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及均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化炉
,具体为一种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及均化方法。
技术介绍
秸秆气化炉又叫秸秆制气炉、环保节能气化炉、秸秆制气炉、秸秆汽化炉、家用秸秆气化炉、环保节能汽化炉、生物质气化炉、高效生物质制气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气化炉的应用越发的广泛,现有的部分气化炉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到煤与湿污泥作为燃料,在使用煤与湿污泥作为燃料之前,需要对煤与湿污泥进行均化掺混,但是现有的气化炉对煤与湿污泥的均化惨混效果较差,使得煤与湿污泥不能充分的混合,影响煤与湿污泥的后续使用,使得煤与湿污泥不能得到充分的燃烧,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具备均化掺混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均化掺混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本体,所述气化炉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壳体(14),所述壳体(14)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轮(29),所述壳体(14)的内腔设置有滚筒(27),所述滚筒(2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滚筒(2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螺旋叶片(22),所述滚筒(27)的表面套设有轴承套(28),所述轴承套(28)的外表面与壳体(14)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滚筒(27)相反的一端均贯穿至壳体(14)的外侧并固定套设有第一从动轮(5),所述第一从动轮(5)与第一主动轮(29)的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包括气化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壳体(14),所述壳体(14)正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轮(29),所述壳体(14)的内腔设置有滚筒(27),所述滚筒(2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滚筒(2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螺旋叶片(22),所述滚筒(27)的表面套设有轴承套(28),所述轴承套(28)的外表面与壳体(14)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滚筒(27)相反的一端均贯穿至壳体(14)的外侧并固定套设有第一从动轮(5),所述第一从动轮(5)与第一主动轮(29)的表面之间套设有第一皮带(16),所述壳体(14)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2),所述出料管(2)的底部与气化炉本体(1)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壳体(14)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7),所述第一支撑杆(17)的底部与气化炉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4)的顶部设置有混合箱(6),所述混合箱(6)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3),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底部与壳体(14)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1),所述第三电机(11)输出端的底部贯穿混合箱(6)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4),所述旋转杆(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6),所述混合箱(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板(25),所述混合箱(6)的底部连通有导料管(12),所述导料管(1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板(23),所述导料管(12)的两侧均连通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远离导料管(12)的一端贯穿至滚筒(27)的内腔,所述混合箱(6)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料管(10),所述进料管(10)的顶部连通有料斗(9),所述进料管(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套设有第二主动轮(18),所述进料管(10)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绞龙(21),所述绞龙(21)的一端贯穿至进料管(10)的外侧并固定套设有第二从动轮(20),所述第二从动轮(20)和第二主动轮(18)的表面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与湿污泥均化掺混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远,张力琳,虞婷婷,鞠睿,朱焕光,付浩卡,饶培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