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38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一端上固定有U型板,U型板的两端开口均朝向底座的另一端,底座呈中空设置,U型板的两端内壁之间设置有撞板,U型板与撞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事故车辆撞击力的第一缓冲件,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一端位于U型板的内腔内,另一端位于U型板外,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延缓事故车辆与撞板撞击时间的第二缓冲件,U型板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气囊,底座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给第一气囊充气的蓄气件,车辆被U型板两侧的第一气囊包裹起来,对车体形成阻碍,减缓了车速,同时减小了车辆与U型板内壁之间的摩擦,减小了车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建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道路是指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公告号CN208055932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用马路车辆方向指示防撞桶,包括第一防撞桶和第二防撞桶,所述第一防撞桶和第二防撞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防撞桶和第二防撞桶通过横栏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撞桶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一防撞桶的中部设置有红模块和绿模块,所述红模块和绿模块相互叠加,所述红模块的内部为开空结构,所述红模块的正面及背面开有通风口,所述绿模块的正面及背面设置有指示箭头,该种实用设计合理,通过该装置用红模块和绿模块相间搭配而成,使得该防撞桶是根据路灯所显示的颜色进行设计的,方便针对有些带有眼部疾病的行驶者对该防撞桶上面的路标信息进行观察。但是以上专利公开存在以下缺陷:尤其在高速路上,遇到前方道路进行维护,车辆的刹车不能直接猛踩,又或者是遇到刹车失灵的状况下,车速较快,但是直接猛的冲撞以上专利公开的防撞桶,不仅防撞桶可能会被撞爆,车头也极易被撞烂,防撞桶,防撞缓冲效果不好,车损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具有的车损程度小、缓冲性能强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高速维修路段一端凹槽内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上表面上固定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两端开口均朝向底座的另一端,所述底座呈中空设置,所述U型板的两端内壁之间设置有撞板,所述撞板位于底座上方,所述U型板与撞板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事故车辆撞击力的第一缓冲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一端位于U型板的内腔内,另一端位于U型板外,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用于延缓事故车辆与撞板撞击时间的第二缓冲件,所述U型板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气囊,所述底座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给第一气囊充气的蓄气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的刹车失灵时,在第二缓冲件的作用下,延缓了故车辆与撞板撞击时间,同时消耗了车辆的冲撞动量,当事故车辆撞击到撞板时,通过第一缓冲件,减缓了事故车辆的冲击力度,同时在撞击撞板的过程中,使得蓄气件给第一气囊的进行充气,直至事故车辆位于U型板的两侧内壁之间,被两侧的第一气囊包裹起来,对车体形成阻碍,减缓了车速,同时减小了车辆与U型板内壁之间的摩擦,减小了车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固定在撞板远离U型板一侧的聚氨酯垫、设置在U型板内腔内的第一板、固定在在第一板朝向撞板一侧的第一管、滑动在第一管内壁上的第一杆、滑动在第一管内壁内的第一活塞、设置在U型板两端内壁之间的第二板、固定在第二板朝向第一板一侧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杆一端固定在撞板远离聚氨酯垫的一侧,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塞上,所述第一管远离撞板一端通过气管与第二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气囊位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的刹车失灵时,需要通过撞击迫使车辆停止下来,事故车辆在惯性的作用下,使得车头撞击到聚氨酯垫,聚氨酯垫属于橡胶材质,具有缓冲的效果,事故车辆撞击着撞板朝向靠近第一板的方向移动,从而第一杆推动第一活塞朝向靠近第二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管内腔内的气体打入第二气囊内,第二气囊将第一板朝向远离第一板的方向推动,从而消耗事故车辆的撞击能量,使得事故车辆难以继续向前推,从而减缓事故车辆撞击力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U型板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弹簧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弹簧的拉伸方向与第一板的移动方向呈锐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拉动着第一板,使得事故车辆在将撞板朝向第一板的方向移动过程中,使得第一弹簧被拉伸,从而第一弹簧的回复力,有将第一板朝向车辆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的趋势,第一弹簧被拉伸的过程中,消耗了车辆的冲击能量,更近一步使得事故车辆难以继续向前推,从而减缓事故车辆撞击力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转动在底座内壁底面上的第一辊、转动底座内壁底面上的第二辊、绕卷在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的输送带、若干个固定在输送带外壁上的凸条,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分别位于安装孔的两端,所述第一辊位于U型板外,所述第二辊位于U型板的两端内壁之间,所述凸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辊的轴向,所述凸条固定在输送带的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冲向撞板,初始状态下,事故车辆的车轮未接触输送带,当疾驰的事故车辆车轮接触到输送带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