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UKI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5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一种缝纫机,其减少废弃的下线的量。缝纫机(100)具备:移动机构(40),其使被缝制物相对于缝针(11)移动;以及控制装置(120),其基于用于按照缝制图案进行缝制的缝制图案数据(123a)控制移动机构,缝纫机具备更换釜装置(30)的线轴(34)的线轴更换装置(50),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每当进行以切线的执行为分界将基于缝制图案的一系列的缝制动作分割而得到的多个缝制要素(p1~p3)的缝制时,判定卷绕于线轴(34)的下线是否足够下一个缝制要素的缝制,并根据该判定结果利用线轴更换装置更换线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纫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
技术介绍
有时,在按照规定的缝制图案数据自动地进行一系列的缝制图案的缝制的电子循环缝制缝纫机中装配有更换线轴的线轴更换装置。这样的缝纫机进行如下控制:监视下线的剩余量,当卷绕于线轴的下线的剩余量不足一次的缝制图案所消耗的长度时,更换线轴(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1-1908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下线的剩余量不足一次的缝制图案所消耗的长度而被更换的线轴的下线被废弃,例如在略少于一次的缝制图案所消耗的长度的情况下等,因更换而废弃的下线的长度也会增加,产生了导致下线的不必要的消耗增加这种不良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减少被废弃的下线。(二)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缝纫机,其具备:移动机构,其使被缝制物相对于缝针移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用于按照缝制图案进行缝制的缝制图案数据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更换釜装置的线轴的线轴更换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每当进行以切线的执行为分界将基于所述缝制图案的一系列的缝制动作分割而得到的多个缝制要素的缝制时,判定卷绕于所述线轴的下线是否足够下一个缝制要素的缝制,并根据该判定结果利用所述线轴更换装置更换所述线轴。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缝制图案数据计算每当进行所述多个缝制要素的缝制时所消耗的下线长度。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具备剩余线检测单元,所述剩余线检测单元对利用所述线轴更换装置从所述釜装置取出的线轴的下线的剩余线的长度进行检测,所述控制装置基于通过所述剩余线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线轴的下线的剩余线的长度来修正基于所述缝制图案数据计算出的所述多个缝制要素的每一个所消耗的下线长度。(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每当进行缝制要素的缝制时,判定卷绕于线轴的下线是否足够下一个缝制要素的缝制,因此能够根据缝制要素所消耗的下线长度,使为了进行更换而从釜装置取出的线轴的下线的剩余线的长度缩短。因此,能够减少被废弃的下线。附图说明图1是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是缝纫机的针板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釜装置、线轴更换装置、下线卷绕装置、剩余线除去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利用线轴更换装置保持线轴盒及线轴的保持位置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6是表示线轴更换控制的控制内容的说明图,图6的(A)表示利用下线卷绕装置对线轴进行卷绕的目标卷绕长度,图6的(B)表示一次的缝制图案的缝制所消耗的下线长度,图6的(C)表示相对于线轴的可缝制长度而言的缝制图案的多个缝制要素的可缝制的范围,图6的(D)表示线轴的目标卷绕长度、线轴上剩余的剩余线的长度、实际的下线消耗长度的关系,图6的(E)表示修正后的一次的缝制图案的缝制所消耗的下线长度。图7是表示线轴更换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1-缝针;12-针棒;14-下轴;15-缝纫机电动机;24-针板;30-釜装置;33-线轴盒;34-线轴;40-移动机构;50-线轴更换装置;60-下线卷绕装置;70-剩余线除去装置;100-电子循环缝纫机(缝纫机);120-控制装置;122a-缝制程序;122b-线轴更换控制程序;123-数据存储器;123a-缝制图案数据;123b-下线消耗量数据;721-编码器(剩余线检测单元);p1~p3-要素。