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7020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储存装置(100)、解吸罐(200)、真空泵系统(300)和尾气处理系统(400);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00)具有出水口(110);所述解吸罐(200)具有进水口(210)和第一抽气口(220),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00)的所述出水口(110)与所述解吸罐(200)的所述进水口(210)相连通;所述真空泵系统(300)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口(220)与所述解吸罐(200)相连通;所述尾气处理系统(400)与所述真空泵系统(300)相连通。上述方案能够解决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气较多,难以收集和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艺的发展和进步,地下水受到有机物污染的场地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除污修复。相关技术中,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常采用“抽出-处理-回灌”的方式,利用管道将地下水输送送至水处理装置,利用曝气、吹脱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污染物除去,通过大量的气体与污水接触,从而可以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脱附到气体中,在将气体吹出,以达到污水除污的目的。然后再将处理后的地下水回灌入地下,以实现地下水修复的目的。然而,采用曝气、吹脱的处理方式中,需要通入大量的气体,致使产生较多的尾气,进而使得尾气难以收集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气较多,难以收集和处理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储存装置,所述污水储存装置具有出水口;解吸罐,所述解吸罐具有进水口和第一抽气口,所述污水储存装置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解吸罐的所述进水口相连通;真空泵系统,所述真空泵系统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口与所述解吸罐相连通;尾气处理系统,所述尾气处理系统与所述真空泵系统相连通。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污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根据亨利定律C=H*P,可知,挥发性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液表面蒸汽分压成正比。对此,真空泵系统与解吸罐相连通,真空泵系统能够对解吸罐进行抽真空处理,进而使得解吸罐内处于负压状态,污水通入解吸罐后,由于解吸罐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得污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使得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从污水中吸出,采用此方案处理后产生的尾气为从污水中解吸的气体,从而产生的尾气较少,进而容易收集和处理尾气。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污水处理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填料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污水储存装置、110-出水口、200-解吸罐、201-第一弧形部、202-第二弧形部、203-筒体、210-进水口、220-第一抽气口、230-喷淋装置、240-第一捕沫器、250-填料部、251-支撑板、252-第一填料、253-液体分布器、254-第二填料、255-压板、260-第一排水泵、270-第一排水口、280-第一液位计、300-真空泵系统、400-尾气处理系统、500-气液分离罐、510-进气口、520-第二抽气口、530-螺旋导流结构、540-第二捕沫器、550-第二液位计、560-第二排水口、570-第二排水泵、610-第一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储存装置100、解吸罐200、真空泵系统300和尾气处理系统400。污水储存装置100用于储存污水,该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苯、甲苯等苯系物。在污染地区设置抽提井,通过抽水泵将污水从地下抽提至地上,并储存在污水储存装置100中,从而进行后续修复处理。解吸罐200为污水处理的主要装置,解吸罐200具有进水口210和第一抽气口220,污水储存装置100的出水口110与解吸罐200的进水口210相连通。在工作的过程中,解吸罐200内处于负压状态,污水储存装置100中的压力大于解吸罐200中的压力,进而可以将污水储存装置100中的污水通过出水口110和进水口210压入解吸罐200中。真空泵系统300通过第一抽气口220与解吸罐200相连通,解吸罐200的第一抽气口220可以将解吸罐200内解吸的气体输送到真空泵系统300中,真空泵系统300又与尾气处理系统400相连接,进而可以对输出的气体进行处理。可选地,真空泵系统300可以包括真空机组和冷却机组,真空机组主要对解吸罐200进行抽真空,真空机组可以为干式螺杆真空泵,干式螺杆真空泵的真空度较高,工作腔内无润滑油,因此对环境无污染。冷却机组主要对真空机组进行冷却,冷却机组可以采用水冷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空冷的方式,本文对此不作限制。尾气处理系统400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的处理方式,也可以采用催化燃烧的处理方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处理尾气,本文不作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真空泵系统300与解吸罐200相连通,真空泵系统300能够对解吸罐200进行抽真空处理,进而使得解吸罐200内处于负压状态,污水通入解吸罐200后,由于解吸罐200处于负压状态,根据亨利定律C=H*P,可知,挥发性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溶液表面蒸汽分压成正比。因此污水通入解吸罐200后,由于解吸罐200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得污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溶解度降低,进而使得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从污水中吸出,采用此方案处理污水产生的尾气为从污水中解吸的气体,从而产生的尾气较少,尾气中污染物的含量较高,进而容易收集和处理尾气。上文中提到的亨利定律C=H*P为公知常识,本文对此不再赘述。另外,根据双膜理论,压强降低能够加快挥发性有机物从溶液进入气-液相界面,再从气-液相界面进入空气的传质速率,由于解吸罐200处于负压状态,因此能够增加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挥发度,从而提高有机污染物的传质效率,进而能够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双膜理论也为公知常识,本文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解吸罐200可以包括第一弧形部201、第二弧形部202和筒体203,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分别位于筒体203的两端,进而与筒体203形成一个封闭的密封空间,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背离筒体203弯曲,也就是说,第一弧形部201和第二弧形部202为锥形结构。此时,第一弧形部201可以为解吸罐200的顶部,第二弧形部202可以为解吸罐200的底部。第一抽气口220可以开设于第一弧形部201,第一弧形部201能够起到聚集气体的作用。第二弧形部202可以对污水起到聚集作用,从而方便解吸罐200内的污水排出,下文中的第一排水口270可以设置于第二弧形部202。上文中的进水口210可以位于筒体203的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污水储存装置(100),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00)具有出水口(110);/n解吸罐(200),所述解吸罐(200)具有进水口(210)和第一抽气口(220),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00)的所述出水口(110)与所述解吸罐(200)的所述进水口(210)相连通;/n真空泵系统(300),所述真空泵系统(300)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口(220)与所述解吸罐(200)相连通;/n尾气处理系统(400),所述尾气处理系统(400)与所述真空泵系统(300)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污水储存装置(100),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00)具有出水口(110);
解吸罐(200),所述解吸罐(200)具有进水口(210)和第一抽气口(220),所述污水储存装置(100)的所述出水口(110)与所述解吸罐(200)的所述进水口(210)相连通;
真空泵系统(300),所述真空泵系统(300)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口(220)与所述解吸罐(200)相连通;
尾气处理系统(400),所述尾气处理系统(400)与所述真空泵系统(30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罐(200)内设置有喷淋装置(230),所述喷淋装置(230)与所述进水口(21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罐(200)内设置有第一捕沫器(240),所述第一捕沫器(240)设置于所述第一抽气口(220)和所述进水口(2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罐(200)内设置有填料部(250),在所述解吸罐(200)的轴线方向,所述填料部(250)低于所述进水口(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部(250)包括支撑板(251)、第一填料(252)、液体分布器(253)、第二填料(254)和压板(255),在所述解吸罐(200)的底端至所述解吸罐(200)的顶端的方向上,所述支撑板(251)、所述第一填料(252)、所述液体分布器(253)、所述第二填料(254)和所述压板(255)依次叠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252)和所述第二填料(254)为阶梯环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吸罐(200)内的压力为第一预设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立明李晓腾张思洋吴盟盟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神州瑞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