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降解产物制备培养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0307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絮凝剂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秸秆降解产物制备培养基的方法,包括S1:秸秆发酵液的制备、S2:产絮菌的制备、S3:以得到秸秆发酵液作为产絮菌的培养基。本发明专利技术致力于寻找适合的廉价培养基来代替传统的高价原料,通过混菌发酵,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作为发酵底物中主要的碳源,并采用纤维素降解菌分解技术降解秸秆得到产物,从而进一步开发出低成本培养基,采用纤维素降解菌群和絮凝菌群的发酵,实现了纤维素降解和微生物产絮的共生有机结合体,研发具有低成本的高效生物絮凝菌剂,进而为制备生物絮凝剂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降解产物制备培养基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絮凝剂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降解产物制备培养基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絮凝剂来源于微生物代谢,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将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等物质凝聚、沉淀的特殊高分子代谢产物,通过生物技术进行分离、筛选制备得到的高效绿色净水剂。生物絮凝剂存在于絮凝剂体系中,相比传统絮凝剂,具有避免二次污染、用处广泛、成本低廉、比表面积大、高效、无毒、脱色效果高等优势。单一菌种的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同生化反应条件下,絮凝率变化不稳定。而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既可以将单个菌株的特殊降解功能进行整合和集中,又加强耦合多种菌株进行协同反应,从而整体提高絮凝效率。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大量作物秸秆由于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难题,已经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等诸多方面造成影响。大部分剩余秸秆被焚烧时,会产生降低土壤肥力、增加温室气体、减少下茬作物光合作用原料等危害。同时,秸秆也是一种可回收利用资源,如果方法得当,可变废为宝,对发展循环、低碳农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降解产物制备培养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nS1:秸秆发酵液的制备:/nS11:以腐熟好的秸秆、树叶等废弃物腐烂的腐植土作为菌株来源,一并放入到塑料袋中,封口,置于3℃-5℃温度条件下的冰箱内保存,备用;/nS12:将0.5%的玉米秸秆作为碳源分别加入多个100mL的液体培养基中,并在该培养基中放入滤纸条,并对该培养基灭菌消毒;/nS13:在灭菌消毒后的培养基中加入10%的S11中的腐殖土,常温静止培养,直至培养基中的滤纸条完全降解,得到培养液;/nS14:取5%培养液进行转接,重复此过程进行连续继代培养,淘汰掉降解能力较弱的培养物,得到降解能力较强的剩余培养物,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降解产物制备培养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秸秆发酵液的制备:
S11:以腐熟好的秸秆、树叶等废弃物腐烂的腐植土作为菌株来源,一并放入到塑料袋中,封口,置于3℃-5℃温度条件下的冰箱内保存,备用;
S12:将0.5%的玉米秸秆作为碳源分别加入多个100mL的液体培养基中,并在该培养基中放入滤纸条,并对该培养基灭菌消毒;
S13:在灭菌消毒后的培养基中加入10%的S11中的腐殖土,常温静止培养,直至培养基中的滤纸条完全降解,得到培养液;
S14:取5%培养液进行转接,重复此过程进行连续继代培养,淘汰掉降解能力较弱的培养物,得到降解能力较强的剩余培养物,重复转接几代后,得到1组复合微生物秸秆降解菌剂;
S15:以秸秆作为发酵底物,对上述得到的复合微生物秸秆降解菌剂进行发酵,得到秸秆发酵液;
S2:产絮菌的制备:
S21:从污水池不同位置取2mL污水样品,分别加入98mL液体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150r/min摇床振荡的条件下培养1d,获取富集培养液;
S22:将上述富集培养液用无菌水稀释到10-6后,取0.1mL分别涂布于固体培养皿上,培养48h后,选择表面呈现光滑且带有黏性的单菌落,并采用平板划线法对其进行分离,得到菌株;
S23:将上述得到的菌株接入1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星爱李忠和张永锋王鑫解娇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