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客车乘客座椅安全带智能检测控制策略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乘客座椅安全带智能检测控制策略及系统。
技术介绍
:客车市场上的乘客座椅安全带只有少数有安全意识的人在使用,客车公司或客车使用者并不会十分严格要求必须使用安全带,给行车及乘客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市场上的客车多采用座椅安全带自带传感器,少数配备了报警蜂鸣器,在乘客未系安全带时,将信号传递给仪表,使驾驶员知晓;或者通过自带蜂鸣器提醒乘客。现有技术对于不同的配置存在问题和缺点分析如下:1)全部乘客座椅自带传感器,仪表接收报警信号:A.无法准确定位未系安全带的座位号;B.出现误报时会影响驾驶员正常驾车;C.出现多个未系安全带的座位时,需要驾驶员、导游或其他车辆服务者多次、逐个检查,耗时耗力;2)全部乘客座椅自带传感器,报警蜂鸣器:A.可以定位具体未系安全带的座位,并发出提示音,但无法通知驾驶员;B.多个未系安全带报警器发出报警时,严重噪音,影响其他乘客乘车体验;C.无法根据车速信号发出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客车乘客座椅安全带智能检测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n1)将客车内所有的乘客座椅进行分区,并对应编入区号,对每个区内的所有乘客座椅进行座椅编号,在每个区内配置一个控制器,所有的控制器均接入车内显示器和中控仪表;/n2)每个乘客座椅下方均设置一个压力开关和安全带开关,每个乘客座椅上的压力开关和安全带开关相互串联并形成报警信号检测回路,每个区内所有的所述报警信号检测回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该区内对应的控制器上;/n3)在乘客座椅上未坐人且安全带未系时,乘客座椅下方的压力开关断开,安全带开关闭合,报警信号检测回路断开,对应的控制器未接收到报警信号检测回路的负控信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乘客座椅安全带智能检测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客车内所有的乘客座椅进行分区,并对应编入区号,对每个区内的所有乘客座椅进行座椅编号,在每个区内配置一个控制器,所有的控制器均接入车内显示器和中控仪表;
2)每个乘客座椅下方均设置一个压力开关和安全带开关,每个乘客座椅上的压力开关和安全带开关相互串联并形成报警信号检测回路,每个区内所有的所述报警信号检测回路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该区内对应的控制器上;
3)在乘客座椅上未坐人且安全带未系时,乘客座椅下方的压力开关断开,安全带开关闭合,报警信号检测回路断开,对应的控制器未接收到报警信号检测回路的负控信号,控制器不报警;
4)在乘客座椅上坐人且安全带未系时,乘客座椅下方的压力开关闭合、安全带开关闭合,报警信号检测回路接地,对应的控制器检测到报警信号检测回路的负控信号,同时所述控制器检测中控仪表上的汽车点火状态信号和车速状态信号,若检测到汽车已点火或有车速>0km/h,则控制器发出报警语音,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CAN总线,中控仪表接收到所述报警信息的信号后向驾驶员报警,中控仪表与车内显示器同时显示报警座位的区号以及座椅号;
5)在乘客座椅上坐人且系上安全带时,乘客座椅下方的压力开关闭合,安全带开关断开,报警信号检测回路断开,对应的控制器未接收到报警信号检测回路的负控信号,控制器不报警,若此时对应的控制器已经处于报警状态,则立即停止报警信息的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乘客座椅安全带智能检测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信号检测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和CAN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检测模块、语音模块、电源模块对应与CAN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所述报警信号检测回路与信号检测模块相连,车内显示器和中控仪表均通过CAN总线对应与CAN信号处理模块相连,电源模块的负极搭铁,正极与车内的ACC电源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乘客座椅安全带智能检测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模块上设有36个管脚,36个管脚按照数字01-36依次编号,01-03号管脚为地址线,并用于定义控制器的ID号,04-36号管脚为报警信号输入检测管脚,用于接入报警信号检测回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乘客座椅安全带智能检测控制策略,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模块中的01管脚输入为负,02、03管脚悬空时,控制器的ID号为A;
信号检测模块中的02管脚输入为负,01、03管脚悬空时,控制器的ID号为B;
信号检测模块中的03管脚输入为负,01、02管脚悬空时,控制器的ID号为C;
信号检测模块中的01、02管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寿松,汪先锋,翁涛,郭伟伟,段明晶,胡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