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京殊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67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轨道结构。所述电磁轨道结构包括正极轨道;负极轨道,所述负极轨道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上方;两个第一导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均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顶部;两个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设置在所述负极轨道的底部;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的一侧,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均和所述电源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四个冷却腔,四个所述冷却腔分别开设在开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两个所述第二导轨上;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冷却腔远离所述电源的一侧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具有提高抗烧蚀能力、轨道冷却效率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轨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磁轨道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轨道炮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制成。两轨道相互平行,发射组件沿着轨道轴线方向滑动,电枢一词来源于直流电动机,它的作用是传递两轨道间电流,并接受洛伦兹力的作用,推动弹丸向炮口做加速运动,将电磁能转换成动能。轨道和电枢是电磁发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轨道起到传导电流和导向电枢和弹丸的作用。为了保证电路的良好接触,轨道与电枢紧密接触,发射时表现为高速滑动电接触过程,轨道中流过的电流幅值很大,兆安级的电流使轨道表面温度很高,因此轨道采用的是耐磨损和抗烧蚀的金属材料。发射过程中,通电的轨道处于高强磁场中,受到向外的斥力,为了防止轨道变形,采用防护装置对轨道进行固定和支撑。现有的轨道通常为三种截面形状,平面型轨道、凸面型轨道和凹面型轨道。然而平面轨道和凹面轨道结构的电枢角部电流密度很大,这容易造成电枢的边角处温升过大,可能会成为造成烧蚀问题的原因之一;且角部所受向外的电磁力和应力较大,可能会造成边角脱落,或者会啃蚀轨道造成刨削现象。而凹面轨道中的电流分布是三种轨道形状中均匀性最差的、凸型轨道是一种较理想的轨道形状,但是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轨道,在实际使用时均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烧蚀现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磁轨道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抗烧蚀能力、轨道冷却效率好的电磁轨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包括:正极轨道;负极轨道,所述负极轨道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上方;两个第一导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均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顶部;两个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设置在所述负极轨道的底部;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的一侧,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均和所述电源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四个冷却腔,四个所述冷却腔分别开设在开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两个所述第二导轨上;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冷却腔远离所述电源的一侧内壁上;电枢轨道,所述电枢轨道滑动安装在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之间。优选的,所述电枢轨道包括导块、四个导槽和两个仿生超疏减阻层,四个所述导槽均开设在所述导块上,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与四个所述导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仿生超疏减阻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块的两侧。优选的,所述导块呈U形,两个所述仿生超疏减阻层均为仿制鲨鱼皮结构。优选的,四个所述冷却腔均为椭圆形,四个所述冷却腔内的填充料均为冷却剂。优选的,所述导块迎风面的倒角为弧形。优选的,所述导块、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的材质均为耐磨损、抗烧蚀的复合材料。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轨道结构,通过正极轨道、负极轨道、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电源、导块和导槽的相配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磁轨道,通过仿生超疏减阻层能够减小导块的迎风阻力,一定程度上提高喷射速度,通过冷却腔、通孔和冷却液对轨道产生的高温进行冷却,较少其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枢轨道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正极轨道和负极轨道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电枢轨道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电枢轨道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中标号:1、正极轨道,2、负极轨道,3、第一导轨,4、第二导轨,5、电源,6、冷却腔,7、通孔,8、电枢轨道,81、导块,82、导槽,83、仿生超疏减阻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电枢轨道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正极轨道和负极轨道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电枢轨道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电枢轨道的主视剖视示意图。电磁轨道结构包括:正极轨道1;负极轨道2,所述负极轨道2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1的上方;两个第一导轨3,两个所述第一导轨3均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1的顶部;两个第二导轨4,两个所述第二导轨4均设置在所述负极轨道2的底部;电源5,所述电源5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1和所述负极轨道2的一侧,所述正极轨道1和所述负极轨道2均和所述电源5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四个冷却腔6,四个所述冷却腔6分别开设在开两个所述第一导轨3和两个所述第二导轨4上;四个通孔7,四个所述通孔7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冷却腔6远离所述电源5的一侧内壁上;电枢轨道8,所述电枢轨道8滑动安装在所述正极轨道1和所述负极轨道2之间。所述电枢轨道8包括导块81、四个导槽82和两个仿生超疏减阻层83,四个所述导槽82均开设在所述导块81上,两个所述第一导轨3和两个所述第二导轨4分别与四个所述导槽82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仿生超疏减阻层83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块81的两侧。所述导块81呈U形,两个所述仿生超疏减阻层83均为仿制鲨鱼皮结构。四个所述冷却腔6均为椭圆形,四个所述冷却腔6内的填充料均为冷却剂。所述导块81迎风面的倒角为弧形。所述导块81、所述正极轨道1和所述负极轨道2的材质均为耐磨损、抗烧蚀的复合材料。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通过通孔7往冷却腔6内灌注冷却液,之后通过电源5通电,电源5产生的离子如图1所示,电通过正极轨道1传至电枢轨道8之后回流到负极轨道2进行返回电源5,完成一个回路,此时在正极轨道1和负极轨道2之间产生电磁推动导块81沿正极轨道1和负极轨道2进行滑出,滑出时产生大量的热通过冷却腔6内的冷却液进行吸收,同时产生的风阻通过两侧的仿生超疏减阻层83进行减阻。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电磁轨道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轨道结构,通过正极轨道1、负极轨道2、第一导轨3、第二导轨4、电源5、导块81和导槽82的相配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电磁轨道,通过仿生超疏减阻层83能够减小导块81的迎风阻力,一定程度上提高喷射速度,通过冷却腔6、通孔7和冷却液对轨道产生的高温进行冷却,较少其损失。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正极轨道;/n负极轨道,所述负极轨道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上方;/n两个第一导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均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顶部;/n两个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设置在所述负极轨道的底部;/n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的一侧,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均和所述电源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n四个冷却腔,四个所述冷却腔分别开设在开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两个所述第二导轨上;/n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冷却腔远离所述电源的一侧内壁上;/n电枢轨道,所述电枢轨道滑动安装在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轨道;
负极轨道,所述负极轨道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上方;
两个第一导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均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的顶部;
两个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设置在所述负极轨道的底部;
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的一侧,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均和所述电源电性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
四个冷却腔,四个所述冷却腔分别开设在开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两个所述第二导轨上;
四个通孔,四个所述通孔分别开设在四个所述冷却腔远离所述电源的一侧内壁上;
电枢轨道,所述电枢轨道滑动安装在所述正极轨道和所述负极轨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轨道包括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涛刘贵民闫京殊惠阳
申请(专利权)人:闫京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