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7027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屏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石墨烯0.1~5份,膨胀石墨0.1~10份,炭黑0.5~3份,碳纳米管0.1~0.3份,助剂0.1~0.5份,分散剂0.5~5份,水90~1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在导电线上涂覆石墨烯导电层,有利于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添加的石墨烯为二维片状材料,炭黑为球状碳材料,碳纳米管为一维管状材料。在形成导电网络时,石墨烯为二维材料平铺铺展,部分区域因褶皱,翘曲等因素,可以由炭黑颗粒弥补导电网络的不足,而碳纳米管在线性碳材料中又可以加强导电网络的骨架,更有利于提高同轴电缆的屏蔽效果。该同轴电缆的绝缘性和阻燃性能也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屏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背景同轴电缆是一种电线及讯号传输线,一般由四层组成物构成:最里面是一条导电线,线的外面有一层塑料薄膜围拢(作绝缘体,电介质的用途),绝缘体外面覆盖一层薄网状导电体(一般为铜或合金),然后导电体外面是最外层的绝缘物质作为外皮。根据尺寸可以将同轴电缆分为不同标准规格,从1/8英寸到9英寸直径不等。同轴电缆应用在无线通信、监控(CCTV)和有线电视(CATV)等通信系统,作为信息和影像传输以及电子产品电源线。包裹着芯线的是绝缘层,把芯线和金属网络分离开来。编织线网可产生接地作用,防止芯线受到电子噪声和串音的干扰。因为同轴电缆断面为同心圆,它的构造在电磁讯号传输上本身就有屏蔽作用,也不易受外界噪声干扰,但是电磁阻抗会因同轴电缆的介质材料不同而不同,由于随着电缆长度增加,各频段的衰减量也相对变大。现有屏蔽层一般是指某些电缆外层的编织或绞合的金属网。遮蔽层会吸收杂散的电子信号来保护传输的数据。它们不和电缆接触,也不让数据失真。但是导电线上覆盖一层网状导电体来作为电磁屏蔽层,随着讯号频率越高,产生的衰减越大。信号衰减值过高,会引起数据失真。而且目前的电缆的然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信电缆随着讯号频率增高,产生的衰减也大,数据失真,而且生产成本高、阻燃效果不好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碳材料油墨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复合碳材料油墨在提高同轴电缆电磁屏蔽效果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石墨烯0.1~5份,膨胀石墨0.1~10份,炭黑0.5~3份,碳纳米管0.1~0.3份,助剂0.1~0.5份,分散剂0.5~5份,水90~110份。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有机硅类消泡剂或硅烷类偶联剂。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丙烯酸嵌段物、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按照比例将分散剂溶于水中,以800~1500r/min的转速搅拌20~40min,获得溶液A;S02.按照比例将石墨烯、膨胀石墨、炭黑和碳纳米管加入到溶液A中,并以2800~4000r/min的转速搅拌剪切1.5~3h,获得溶液B,搅拌过程中加入助剂;S03.将溶液B经过均质机均质1~2h,均质压力为800~1200Mpa,然后再以50~100Hz的频率超声0.5~2h,即得。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在提高同轴电缆电磁屏蔽效果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1.将导电线表面包覆聚乙烯膜;S12.将经步骤S11处理的导电线浸泡在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中,在25~35℃温度下浸泡5~60s;S13.将步骤S13浸泡之后的导电线在110~140℃的温度下烘干10~60s;S14.在步骤S13处理之后的导电线外层包覆一层保护层。优选地,所述步骤S12中符合碳材料油墨的浓度为15~35g/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比起现有技术的薄网状导电体,直接在导电线上涂覆石墨烯导电层,有利于优化工艺,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中添加的石墨烯为二维片状材料,炭黑为球状碳材料,碳纳米管为一维管状材料。在形成导电网络时,石墨烯为二维材料平铺铺展,部分区域因褶皱,翘曲等因素,可以由炭黑颗粒弥补导电网络的不足,而碳纳米管在线性碳材料中又可以加强导电网络的骨架,更有利于提高同轴电缆的屏蔽效果。经过实验,该同轴电缆的绝缘性和阻燃性能也得到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除特殊说明,本实施例中所用的设备均为常规实验设备,所用的材料、试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得到,无特殊说明的实验方法也为常规实验方法。实施例1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石墨烯5份,膨胀石墨0.1份,炭黑3份,碳纳米管0.1份,助剂0.5份,分散剂0.5份,水110份。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有机硅类消泡剂或硅烷类偶联剂。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丙烯酸嵌段物、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按照比例将分散剂溶于水中,以800r/min的转速搅拌40min,获得溶液A;S02.按照比例将石墨烯、膨胀石墨、炭黑和碳纳米管加入到溶液A中,并以2800r/min的转速搅拌剪切1.5h,获得溶液B,搅拌过程中加入助剂;S03.将溶液B经过均质机均质1h,均质压力为800Mpa,然后再以100Hz的频率超声2h,即得。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在提高同轴电缆电磁屏蔽效果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1.将导电线表面包覆聚乙烯膜;S12.将经步骤S11处理的导电线浸泡在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中,在25℃温度下浸泡5s;S13.将步骤S13浸泡之后的导电线在140℃的温度下烘干10s;S14.在步骤S13处理之后的导电线外层包覆一层保护层。优选地,所述步骤S12中符合碳材料油墨的浓度为3Sg/L。实施例2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石墨烯0.1份,膨胀石墨10份,炭黑0.5份,碳纳米管0.3份,助剂0.1份,分散剂5份,水90份。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有机硅类消泡剂或硅烷类偶联剂。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丙烯酸嵌段物、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按照比例将分散剂溶于水中,以1500r/min的转速搅拌20min,获得溶液A;S02.按照比例将石墨烯、膨胀石墨、炭黑和碳纳米管加入到溶液A中,并以4000r/min的转速搅拌剪切3h,获得溶液B,搅拌过程中加入助剂;S03.将溶液B经过均质机均质2h,均质压力为1200Mpa,然后再以50Hz的频率超声0.5h,即得。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在提高同轴电缆电磁屏蔽效果上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1.将导电线表面包覆聚乙烯膜;S12.将经步骤S11处理的导电线浸泡在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中,在35℃温度下浸泡60s;S13.将步骤S13浸泡之后的导电线在110℃的温度下烘干60s;S14.在步骤S13处理之后的导电线外层包覆一层保护层。优选地,所述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石墨烯0.1~5份,膨胀石墨0.1~10份,炭黑0.5~3份,碳纳米管0.1~0.3份,助剂0.1~0.5份,分散剂0.5~5份,水90~11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碳材料油墨,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石墨烯0.1~5份,膨胀石墨0.1~10份,炭黑0.5~3份,碳纳米管0.1~0.3份,助剂0.1~0.5份,分散剂0.5~5份,水90~1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有机硅类消泡剂或硅烷类偶联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羧甲基纤维钠、丙烯酸嵌段物、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4.权利1至3任一项所述复合碳材料油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按照比例将分散剂溶于水中,以800~1500r/min的转速搅拌20~40min,获得溶液A;
S02.按照比例将石墨烯、膨胀石墨、炭黑和碳纳米管加入到溶液A中,并以2800~4000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兴刘才超杨志鹏魏朋亮白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