在车轮与输送带在接触点的位置,输送带移动的方向与车轮在接触点转动的切向方向是相同的,车辆相对于撞板,输送带动,延长了事故车辆与撞板之间撞击时间,同时将车辆的动量消耗掉转换成输送带的动量,使得事故车辆难以猛的撞击到撞板上,减小了车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气件包括固定在底座内侧壁上的第二管、固定在第二管远离第二辊一端内壁上的环形板、固定在环形板内壁上的出气单向阀、滑动在第二管远离环形板一端内腔内的第二活塞、穿设在第二活塞上的进气单向阀,所述出气单向阀通过嵌设在U型板内壁上的软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活塞远离环形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第二活塞在第二管的内腔内做活塞运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辊转动,通过驱动件,使得第二活塞在第二管的内腔内做活塞运动,外界的气体经过底座的缝隙,进入第二管的内腔内,然后被第二活塞压入第一气囊内,从而事故车辆被夹持在两侧第一气囊之间,减小了车体与U型板内壁之间的摩擦,减小了车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同轴固定在第二辊转轴上的圆板、固定在第二活塞靠近圆板一侧的第二杆、转动连接在圆板偏心位置的第三杆,所述第三杆远离圆板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杆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第一气囊内充气时,第二辊转动使得圆板一起转动,从而圆板使得,第三杆与第二杆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曲柄连杆机构,从而将圆板的转动,转化成第二杆拉动着第二活塞在第二管的内腔内沿着第二管的轴向做往复运动,进入第二管的内腔内的气体,被第二活塞压入第一气囊内,从而事故车辆被夹持在两侧第一气囊之间,减小了车体与U型板内壁之间的摩擦,减小了车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辊与第二辊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支撑辊,所述支撑辊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用于调节输送带张紧程度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滑动在底座靠近支撑辊一侧内壁上的滑块、设置在支撑辊转轴靠近滑块一端呈竖直设置的螺纹杆、固定在螺纹杆伸出底座外壁上表面上的把手,所述支撑辊转动连接在两个滑块之间,所述滑块的滑移方向与竖直方向呈平行设置,所述滑块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底座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辊使得事故车辆在输送带上时,事故车辆难以将输送带压断,支撑辊提供了支撑力,从而增大了输送带的承载力,同时也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高速维修路段一端凹槽内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上表面上固定有U型板( 2),所述U型板( 2)的两端开口均朝向底座(1)的另一端,所述底座(1)呈中空设置,所述U型板( 2)的两端内壁之间设置有撞板(3),所述撞板(3)位于底座(1)上方,所述U型板( 2)与撞板(3)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事故车辆撞击力的第一缓冲件(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一端位于U型板( 2)的内腔内,另一端位于U型板( 2)外,所述安装孔(5)内设置有用于延缓事故车辆与撞板(3)撞击时间的第二缓冲件(6),所述U型板( 2)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气囊(7),所述底座(1)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给第一气囊(7)充气的蓄气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固定在高速维修路段一端凹槽内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上表面上固定有U型板(2),所述U型板(2)的两端开口均朝向底座(1)的另一端,所述底座(1)呈中空设置,所述U型板(2)的两端内壁之间设置有撞板(3),所述撞板(3)位于底座(1)上方,所述U型板(2)与撞板(3)之间设置有用于缓冲事故车辆撞击力的第一缓冲件(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一端位于U型板(2)的内腔内,另一端位于U型板(2)外,所述安装孔(5)内设置有用于延缓事故车辆与撞板(3)撞击时间的第二缓冲件(6),所述U型板(2)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气囊(7),所述底座(1)的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给第一气囊(7)充气的蓄气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4)包括固定在撞板(3)远离U型板(2)一侧的聚氨酯垫(9)、设置在U型板(2)内腔内的第一板(10)、固定在在第一板(10)朝向撞板(3)一侧的第一管(11)、滑动在第一管(11)内壁上的第一杆(12)、滑动在第一管(11)内壁内的第一活塞(13)、设置在U型板(2)两端内壁之间的第二板(14)、固定在第二板(14)朝向第一板(10)一侧的第二气囊(15),所述第一杆(12)一端固定在撞板(3)远离聚氨酯垫(9)的一侧,所述第一杆(1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塞(13)上,所述第一管(11)远离撞板(3)一端通过气管与第二气囊(15)连通,所述第二气囊(15)位于第一板(10)与第二板(1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的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簧(16),所述第一弹簧(16)一端固定在U型板(2)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板(1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弹簧(16)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弹簧(16)的拉伸方向与第一板(10)的移动方向呈锐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6)包括转动在底座(1)内壁底面上的第一辊(17)、转动底座(1)内壁底面上的第二辊(18)、绕卷在第一辊(17)与第二辊(18)之间的输送带(19)、若干个固定在输送带(19)外壁上的凸条(20),所述第一辊(17)和第二辊(18)分别位于安装孔(5)的两端,所述第一辊(17)位于U型板(2)外,所述第二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纬王方许有飞黄建飞金家盛顾云杰姚佳宇王旗闻晓枫谭松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立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