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51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包括: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安装于隔墙和保温墙之间;所述循环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仓体底部;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仓体内壁靠近顶部位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仓体顶部;洁净新风处理装置,所述洁净新风处理装置安装于循环风道内。第一进风口设置在仓体底部,第二进风口设置在仓体内壁靠近顶部位置,密封的仓体内污浊的空气分别自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循环风道内,洁净新风处理装置对自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进入到循环风道内的空气进行洁净操作,提高了洁净效率,洁净后的新风自出风口排入仓体内,新风在仓体内逐步下沉扩散,增加了仓体内空气流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实验室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
技术介绍
生物实验室作为处理重大突发烈性传染病研究的临时场所,包括了密闭的仓体,仓体墙体由保温墙以及装设在保温墙外的隔墙组成。为了保证仓体的绝对安全密闭性以及防止仓体内空气流出室外,需要设计出适用于生物实验室的循环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包括: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安装于隔墙和保温墙之间;所述循环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仓体底部;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仓体内壁靠近顶部位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仓体顶部;洁净新风处理装置,所述洁净新风处理装置安装于循环风道内。优选的,所述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包括沿空气流向依次安装于循环风道内的初效过滤器、等离子发生器、中效过滤器、风机、热交换器、湿度控制器以及高效过滤装置,所述湿度控制器位于第二进风口后端,所述高效过滤装置安装于出风口上。优选的,所述初效过滤器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位于隔墙和保温墙之间;进口,所述进口开设于过滤箱底端;出口,所述出口开设于过滤箱顶端,所述循环风道自进口连接于过滤箱内,并自出口连接而出;过滤板安装座,所述过滤板安装座横向连接于过滤箱内壁上;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安装于过滤板安装座上。优选的,所述过滤箱靠近保温墙端安装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露出保温墙内端设置。优选的,所述过滤板安装座包括:环座,所述环座设为方框体结构,所述环座外端固定连接于过滤箱内壁上,所述过滤网板适配所述环座内端设置;转动座,所述转动座截面设为U字形结构,所述转动座横向连接于所述环座内端靠近保温墙位置,所述过滤网板底端插设于转动座内;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于转动座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转动座端插设于环座内;转动室,所述转动室设于所述环座内靠近隔墙位置;传动室,所述传动室设于环座内,两个所述转动室对称分布于所述转动室侧端;双头转动电机,所述双头转动电机位于转动室内;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于双头转动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双头转动电机端穿设于传动室内;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位于传动室内,并连接于第二转动轴上;滑动齿轮,所述滑动齿轮位于传动室内,并套设于第二转动轴上,所述滑动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座远离转动室端;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滑动齿轮与第一弹簧座之间;固定绳轮,所述固定绳轮连接于述滑动齿轮远离第一弹簧座端,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设于固定绳轮;第一绳体,所述第一绳体卷设于固定绳轮上;卷绳盘,所述卷绳盘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转动座端,所述第一绳体远离固定绳轮端自所述传动室内壁远离转动室端穿设并卷于卷绳盘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位于传动室内,所述第三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平行设置;固定齿轮,所述固定齿轮连接于第三转动轴上,所述固定齿轮与滑动齿轮啮合;卷绳轮,所述卷绳轮连接于第三转动轴上,所述卷绳轮靠近转动室设置;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连接于卷绳轮上;卡槽,所述卡槽开设于环座内端;转块,所述转块通过回位转轴转动连接于卡槽槽底端;绳槽,所述绳槽开设于转块上,所述第二绳体远离卷绳轮端穿设传动室卷于绳槽内;卡块,所述卡块连接于卡槽内靠近槽口位置;顶杆,所述顶杆连接于所述转块靠近卡块端非中心位置;传动槽,所述传动槽开设于所述卡块靠近转块端,所述传动槽设为有缺口圆形结构,所述传动槽槽底端呈倾斜式设置,所述顶杆滑动连接于传动槽内;横槽,所述横槽开设于卡槽内壁上;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于横槽内,所述滑动块与卡块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于横槽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滑动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