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980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其中,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电磁炉及其烹饪锅具(普通锅具),在烹饪时温升过快、易糊锅,锅内水分烧干后造成锅具过烧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有电磁炉不能很好地感知所用烹饪锅具的温度,进而不能较好地执行烹饪火力控制。虽然有部分烹饪锅具设计有感温装置,但一般需要电池供电,才能显示温度信息给用户参考,相应的电池更换、充电操作比较麻烦;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感温装置把感温器插入锅底部孔洞内,与锅内食物隔层多,温度传导慢,温差大,不能及时的把锅内温度信息传输给电磁炉等终端用于加热(功率)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及其制备方法和测温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电磁炉和有负载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锅体上的第一线圈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利用所述交变电流为所述负载供电;所述锅体上的热电偶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将所述温度信息发送给电磁炉进行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成型后的锅体底部的外侧形成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喷涂导电金属,形成第一线圈;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形成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设置热电偶的两极;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的负载供电;所述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用于缓冲所述锅体和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之间的应力,并增加附着力。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锅具的底部设置第一线圈,并通过第一线圈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负载供电,如此,即使智能锅具具备有电池,也可提供无线电源给电池充电,不再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另行接插充电。在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具有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喷涂有热电偶,以快速准确测量锅具内侧的温度,测量获得的温度或显示出来或无线发送给电磁炉等终端,用于电磁炉功率控制等进一步操作。通过在被电磁炉加热的同时进行测温,能够实现根据锅具内温度信息自动控制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以完成自动烹饪。附图说明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三;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四;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中整流单元和稳压单元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负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负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喷涂第一线圈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喷涂热电偶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与电磁炉进行通信的系统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与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相关技术中,由于电磁炉及所用普通锅具无法进行精确测温、控温,烹饪锅具温升过快、易糊锅、过烧,为达到自动测温,在烹饪锅具(以下称智能锅具)内部或者外部设置有热电偶或热电阻等传感器,而传感器运算电路、温度显示和锅灶通讯等都需要外加电源。通过电池给智能锅具的负载供电,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电池和负载不易密封,容易导致进水或进油故障;电池还会占用锅柄有限空间,且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也给用户带来不便;即使在锅具外侧安装温度传感器,由于锅具需要随时移动,无法通过传统电线连接供电及通讯,需要使用电池供电,且电池需放在空间有限的锅柄等锅具内部密封保护,还需要经常更换或者充电,由于锅具内电路板、电池密封困难,容易导致电路板失效。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锅具,该智能锅具具有精确测温等功能且不需要电池供电,通过无线输电的方式即时提供电源,即通过在锅具底侧喷涂受电导线线圈,用来接收电磁炉发射的电磁波,经过磁共振等逆变电处理,获得稳定电源供给负载中各个驱动运算模块;即使智能锅具具备有电池,也可提供无线电源给电池充电,不再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另行接插充电。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该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薄膜线圈,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厚膜线圈,能够在不影响锅底的导热性的基础上减少锅底的厚度,还能够节省原材料、减少制备工艺的复杂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锅具还包括锅柄,所述负载设置在所述锅体或所述锅柄上,所述负载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如图1A所示,该锅具包括锅柄101a和锅体102a;其中,锅体102a或锅柄101a上设置有负载;在锅体102a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103a,在第一绝缘层103a上设置有第一线圈104a;其中,第一线圈104a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n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n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n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负载;
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具有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置有第一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工作时的电磁炉上的第二线圈产生电磁感应,以产生交变电流,并为所述锅具上设置的负载供电;
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热电偶,用于根据所述锅具的内侧加热温度产生相应的热电动势,并将所述热电动势输出至所述负载;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为薄膜线圈,所述热电偶为薄膜电极,所述负载,用于将所述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锅柄,所述负载设置在所述锅体或所述锅柄上,所述负载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数据接收和发射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将从热电偶接收的热电动势转化为温度信息,并发送所述温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是通过将导电金属经过预设温度熔融气化,喷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的;
所述锅体底部的外侧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之间,形成有第一缓冲层;
对应地,所述第一线圈的外侧形成有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负载形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
整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建立与所述第一线圈的电连接,接收所述第一线圈输出的交变电流,对所述交变电流进行整流处理,得到相应的直流电流,并输出所述直流电流;
稳压单元,用于将所述直流电流对应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处理,得到与所述负载的主控制器驱动所相应的电压,为所述负载持续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底部的内侧具有第二绝缘层;
对应地,所述热电偶喷涂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绝缘材料上,且所述热电偶的两极分别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与所述主控制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雷李庚午张森杨伸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