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356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间光学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第三光学单元和感光元件,其中:位于左侧的第一光学单元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第二凸透镜、第一光阑和第一五棱镜;位于右侧的第二光学单元包括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第三凸透镜、第四凸透镜、第二光阑和第二五棱镜;第三光学单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第六凸透镜、第七凸透镜和第三光阑;感光元件将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形成的图像相连接得到全景图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感光元件上形成连贯的图像,将其与现有的电子防抖技术相结合时,几乎不会出现图像拼接不连贯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
本技术属于空间光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由于相机发展过程中,形态一直得到沿用,并未有较大改变,因此用户调焦习惯固定。但随着数码相机显示屏的出现、触控及智能化发展,用户固有的调焦习惯也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同时,现有相机镜头基本为圆形,而内部成像反光镜却为长方形,造成了一部分光学仪器的浪费,也加重了相机的重量。此外,现有相机进行全景照片的拍摄会发生畸变,产生鱼眼效果,并不方便人们观察欣赏;而且由于全景照片需要通过用户位移拍摄而产生,这也导致了用户无法进行全景视频的拍摄。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进行全景视频拍摄的镜头,从而得到一种新的相机形态,并适用于各类运动相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对其关键组件如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的结构及其具体设置方式进行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可有效解决全景图像不连贯的问题,因而尤其适用于运动记录相机的应用场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结构相同并且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设置在中间的第三光学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上方的感光元件,其中: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第二凸透镜、第一光阑和第一五棱镜,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的左侧;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第三凸透镜、第四凸透镜、第二光阑和第二五棱镜,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的右侧;所述第三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第六凸透镜、第七凸透镜和第三光阑,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的中间;所述感光元件将所述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形成的图像相连接得到全景图像。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凸透镜、第二凸透镜、第三凸透镜和第四凸透镜的形状为长方形。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五凸透镜、第六凸透镜和第七凸透镜的形状为长方形。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光阑和第二光阑的形状为长方形。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感光元件的形状为长条形。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三光学单元,相应能够在感光元件上形成连贯的图像,将其与现有的电子防抖技术相结合时,几乎不会出现图像拼接不连贯的现象;2.同时,本技术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省去了不必要的部分,整体减轻了相机的整体重量,因此适用于制作具有全景功能的运动记录相机。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构建的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第五凸透镜,2-第六凸透镜,3-第七凸透镜,4-第一凸透镜,5-第二凸透镜,6-第四凸透镜,7-第三凸透镜,8-第一光阑,9-第二光阑,10-第三光阑,11-第一五棱镜,12-第二五棱镜,13-感光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该镜头包括结构相同并且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设置在中间的第三光学单元,以及位于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上方的感光元件13,其中:位于左侧的第一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4、第二凸透镜5、第一光阑8和第一五棱镜11,并最终成像于感光元件13的左侧;位于右侧的第二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第三凸透镜7、第四凸透镜6、第二光阑9和第二五棱镜12,并最终成像于感光元件13的右侧;第三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1、第六凸透镜2、第七凸透镜3和第三光阑10,并最终成像于感光元件13的中间;感光元件13将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形成的图像相连接得到全景图像。进一步,第一凸透镜4、第二凸透镜5、第三凸透镜7、第四凸透镜6、第五凸透镜1、第六凸透镜2和第七凸透镜3的形状为长方形;第一光阑8和第二光阑9的形状为长方形;感光元件13的形状为长条形。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工作时,左侧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凸透镜4、第二凸透镜5和第一光阑8的折射后形成大小合适的图像,并经过第一五棱镜1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最终成像在长条形感光元件13的左侧;同理,右侧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三凸透镜7、第四凸透镜6和第二光阑9的折射后形成大小合适的图像,并经过第二五棱镜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最终成像在长条形感光元件13的右侧;中央的光线经过第五凸透镜1、第六凸透镜2、第三凸透镜3的折射后汇聚缩小从而穿过第一五棱镜11和第二五棱镜12之间的缝隙,并通过第三光阑10放大到合适大小,最终成像在长条形感光元件13的中央,上述图像相连接形成全景图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结构相同并且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设置在中间的第三光学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上方的感光元件(13),其中: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4)、第二凸透镜(5)、第一光阑(8)和第一五棱镜(11),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13)的左侧;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第三凸透镜(7)、第四凸透镜(6)、第二光阑(9)和第二五棱镜(12),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13)的右侧;所述第三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1)、第六凸透镜(2)、第七凸透镜(3)和第三光阑(10),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13)的中间;所述感光元件(13)将所述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形成的图像相连接得到全景图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全景摄像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结构相同并且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光学单元和第二光学单元,设置在中间的第三光学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单元、第二光学单元和第三光学单元上方的感光元件(13),其中: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凸透镜(4)、第二凸透镜(5)、第一光阑(8)和第一五棱镜(11),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13)的左侧;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第三凸透镜(7)、第四凸透镜(6)、第二光阑(9)和第二五棱镜(12),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光元件(13)的右侧;所述第三光学单元包括沿光线传播方向,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五凸透镜(1)、第六凸透镜(2)、第七凸透镜(3)和第三光阑(10),并最终成像于所述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子琪张滢月曹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