利用基于电磁原理的电磁铁与弹簧,将弹丸低速地弹入发射管,而在发射管中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对弹丸进行加速,大大降低了弹丸对发射装置本身的后坐力,提高了发射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弹丸命中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图2是本专利技术发射装置的弹膛。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工作,实现扳机的运动以及弹丸进入发射管的初始段运动,再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对弹丸进行加速。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现有的转轮装置基础上,利用电磁原理,对装置结构进一步改进。改进后的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具体实施方案如下:a.给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和扳机电磁铁线圈13通电流,这时图2中的扳机电磁铁铁芯12和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的磁性增强。其中,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吸引击锤2,同时压缩弹簧17,为击动弹丸3积蓄能量;扳机电磁铁铁芯12吸引图2中的扳机9,扳机9的运动所带来的装置效应分两步同时进行:Ⅰ.扳机9的运动拉动制转杆弹簧10,进而拉动制转杆11,释放弹膛7的闭锁;Ⅱ.扳机9的运动带动回转杆15,进而推动棘齿16,实现弹膛7的旋转和弹丸3的更换,将下一个弹丸转到发射管5的正后面。b.先断开扳机电磁铁线圈13处的电流,这时,扳机9、制转杆弹簧10、制转杆11和回转杆15复位,制转杆11卡在弹膛7上的凹陷处,使弹膛7停在特定位置,以便弹丸3与发射管5完全处于一条直线上。c.最后断开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的电流,同时给加速线圈4通电流,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的磁性消失,弹簧17将击锤2弹出,撞击弹丸3,给弹丸3一定的初速度,然后经过加速线圈4的加速,射向目标。d.如若要进行第二次发射,只需先给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和扳机电磁铁线圈13通电流,实现弹丸3的更换,再断开扳机电磁铁线圈13处的电流,待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吸引击锤2实现其距离移动最大化后,断开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的电流,同时给加速线圈4通电流,即可实现第二次发射。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多弹连续发射。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对原转轮手枪扳机进行调整,利用小型马达,通过控制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扳机电磁铁线圈13和加速线圈4的电流的有无,进而控制扳机电磁铁铁芯12和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的磁性,最后实现对弹丸3的运动控制。进一步,当此发射装置机载时,可以通过遥控装置实现对小型马达的电控,从而实现整个发射装置的远程控制。综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①转轮式发弹装置,利用基于电磁原理的电磁铁,带动联动机构,使其拨动转轮转动,实现装置的换弹供弹;②利用基于电磁原理的电磁铁与弹簧,将弹丸低速地弹入发射管,而在枪管中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对弹丸进行加速,大大降低了弹丸对发射装置本身的后坐力,提高了发射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弹丸命中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击锤(2)、弹丸(3)、加速线圈(4)、发射管(5)、弹丸(6)、弹膛(7)、弹膛转轴(8)、扳机(9)、制转杆弹簧(10)、制转杆(11)、扳机电磁铁铁芯(12)、扳机电磁铁线圈(13)、扳机摇杆(14)、回转轴 (15)、棘齿(16)、击锤弹簧(17)和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n弹膛(7)置于发射管(5)的末端,且弹膛(7)的一个弹道对准发射管(5),弹丸(3)均匀分布于弹膛(7)中,弹膛转轴(8)置于弹膛(7)的中间,击锤(2)安置在弹膛(7)的后方,与弹膛(7)的一个弹道、发射管(5)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加速线圈(4)顺时针缠绕在发射管(5)外围;棘齿(16)在弹膛(7)内部的后端,且周向分布在弹膛转轴(8)的圆周上;击锤弹簧(17)在击锤(2)的正后方,一端与击锤(2)固连,另一端与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固连;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安置在击锤弹簧(17)的正后方;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顺时针缠绕在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上;制转杆(11)在弹膛(7)正下方,制转杆(11)的尖端插在弹膛(7)的间隙中;回转轴 (15)设置在制转杆(11)的后方,且底端固定在扳机摇杆(14)上,上端插在棘齿(16)上;扳机摇杆(14)位于制转杆(11)下方,下端与扳机(9)固连;扳机(9)置于制转杆(11)下方,通过制转杆弹簧(10)与制转杆(11)连接;扳机电磁铁铁芯(12)固定在扳机(9)的后方,扳机电磁铁线圈(13)顺时针缠绕在扳机电磁铁铁芯(1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磁原理的转轮式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击锤(2)、弹丸(3)、加速线圈(4)、发射管(5)、弹丸(6)、弹膛(7)、弹膛转轴(8)、扳机(9)、制转杆弹簧(10)、制转杆(11)、扳机电磁铁铁芯(12)、扳机电磁铁线圈(13)、扳机摇杆(14)、回转轴(15)、棘齿(16)、击锤弹簧(17)和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
弹膛(7)置于发射管(5)的末端,且弹膛(7)的一个弹道对准发射管(5),弹丸(3)均匀分布于弹膛(7)中,弹膛转轴(8)置于弹膛(7)的中间,击锤(2)安置在弹膛(7)的后方,与弹膛(7)的一个弹道、发射管(5)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加速线圈(4)顺时针缠绕在发射管(5)外围;棘齿(16)在弹膛(7)内部的后端,且周向分布在弹膛转轴(8)的圆周上;击锤弹簧(17)在击锤(2)的正后方,一端与击锤(2)固连,另一端与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固连;击锤驱动电磁铁铁芯(18)安置在击锤弹簧(17)的正后方;击锤驱动电磁铁线圈(1)顺时针缠绕在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舒华张吉刘宣廷程诚张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