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7007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新型铝箔柔性膜包括面膜、底膜、两层粘接阻燃层、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置于两层粘接阻燃层之间;面膜粘接在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所述的底膜粘接在另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相比于普通铝箔更柔软,同时拉伸强度更好,能有效防止损伤铝箔本体。具有有抗氧化、阻燃效果,并且成本更低,发热更均匀。耐揉搓,耐水洗,经实验,多次机洗后电阻几乎保持不变。除了可应用于发热行业外,还可以应用于柔性线路、导热防护、电子器件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类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的发热类产品,包括可发热服装、可发热的穿戴设备、可发热户外用品、居家办公、个人护理等,其发热部件主要有几种:碳纤维绳、石墨烯膜、厚膜浆料印刷膜、布料喷涂、布料编织等。然后通过控制电路、检测传感器、电源等实现控制加热。碳纤维绳顾名思义就是线状,其形状本身导致发热区也是线状,有线的地方热,无线的地方冷,热量不均匀,而且线会产生很强的异物感。碳纤维绳过电流能力低,做大面积加热时需要高电压驱动,而且还不能弯折,不能水洗,不阻燃,易断、安全系数低等。膜类发热部件主要是一种将碳浆或其它稀土导电材料通过印刷方式转移到一种绝缘基材上形成可导电发热的电路。其主要缺点也在于不能水洗,不耐弯折,发热可能不均匀,容易出现局部高温点烧穿,易衰减等。不能做大面积发热且成本高。同时导电材料与基材需匹配,否则易脱落。布类发热部件主要是导电材料通过喷涂或浸染方式转移到布上或直接把导电材料编织进布料中,其主要缺点也在于不能水洗,不耐弯折,容易出现局部高温点烧穿,易衰减等,且成本较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普通铝箔柔性膜用作发热膜时存在以下问题:1.拉伸强度弱,易拉扯断。2.普遍存在无抗氧化、无阻燃层、无绝缘保护问题。3.弯折、揉搓时容易损伤铝箔本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及其制备方法,针对于现有的发热膜产品存在的技术问题做的改进,是在市面上通用的铝箔材料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工艺后产生的适用于发热类的新型铝箔柔性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包括面膜、两层粘接阻燃层、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置于两层粘接阻燃层之间;面膜粘接在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的新型铝箔柔性膜还包括底膜;所述的底膜粘接在另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的底膜和面膜厚度为10微米~5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的粘接阻燃层的材料为阻燃胶和添加物,厚度为20微米~10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的铝箔导电层厚度为2微米~10微米。进一步的,所述的铝箔底膜采用PI薄膜或PET聚脂薄膜,厚度为10微米~50微米。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粘接;步骤S2、在铝箔导电层外侧和铝箔底膜外侧分别粘接一层粘接阻燃层;步骤S3、在其中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粘接面膜。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S4、在另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粘接底膜。进一步的,所述的底膜和面膜采用PI薄膜或PET聚脂薄膜。进一步的,所述的粘接阻燃层包括丙烯酸阻燃胶或聚胺酯阻燃胶和添加物,丙烯酸阻燃胶或聚胺酯阻燃胶与添加物的重量比约为8:2。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相比于普通铝箔及现有市面上发热膜有以下优点:1、相比于普通铝箔更柔软,同时拉伸强度更好,能有效防止损伤铝箔本体;2、相比于普通铝箔有抗氧化、阻燃效果;3、相比于其它发热膜成本更低,至少节省50%成本;4、相比于其它发热膜发热更均匀;5、耐揉搓,耐水洗,经实验,多次机洗后电阻几乎保持不变。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保持了原有普通膜类发热片的面状发热,设计灵活,可设计成使用3V-36V等安全低电压供电,而且又能保证其功率大小,所以相对市场上直接采用市电的产品会更安全。本专利技术所用的新型铝箔柔性膜已经过长时间的老化,通电浸泡(自来水、加洗衣液、加盐),机洗,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除了可应用于发热行业外,还可以应用于柔性线路、导热防护、电子器件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面膜1、两层粘接阻燃层2、铝箔导电层3和铝箔底膜4。铝箔导电层3和铝箔底膜4置于两层粘接阻燃层2之间。面膜1粘接在两层粘接阻燃层2的其中一层的外侧。面膜1采用耐高温、耐弯折、高强度的绝缘柔性膜。需保证其柔软性,一般采用PI(聚酰亚胺)薄膜,或PET聚脂薄膜。膜厚度一般在10微米~50微米。面膜1可以与任何一层粘接阻燃层2粘接,如图1和图2所示,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粘接阻燃层2主要为阻燃胶掺合石墨烯、色剂等添加物,比例约为8:2,厚度一般为20微米~100微米。阻燃胶为丙烯酸阻燃胶或聚胺酯阻燃胶。该层主要起到防氧化、增加柔软性、阻燃及粘接面膜的作用。铝箔导电层3,厚度一般为2微米~10微米。具体厚度视要求而定,铝箔生产工艺主要是流延工艺铝箔及压延工艺铝箔,同批铝箔厚度均匀,方阻(单位面积电阻)约5mΩ-10mΩ。铝箔底膜4,一般采用PI(聚酰亚胺)薄膜,或PET聚脂薄膜;厚度一般为10微米~50微米。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还包括底膜5,如图3所示。底膜5粘接在两层粘接阻燃层2的其中另一层的外侧。底膜5采用耐高温、耐弯折、高强度的绝缘柔性膜。需保证其柔软性,一般采用PI(聚酰亚胺)薄膜,或PET聚脂薄膜。膜厚度一般在10微米~50微米。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是发热类产品中发热系统的核心,新型铝箔柔性膜可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及大小。其设计的电阻值也可以设计成大小多样,实现不同的功率需求。当电流流过新型铝箔柔性膜时就会产生电能转化成热能,通过外部的控制电路、检测传感器、电源可实现加热方式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铝箔柔性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铝箔导电层3和铝箔底膜4粘接。步骤S2、在铝箔导电层3外侧和铝箔底膜4外侧分别粘接一层粘接阻燃层2。粘接阻燃层主要为阻燃胶掺合石墨烯、色剂等添加物,阻燃胶与添加物的重量比约为8:2。阻燃胶为丙烯酸阻燃胶或聚胺酯阻燃胶。步骤S3、在其中一层粘接阻燃层2的外侧粘接面膜1。优选的,还包括步骤S4、在另一层粘接阻燃层2的外侧粘接底膜5。底膜1和面膜5均采用耐高温、耐弯折、高强度的绝缘柔性膜,需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面膜、两层粘接阻燃层、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置于两层粘接阻燃层之间;面膜粘接在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铝箔柔性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面膜、两层粘接阻燃层、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铝箔导电层和铝箔底膜置于两层粘接阻燃层之间;面膜粘接在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箔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铝箔柔性膜还包括底膜;所述的底膜粘接在另一层粘接阻燃层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铝箔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膜和面膜厚度为10微米~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箔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接阻燃层的材料为阻燃胶和添加物,厚度为20微米~10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箔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箔导电层厚度为2微米~1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铝箔柔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箔底膜采用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明章红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昶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