横槽内壁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斜槽,所述斜槽开设于环座内端,所述斜槽低位端远离第一转动轴设置;顶块,所述顶块设于斜槽内;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设于斜槽内,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顶块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斜槽内壁靠近高位端连接;第三绳体,所述第三绳体与所述顶块靠近第三弹簧端连接;卡齿安装槽,所述卡齿安装槽开设于卡槽内壁靠近斜槽端;卡齿,所述卡齿通过第四弹簧连接于卡齿安装槽槽底端,所述第三绳体远离顶块端穿设斜槽内壁、卡齿安装槽槽底、第四弹簧与卡齿连接;卡口,所述卡口开设于卡块上,所述卡齿适配卡口设置;其中,所述第三弹簧弹力大于第四弹簧弹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洁净新风处理装置在循环风道内位置安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初效过滤器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环座与转动座位置关系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初效过滤器顶面剖视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环座顶面剖视图;图7为图6中标号A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初效过滤器顶面剖视图二。图中:1.循环风道;2.第一进风口;3.第二进风口;4.出风口;5.洁净新风处理装置;6.过滤板安装座;7.过滤网板;51.初效过滤器;52.等离子发生器;53.中效过滤器;54.风机;55.热交换器;56.湿度控制器;511.过滤箱;512.进口;513.出口;61.环座;62.转动座;63.第一转动轴;64.转动室;65.传动室;66.第二转动轴;67.第一弹簧座;68.滑动齿轮;69.固定绳轮;60.第一弹簧;651.双头转动电机;71.第一绳体;72.卷绳盘;73.第三转动轴;74.固定齿轮;75.卷绳轮;76.第二绳体;77.卡槽;78.转块;79.卡块;70.顶杆;81.传动槽;82.横槽;83.滑动块;84.第二弹簧;85.斜槽;86.顶块;87.第三弹簧;88.第三绳体;89.卡齿安装槽;80.卡齿;91.第四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包括:循环风道1,所述循环风道1安装于隔墙和保温墙之间;所述循环风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循环风道(1),所述循环风道(1)安装于隔墙和保温墙之间;/n所述循环风道(1)包括:/n第一进风口(2),所述第一进风口(2)位于仓体底部;/n第二进风口(3),所述第二进风口(3)位于仓体内壁靠近顶部位置;/n出风口(4),所述出风口(4)位于仓体顶部;/n洁净新风处理装置(5),所述洁净新风处理装置(5)安装于循环风道(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循环风道(1),所述循环风道(1)安装于隔墙和保温墙之间;
所述循环风道(1)包括:
第一进风口(2),所述第一进风口(2)位于仓体底部;
第二进风口(3),所述第二进风口(3)位于仓体内壁靠近顶部位置;
出风口(4),所述出风口(4)位于仓体顶部;
洁净新风处理装置(5),所述洁净新风处理装置(5)安装于循环风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洁净新风处理单元(5)包括沿空气流向依次安装于循环风道(1)内的初效过滤器(51)、等离子发生器(52)、中效过滤器(53)、风机(54)、热交换器(55)、湿度控制器(56)以及高效过滤装置(57),所述湿度控制器(56)位于第二进风口(2)后端,所述高效过滤装置(57)安装于出风口(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器(51)包括:
过滤箱(511),所述过滤箱(511)位于隔墙和保温墙之间;
进口(512),所述进口(512)开设于过滤箱(511)底端;
出口(513),所述出口(513)开设于过滤箱(511)顶端,所述循环风道(1)自进口(512)连接于过滤箱(511)内,并自出口(513)连接而出;
过滤板安装座(6),所述过滤板安装座(6)横向连接于过滤箱(511)内壁上;
过滤网板(7),所述过滤网板(7)安装于过滤板安装座(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511)靠近保温墙端安装有检修门,所述检修门露出保温墙内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实验室洁净新风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安装座(6)包括:
环座(61),所述环座(61)设为方框体结构,所述环座(61)外端固定连接于过滤箱(511)内壁上,所述过滤网板(7)适配所述环座(61)内端设置;
转动座(62),所述转动座(62)截面设为U字形结构,所述转动座(62)横向连接于所述环座(61)内端靠近保温墙位置,所述过滤网板(7)底端插设于转动座(62)内;
第一转动轴(63),所述第一转动轴(63)连接于转动座(62)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转动轴(63)远离转动座(62)端插设于环座(61)内;
转动室(64),所述转动室(64)设于所述环座(61)内靠近隔墙位置;
传动室(65),所述传动室(65)设于环座(61)内,两个所述转动室(65)对称分布于所述转动室(64)侧端;
双头转动电机(651),所述双头转动电机(651)位于转动室(64)内;
第二转动轴(66),所述第二转动轴(66)连接于双头转动电机(651)输出端,所述第二转动轴(66)远离双头转动电机(651)端穿设于传动室(64)内;
第一弹簧座(67),所述第一弹簧座(67)位于传动室(65)内,并连接于第二转动轴(66)上;
滑动齿轮(68),所述滑动齿轮(68)位于传动室(65)内,并套设于第二转动轴(66)上,所述滑动齿轮(68)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座(67)远离转动室(65)端;
第一弹簧(60),所述第一弹簧(60)连接于滑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海鹏张怀东邢希学张京军龚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