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突触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突触晶体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突触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大数据和海量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CMOS逻辑门和冯诺依曼架构的传统计算机芯片的发展己经遇到了瓶颈。受人大脑运算模式启发,模拟神经形态的电子器件成为了研究热点,尤其是三端输入的突触晶体管。要实现真正的“类脑运算”,研制出运算速度快、性能稳定、功耗小的突触晶体管是必须攻关的技术难题。从结构上来说,当前的突触晶体管都是基于TFT结构,器件从上到下依次是有源层、绝缘层和栅极。这种结构的晶体管栅极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控制沟道电流,栅极对导电沟道的控制能力不强,这就使沟道的漏电流变大,从而增加器件的功耗,突触晶体管的开关电流比也会变小,器件的整体性能都会下降。同时,这种叠层式的TFT结构难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而不断缩小特征尺寸,这就很难适应芯片特征尺寸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突触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晶体管栅极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控制沟道电流,栅极对导电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触晶体管从外到里依次包括:/n带有凹槽的凹字形的栅极层、带有凹槽的凹字形的绝缘层和有源层;/n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层的凹槽内,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凹槽内;所述有源层上设置有源电极和漏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触晶体管从外到里依次包括:
带有凹槽的凹字形的栅极层、带有凹槽的凹字形的绝缘层和有源层;
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层的凹槽内,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凹槽内;所述有源层上设置有源电极和漏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从外到里依次包括阳性聚电解质层、固态电解质层和阴性聚电解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30~15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性聚电解质层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丙烯酸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聚乙烯磺酸、聚乙烯磷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阴性聚电解质层的材料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吡啶、聚乙烯胺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所述固态电解质层的材料为聚环氧乙烷、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层的材料为Cu、Al、Au、Ag、Mo、W、Ni、Fe、Zn、Pt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复合金属;所述栅极层的厚度为25~25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触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的材料为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伏文辉,张志林,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