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46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确保密封性的连接器。连接器(10)具备:阴壳体(20),具有阴侧密封面(22);阳壳体(30),具有供阴壳体(20)嵌合的罩部(62);密封圈(40),设置于罩部(62)内,并在阴壳体(20)及阳壳体(30)嵌合时与阴侧密封面(22)紧贴;及保护部件(50),安装于阴壳体(20),并覆盖阴侧密封面(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具备:具有第一筒体部的阳壳体及插入于第一筒体部的阴壳体。在第一筒体部的内底面组装有密封部件。通过由阴壳体的密封面和第一筒体部的内底面夹着密封部件,而形成防水构造。另外,阴壳体具有包围插入部的外周的第二筒体部。专利文献2、3的连接器也相同地,阴壳体具有密封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52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3475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25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在阳壳体与阴壳体嵌合前的状态下,阴壳体的密封面在筒体部间的较大的空间露出。因此,阴壳体的密封面有可能与外部异物产生干扰而损伤,有可能有损密封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确保密封性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具有密封面;第二壳体,具有供上述第一壳体嵌合的罩部;密封圈,设置于上述罩部内,并在上述第一壳体及上述第二壳体嵌合时与上述密封面紧贴;及保护部件,安装于上述第一壳体,并覆盖上述密封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可确保密封性的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阴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阴壳体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保护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保护部件的主视图。图7是阳壳体的侧视图。图8是阳壳体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图10是图7的C-C剖视图。图11是保持器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D-D剖视图。图13是表示保护部件相对于阴壳体处于保护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保护部件相对于阴壳体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阴壳体相对于阳壳体的嵌合开始时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16是图15的E-E剖视图。图17是表示阴壳体相对于阳壳体的插入中途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18是图17的F-F剖视图。图19是表示阴壳体相对于阳壳体的嵌合结束时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20是图19的G-G剖视图。图21是表示连接器的解除操作时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图22是图21的H-H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第一壳体,具有密封面;第二壳体,具有供上述第一壳体嵌合的罩部;密封圈,设置于上述罩部内,并在上述第一壳体及上述第二壳体嵌合时与上述密封面紧贴;及保护部件,安装于上述第一壳体,并覆盖上述密封面。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嵌合前,密封面由保护部件覆盖,因此可防止与外部异物产生干扰。其结果是,可防止密封面损伤,能够确保密封性。(2)优选的是,上述保护部件能够在覆盖上述密封面的保护位置与从上述密封面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第二壳体具有按压部,在上述第一壳体及上述第二壳体的嵌合过程中,上述按压部将上述保护部件从上述保护位置按压到上述退避位置。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嵌合过程中,通过按压部将保护部件从保护位置按压到退避位置。因此,不需要另外使保护部件移动至退避位置,能够提高作业性。(3)也可以是,上述按压部配置于上述罩部的内侧。在第一壳体进入了罩部的内侧后,保护部件被按压到退避位置,所以能够提高保护密封面的可靠性。(4)也可以是,上述第二壳体在上述罩部的内侧具有对上述密封圈的脱落进行限制的保持器,上述按压部设于上述保持器。保持器除了限制密封圈的脱落的功能以外,还兼具将保护部件向退避位置按压的功能。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将保护部件向退避位置按压的专用的构造,能够简化整体的构造。(5)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壳体具有锁定部及止动部,上述第二壳体具有壳体侧锁定臂,上述壳体侧锁定臂与上述锁定部接触而限制上述第二壳体从上述第一壳体脱离,上述保护部件具有保护部件侧锁定臂,上述保护部件侧锁定臂与上述止动部接触而限制上述保护部件从上述保护位置向上述退避位置移动,上述连接器具备连结部,上述连结部对上述壳体侧锁定臂越过上述锁定部而弹性复原的动作与上述保护部件侧锁定臂越过上述止动部而弹性复原的动作进行连结。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嵌合时,能够通过连结部自动地解除保护部件侧锁定臂与止动部的抵止状态。因此,不需要用于将保护部件侧锁定臂与止动部的抵止状态解除的特别的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性。另外,在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嵌合后,保护部件侧锁定臂弹性复原,由此能够防止在保护部件侧锁定臂产生残留应力。(6)也可以是,上述连结部在上述壳体侧锁定臂及上述保护部件侧锁定臂中分别沿着上述第一壳体及上述第二壳体的嵌合方向进行凹凸嵌合,并且限制向相互分离的方向位移。即便像这样连结部成为简单的构造,也能够良好地维持壳体侧锁定臂与保护部件侧锁定臂的连结状态。(7)也可以是,上述保护部件侧锁定臂在端部具有操作部,上述操作部通过被按压而解除上述壳体侧锁定臂与上述锁定部的抵止状态,上述操作部在上述第一壳体及上述第二壳体嵌合时从上述罩部的开口突出地配置。保护部件侧锁定臂与壳体侧锁定臂通过连结部而连结,操作部设置于保护部件侧锁定臂并从罩部的开口突出,因此能够无碍地进行解除壳体侧锁定臂与锁定部的抵止状态的作业。[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旨在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括在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实施例1]参照图1~图2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壳体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与嵌合的对象侧的壳体相向的一侧设为前侧。例如,将图4中的左侧及图7中的右侧设为前侧。另外,上方及下方以图15中的上下方向为基准。如图1所示,连接器10具备:阴壳体20(第一壳体)、阳壳体30(第二壳体)、密封圈40及保护部件50。另外,连接器10在阴壳体20及阳壳体30中分别收纳有端子金属件,但以下省略端子金属件地进行说明。阴壳体20是合成树脂制的。如图4所示,阴壳体20具有能够供端子金属件插入的腔室21。腔室21是在前后方向上贯通阴壳体20的形态。如图2~图4所示,在阴壳体20的前端侧的外周面形成有阴侧密封面22(密封面)。阴侧密封面22是在两壳体嵌合后经由密封圈40而与后述的阳壳体30的阳侧密封面63紧贴的面。在阴壳体20的上侧形成有锁定部24和止动部25。锁定部24在阴壳体2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中向上方突出。锁定部24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在锁定部24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后方倾斜的锥部24A。锁定部24的后端面的上端侧呈悬垂状地倾斜。止动部25在阴壳体20的比锁定部24靠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具备:/n第一壳体,具有密封面;/n第二壳体,具有供所述第一壳体嵌合的罩部;/n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罩部内,并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嵌合时与所述密封面紧贴;及/n保护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并覆盖所述密封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1 JP 2019-0434721.一种连接器,具备:
第一壳体,具有密封面;
第二壳体,具有供所述第一壳体嵌合的罩部;
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罩部内,并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嵌合时与所述密封面紧贴;及
保护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并覆盖所述密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保护部件能够在覆盖所述密封面的保护位置与从所述密封面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按压部,在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过程中,所述按压部将所述保护部件从所述保护位置按压到所述退避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按压部配置于所述罩部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罩部的内侧具有对所述密封圈的脱落进行限制的保持器,
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保持器。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居和雄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