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和平面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9080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和平面变压器,包括:第一铜片、绝缘膜和第二铜片,绝缘膜夹在第一铜片与第二铜片之间,绝缘膜上形成有通孔,通孔包括供圆柱状磁芯穿过的圆形区域、以及由圆形区域的边缘向外突出延伸的扩展区域,扩展区域与圆形区域的并集形成通孔的整体开口区域,扩展区域与圆形区域连通,第一铜片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铜片的第二焊接端在扩展区域处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比同等功率变压器更小,且具有功率更大,效率更高,结构简单;可化繁为简,加速生产量化可性行,且产品稳定性高,性能更优越;另外,还可实现扁平化结构,使体积小,装机简便,使整机体积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和平面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和平面变压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源技术的不断的发展,相关的技术瓶颈及要求不断的显现出来,“短小轻薄”是当今开关电源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其最主要的实现手段就是提高功率密度和采用低造型及体积和重量小的元器件。传统常规的变压器在开关电源中暴露出诸多限制,平面变压器的出现可以显著降低变压器的高度,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密度及开关电源的性能,从而成为实现开关电源“短小轻薄”的重要手段。目前平面变压器已经在在通讯,汽车,光伏等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后续也会成为变压器的主要形式替代原来传统常规变压器,所以解决平面变压器的工艺难点成为了重中之重,高质量批量化生产亦需要成熟的工艺保障,以此来服务于后续平面变压器设计制造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平面变压器没有漆包线绕组,而是将扁平的连续铜质螺旋线刻蚀在印刷电路板上,然后叠放在磁芯上;现阶段平面变压器的PCB之间叠层焊接都是在铜片外部用端子叠层焊接。因此,导致设计时PCB必须预留焊接尺寸,导致变压器成品尺寸过大;PCB需要至少双层结构,为达到绝缘要求导致厚度大,导致铜片发热难以散出,也浪费磁芯的绕线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和平面变压器,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包括:第一铜片、绝缘膜和第二铜片,所述绝缘膜夹在所述第一铜片与所述第二铜片之间,所述绝缘膜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供圆柱状磁芯穿过的圆形区域、以及由所述圆形区域的边缘向外突出延伸的扩展区域,所述扩展区域与所述圆形区域的并集形成所述通孔的整体开口区域,所述扩展区域与所述圆形区域连通,所述第一铜片的第一焊接端与所述第二铜片的第二焊接端在所述扩展区域处焊接。优选地,所述绝缘膜为聚酰亚胺膜。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比同等功率变压器更小,且具有功率更大,效率更高,结构简单;可化繁为简,加速生产量化可性行,且产品稳定性高,性能更优越;另外,还可实现扁平化结构,使体积小,装机简便,使整机体积大幅下降。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绝缘膜的主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原理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分解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主视图;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中一个实施例变压器的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铜片;2、绝缘膜;3、第二铜片;4、圆形区域;5、扩展区域;6、第一焊接端;7、第二焊接端;8、连接铜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在现有技术中,以往做为绝缘的聚酰亚胺膜都是规则的形状冲以匹配磁芯中柱形状的空洞,圆形居多。但会带来的问题是在做上下铜片焊接时无法穿过绝缘膜,导致上下铜片无法接触实现不了焊接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包括:第一铜片1、绝缘膜2和第二铜片3,所述绝缘膜2夹在所述第一铜片1与所述第二铜片3之间,所述绝缘膜2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供圆柱状磁芯穿过的圆形区域4、以及由所述圆形区域4的边缘向外突出延伸的扩展区域5,所述扩展区域5与所述圆形区域4的并集形成所述通孔的整体开口区域,所述扩展区域5与所述圆形区域4连通,所述第一铜片1的第一焊接端6与所述第二铜片3的第二焊接端7在所述扩展区域5处焊接。优选地,所述绝缘膜2为聚酰亚胺膜。如图1所示,本技术可把两个铜片在指定的位置连通,并且其他位置用聚酰亚胺膜绝缘。为此,本技术把规则的圆形空洞改成焊接方向尖角,以让出位置使上下铜片的焊接端接触。如图4-7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平面变压器,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在图4-7所示的实施例中,以ER25平板变压器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变压器采取8:3的初次级匝比,初级8匝,次级3匝由两个绕组并联构成,包括多组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这些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之间也分别通过一个绝缘膜2隔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缘片采用非圆形冲孔达到上下铜片导体在内部连接的目的,连接铜钉8用于把不同绕组并联起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比同等功率变压器更小,且具有功率更大,效率更高,结构简单;可化繁为简,加速生产量化可性行,且产品稳定性高,性能更优越;另外,还可实现扁平化结构,使体积小,装机简便,使整机体积大幅下降。本技术可应用于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平板变压器上,符合目前变压器平板状、体积小、厚度小,符合电源的模块化发展趋势,频率高,功率密度大的传统变压器运行在高频时会使开关损耗增大和使变压器过热。本技术能为平板变压器提供一种既经济又好的绝缘方式,使平板变压器元件的尺寸变小,具有更好好的温度耗散特性,所以能和有关的半导体器件和电感紧密地封装在一起,实现高功率密度。绝缘膜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冲压完成,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性能,通常为橘黄色,化学性质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片(1)、绝缘膜(2)和第二铜片(3),所述绝缘膜(2)夹在所述第一铜片(1)与所述第二铜片(3)之间,所述绝缘膜(2)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供圆柱状磁芯穿过的圆形区域(4)、以及由所述圆形区域(4)的边缘向外突出延伸的扩展区域(5),所述扩展区域(5)与所述圆形区域(4)的并集形成所述通孔的整体开口区域,所述扩展区域(5)与所述圆形区域(4)连通,所述第一铜片(1)的第一焊接端(6)与所述第二铜片(3)的第二焊接端(7)在所述扩展区域(5)处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变压器层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铜片(1)、绝缘膜(2)和第二铜片(3),所述绝缘膜(2)夹在所述第一铜片(1)与所述第二铜片(3)之间,所述绝缘膜(2)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供圆柱状磁芯穿过的圆形区域(4)、以及由所述圆形区域(4)的边缘向外突出延伸的扩展区域(5),所述扩展区域(5)与所述圆形区域(4)的并集形成所述通孔的整体开口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雁行张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平远雅玛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