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6992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是先采用热聚合法将前驱体升温至520~560℃加热,制得体相石墨相氮化碳;然后将单质硒、钨酸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硼氢化钠搅拌,再加入体相石墨相氮化碳搅拌,所得悬浊液在150~280℃进行溶剂热反应,收集粗产品,洗涤、烘干;将所得粗产品在保护气氛中在100~400℃进行煅烧后制得。该复合纳米片不含贵金属成分,且产双氧水效率高,可作为光催化剂实现在可见光下进行光催化产双氧水的应用,在环保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催化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石墨相氮化碳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近年来作为高效光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产双氧水等领域。然而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且对可见光吸收低,导致其光催化产双氧水效率较低,如何通过复合助催化剂提高其量子效率和双氧水产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硒化钨作为一种新型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具有优秀的电催化性能和可见光吸收,且其具有层状结构,可以通过控制其层数调控能带结构,在光催化降解和产氢领域显示了潜在应用。研究表明,硒化钨可以作为助催化剂捕获光生电子,从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提高量子效率,因此,将硒化钨可以作为助催化剂与氮化碳结合,有望显著增强氮化碳的光催化产双氧水效率。目前,硒化钨的合成主要是通过高温煅烧等方式制备,其对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十分有限。研究表明,层状材料降低其厚度可进一步提高其光生电子-空穴分离率。因此,发展材料制备方法合成硒化钨超薄纳米片,并将其同时原位负载于氮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是先采用热聚合法将前驱体升温至520~560℃加热,制得体相石墨相氮化碳;然后将单质硒、钨酸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硼氢化钠搅拌,再加入体相石墨相氮化碳搅拌,所得悬浊液在150~280℃进行溶剂热反应,收集粗产品,洗涤、烘干;将所得粗产品在保护气氛中在100~400℃进行煅烧后制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是先采用热聚合法将前驱体升温至520~560℃加热,制得体相石墨相氮化碳;然后将单质硒、钨酸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硼氢化钠搅拌,再加入体相石墨相氮化碳搅拌,所得悬浊液在150~280℃进行溶剂热反应,收集粗产品,洗涤、烘干;将所得粗产品在保护气氛中在100~400℃进行煅烧后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驱体为二聚氰胺、三聚氰胺、尿素或硫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质硒、钨酸钠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2mol:1mol:(40~70)mL;所述单质硒和钨酸钠的总物质的量、硼氢化钠和体相石墨相氮化碳的质量比为3mol:(20~300)mg:(1~10)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化钨/氮化碳复合纳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的时间为2~6h;所述的溶剂热反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军古文泉高艳蓬安太成李桂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