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概要]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缝纫机而以电子循环缝纫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电子循环缝纫机100的立体图,图2是缝针附近的放大立体图。电子循环缝纫机100是一种具有保持被缝制物的保持框,并通过使该保持框相对于缝针进行相对移动,而在保持于保持框的被缝制物上形成基于规定的缝制图案数据的线迹的缝纫机。在此,将后述的缝针11进行上下移动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将与其正交的一个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将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如图1所示,电子循环缝纫机100(下面称为缝纫机100)具备:位于缝纫机台T的上表面的缝纫机主体101;位于缝纫机台T的下部,用于操作缝纫机主体101的踏板R;以及位于缝纫机台T的上部,供用户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300等。另外,缝纫机主体101具备:缝纫机架20、针上下移动机构、移动机构40、釜装置30、线轴更换装置50、下线卷绕装置60、剩余线除去装置70。[缝纫机架及主轴]如图1、图2所示,缝纫机主体101具备缝纫机架20,所述缝纫机架20的外形在侧视视角下大致呈コ字状。该缝纫机架20具有:构成缝纫机主体101的上部,并沿Y轴方向延伸的缝纫机臂部21;构成缝纫机主体101的下部,并沿Y轴方向延伸的缝纫机底座22;以及连结缝纫机臂部21与缝纫机底座22的直立机体部23。该缝纫机主体101在缝纫机架20内配置有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转动自如地沿Y轴方向延伸的主轴(省略图示)及下轴14(参照图3)。主轴在缝纫机臂部21的内部可旋转地被支撑,下轴14在缝纫机底座22的内部可旋转地被支撑。主轴连接于缝纫机电动机15(参照图5),并由该缝纫机电动机15提供旋转力。另外,下轴(省略图示)经由同步带及链轮(省略图示)与主轴连结,当主轴旋转时,主轴的动力经由同步带及链轮而向下轴14侧传递,下轴14以主轴的两倍速旋转。下轴14的前端部连接于釜装置30。当下轴14与主轴一起旋转时,则通过缝针11与釜装置30的外釜31的联动而形成线迹。[针上下移动机构]在缝纫机臂部21的前端部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撑有针棒12,针棒12在下端部保持缝针11。在缝纫机臂部21的前端部内侧设置有:固定配备于主轴的前端的针棒曲柄、固定配备于针棒12的针棒抱持部、以及连结针棒曲柄与针棒抱持部的曲柄杆。另外,在针棒12的下方配置有能够留有间隙地插入缝针11的小框状的中压脚13。为了防止缝针11的上下移动造成的被缝制物的浮起,该中压脚13在缝纫机臂部21的前端部与针棒12的上下移动联动进行上下移动。针棒曲柄与主轴一起旋转。曲柄杆的一端部能够绕Y轴旋转地连结于针棒曲柄的旋转圆周上,且另一端部绕Y轴连结于针棒抱持部。因而,当主轴通过缝纫机电动机15进行旋转时,曲柄杆的一端部进行环绕运动,向另一端部仅传递作为环绕运动的Z轴方向成分的上下移动,能够对针棒12赋予上下移动。即,上述缝纫机电动机15、主轴、针棒曲柄、针棒抱持部、曲柄杆、针棒12构成了使缝针11上下移动的针上下移动机构。此外,针上下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纫机,其具备:/n移动机构,其使被缝制物相对于缝针移动;以及/n控制装置,其基于用于按照缝制图案进行缝制的缝制图案数据控制所述移动机构,/n其特征在于,/n具备更换釜装置的线轴的线轴更换装置,/n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n每当进行以切线的执行为分界将基于所述缝制图案的一系列的缝制动作分割而得到的多个缝制要素之一的缝制时,判定卷绕于所述线轴的下线是否足够下一个缝制要素的缝制,并根据该判定结果利用所述线轴更换装置更换所述线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5 JP 2019-0479281.一种缝纫机,其具备:
移动机构,其使被缝制物相对于缝针移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基于用于按照缝制图案进行缝制的缝制图案数据控制所述移动机构,
其特征在于,
具备更换釜装置的线轴的线轴更换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如下控制:
每当进行以切线的执行为分界将基于所述缝制图案的一系列的缝制动作分割而得到的多个缝制要素之一的缝制时,判定卷绕于所述线轴的下线是否足够下一个缝制要素的缝制,并根据该判定结果利用所述线轴更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俊介冈村正美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